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描写对象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中现代文阅读)(1)

教学目标:

1.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表现形式

2.如何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总结说明对象的特征

3.通过练习,巩固审题技能,掌握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明确说明对象,抓住对象特点

教学过程: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本堂新知

我们说,文章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分别是:记叙、 描写、 说明、 抒情、 议论。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地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初中生阅读说明文的要求是:“了解说明的表达方式;阅读科技说明文,注意领会作品中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要求寥寥几字,内容宽泛。如何解读这句话?其实这句话要求我们做到: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这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方面的要求;精读评价,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考察浏览评价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到重要信息。

说明文阅读考点有:

1. 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及其说明的事理

2. 理清说明的层次,明确说明的顺序

3. 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把握其不同风格

5. 整合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

6. 体会揣摩重点语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作用

7. 分析说明文中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

8. 体味科技说明文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

9. 对说明的内容能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设想

我们分析说明文,一般按照说明的对象将说明文分为两类: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介绍事物的性质、形状、构成,解说事物的成因、功用、关系等。如我们学过的文章《核舟记》《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的规律,如《敬畏自然》《花儿为什么这么红》《大自然的语言》。前者是对事物进行详细介绍的文体形式,而后者是对道理进行详细介绍的文体形式。区别是前者针对事物,后者针对道理。大家想一想,《看云识天气》这篇文章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呢?他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云,天气?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你要说明的事物或者事理。

一篇说明文能否达到说明的目的,关键在于它有没有把事物的特征说清楚,因此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是阅读说明文的关键,这也是就是说明文的考点之一。题型:①本文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②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③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说明的?

所谓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了解事物的特征不能只停留在表象上,而要了解事物内在的本质。那么如何把握事物的特征?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从标题着眼。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了其特征,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人民大会堂”,也指出其特征——“雄伟”,还有《奇妙的克隆》等。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如《食物从何处来》一文,标题指出了说明对象为“食物”,同时引领读者阅读课文,不难看出“食物是一种能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一句点明了“食物”的特征是“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还有《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如《天气陛下》一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称天气为陛下,生动有趣地说明了天气的威风。

第二,从分析材料入手。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有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确指了出来,阅读时找出关键句。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和“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两句,就点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又如《苏州园林》一文中,“务必使浏览者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句,概括了苏州园林的特点:图画美。

但有的说明文没有明显的关键句,阅读时更需细心琢磨、认真提炼。如凤章写的《苏州园林》段落:一条高低曲折的长廊,中间用同样一条高低曲折的花墙隔起来,就形成了内外两道长廊,这便是复廊。沧浪亭整个园子,就环抱在这个长长的优美的复廊里。……但转过脸,从花墙透窗外,园外的风光却又飞快地进入你的眼帘。这复廊真有说不尽的奇妙处。问题:说明对象(复廊)的特征是:________。【高低曲折 优美奇妙】就需要概括总结,提炼。

不同描写对象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中现代文阅读)(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