4 月 30 日,知网再一次登顶热搜,

还是维权事件,这一次,知网“哭穷”称赔不起 1200 亿。

知网事件热评(知网再次全网被骂)(1)

到底是怎么回事?

狐妹带你梳理下知网事件的前因后果,起底知网的“贪心”生意。

知网事件热评(知网再次全网被骂)(2)

1200 亿事件来龙去脉

当赵德馨老教授维权案引起广泛关注时,越来越多的作者发现自己的作品被侵权。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时之间,风向转变,向知网维权索赔的作者越来越多。

知网事件热评(知网再次全网被骂)(3)

3 月 21 日,湖北作家陈应松与知网著作权纠纷一案,在北京互联网法院开庭审理。

面对陈应松律师提出的千字 1500元的索赔要求,知网的律师表示:

这个赔偿要求太高,因为知网侵权的这些作品是基于历史原因,知网之前是做期刊数字化工作的,形成了长期稳定合作,延续至今,那个时期,没有相关规定,而且作者之前知道也没有提出删除要求,这应当认定为默许

我翻译一下他的话。

第一,我们赔不起。

第二,你知道我拿了你的文章,你没让我删除,你这就是默认了啊。

讲道理,看到律师的辩护,狐妹有些忍俊不禁。

但按照我国法律规定,侵权法的原则就是完全赔偿原则,并不考虑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能力。

因此如果法律裁判侵权,可能赔不起也要赔了。

知网事件热评(知网再次全网被骂)(4)

根据企查查显示,知网裁判文书案由分析中,超九成为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和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的案件。

知网事件热评(知网再次全网被骂)(5)

这也难怪知网称,如果按赵德馨教授 200 元/千字赔偿标准,那么知网全部在库作品要赔 1200 亿元。

不过面对知网的“哭穷”,网友们并不买单,直言赔不起就走破产,吃进去的都吐出来。

知网事件热评(知网再次全网被骂)(6)

知网事件热评(知网再次全网被骂)(7)

知网事件热评(知网再次全网被骂)(8)

背靠清华,毛利率超 50%

说起来,屡陷争议,疯狂诟病的知网到底是什么来头?

根据百度百科资料显示,中国知网是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于 1999 年 6 月建设网站,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

知网事件热评(知网再次全网被骂)(9)

初衷很美好!相比于传统纸质出版,数字出版效率的确更高且更加方便。

于是为了建设知网数据库,国家在政策上给予了不少支持。

同时,各大高校及期刊届也贡献了不少自己的学术资源。

截止目前,知网是国内唯一一家经国家批准正式出版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电子期刊。

也因此,知网开始一家独大,几乎垄断了学术市场。

作为国内学术文章检索平台,凭借政策的支持,拥有不可替代的权威性,再加上高额的市场占有率,导致几乎没有高校师生能绕过它。

如此一来,知网幕后的同方知网毛利率常年保持在 50% 以上。仅 2021 年,知网的净利润就高达 1.94 亿元。

知网事件热评(知网再次全网被骂)(10)

* 数据来源:同方股份财报

如果对这个数据不敏感,那么可以对比下盈利能力很强的苹果公司,2021 年第四季度的综合毛利率也仅为 43.8%,

也就是说,知网的毛利率超过了苹果公司。

那么这些钱主要从哪来呢?

其一,高昂的查重、下载费

查重收费,知网最贵。这句话,相信每个毕业生都深有感触,一篇文章在知网查重一次,通常需要几百元。

而往往,从论文初稿到论文定稿,需要查重不止一次。

知网事件热评(知网再次全网被骂)(11)

* 图片来源:网易新闻

知网事件热评(知网再次全网被骂)(12)

其二,连年涨价的高校订阅费

前阵子,中科院就因为知网续订费近千万、且订购价连年上涨而支付不起,选择停用知网。

知网事件热评(知网再次全网被骂)(13)

近十年来,有超过 5 家以上高校认为知网收费过高,实在难以接受。

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武汉理工学院从知网订购的报价,从 2010 年到 2016 年涨幅 132.86%,年平均涨幅为 18.98%。

知网事件热评(知网再次全网被骂)(14)

* 图片来源:新浪科技

知网事件热评(知网再次全网被骂)(15)

说好的知识付费呢

订阅费高昂到中科院都承受不起,那么知网给论文作者本人多少钱呢?

这是知网公布的论文作品薪酬表,相比于昂贵的下载费及查重费,给予作者的稿酬费用可谓是少的可怜。

知网事件热评(知网再次全网被骂)(16)

而且,注意哦。

学术论文出版后,只有作者主动联系知网,知网核实后才会发放。如果作者本人不来领,知网是不会主动付费的,直接默认许可。

知网事件热评(知网再次全网被骂)(17)

很多网友自查后发现,知网直接在本人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就把作品收录,作品下载了不少,但作者本人毫不知情,并没有获得任何回报。

看到这里的朋友,狐妹建议去知网查查,自己的论文是不是也在不知不觉中被知网收录了?

知网事件热评(知网再次全网被骂)(18)

知网事件热评(知网再次全网被骂)(19)

由此一来,知网凭借“借鸡生蛋”、两头通吃的手段,把学术上下游的学者们给吃了个干干净净。

就连人民日报都忍不住评论知网太霸道,搞成了“店大欺客”。

知网事件热评(知网再次全网被骂)(20)

知网事件热评(知网再次全网被骂)(21)

对外侵权,对内压榨

按道理,知网营收净利润如此丰厚,员工的工资福利应当不少。

然而,并没有!

知乎上有个话题:“在中国知网工作是种什么体验?”

话题下就有员工爆料,在知网女性怀孕需要提前 3 个月申报,而且没有年终没有奖金没有节日福利。

知网事件热评(知网再次全网被骂)(22)

为了验证此事的真实性,狐妹又去多个平台查询。

终于在脉脉上,狐妹也看到了不少知网员工的吐槽。

知网事件热评(知网再次全网被骂)(23)

知网事件热评(知网再次全网被骂)(24)

这不禁让人疑惑,知网平台赚了那么多钱,都去哪儿了?

知网事件热评(知网再次全网被骂)(25)

知网,是什么东西

或许是知网过于无耻,或许是压抑许久的怒气再次被热搜引爆,网友对知网的态度日趋一致,那就是——知网,必须改变。

有网友曾感概,知网,就是科研的毒瘤,这颗毒瘤寄生在科研人员身上,不断蚕食、危害寄主。

这种毒瘤一日不除,迟早害死寄主也害死自己。

知网事件热评(知网再次全网被骂)(26)

这些年来,知网拥有丰厚的学术资源,却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资源垄断、版权争议、强制充值、收费不合理等负面新闻层出不穷。

当初随意收录作者作品,如今被告遭索赔,却又哭诉自己赔不起!

不知道曾今赚的盆满钵满的时候,是否想过会有今天?

狐妹认为,知识分享不应变成垄断生意,一味的逐利,终将无利可追。

知识付费的今天,固然要符合商业规则,给予作者一定费用,但回归学术本身,知识更应该是一种公共资源,不应掠取为个人或企业牟利。

你觉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