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历史,既映照着城市的发展史,也镌刻着人的故事与生活。行走于芜湖,我们时常路过雨耕山的内思楼、滨江公园的老海关,但是对于这些建筑的历史,大多数人语焉不详。

90年代的芜湖(在芜湖沉睡百年)(1)

▲老海关。梅韬/摄

但从今年开始,每一名芜湖人都可成为文物建筑的“讲解员”,随着芜湖为主要文物建筑打造“电子地图”和“电子身份证”,届时芜湖的建筑将拥有更多的“阅读”方式。这在安徽,尚属首创。

芜湖文物建筑呈现两大特点

即便时光荏苒,芜湖的诸多文物建筑仍历久弥新,不仅是城市的文化地标,也是城市知名的“观光打卡点”。

90年代的芜湖(在芜湖沉睡百年)(2)

▲英驻芜领事署旧址。梅韬/摄

大江资讯记者从芜湖市文物保护中心获悉,芜湖的文物建筑根据建筑风格可分为近代西洋风格建筑、古建筑两大类。根据文物普查结果,其中西洋风格建筑21处38栋,已定级西洋风格建筑29栋;现存文物古建筑187栋。

90年代的芜湖(在芜湖沉睡百年)(3)

▲文物保护中心提供

芜湖的文物建筑呈现两大特点。采访中,芜湖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汪天友指着一张《芜湖市主城区优秀文物建筑分布示意图》告诉记者,芜湖西洋风格的文物建筑主要分布于范罗山、雨耕山等滨江沿线,是目前安徽省保存最多、体量最大、规格最全、最具典型的西洋风格文物建筑群。

此外,芜湖古城片区文物古建筑61栋,形成了花街—薪市街—南门湾—南正街和东内街—萧家巷—儒林街两条历史文化街区。“从这些古建筑也可以看出,芜湖古城是长江沿岸最具代表性、建制完整的古城之一。”

让文物建筑“活”起来

文物建筑应该如何复活,城市的历史应该如何阅读?这也是很多芜湖人思考的问题。汪天友认为,所谓的“复活复兴”,一方面是要保持或者通过修缮恢复建筑的原貌,另一方面要让建筑在开发利用中找到最为适合的定位。

90年代的芜湖(在芜湖沉睡百年)(4)

▲圣雅各中学旧址。梅韬/摄

目前,芜湖的文物建筑不少仍在传承利用中,延续了建造之初的功能,如天主堂、圣雅各教堂等,一直作为宗教活动场所使用;圣雅各中学旧址为十一中办公教学楼,老芜湖医院旧址为弋矶山医院病房等。也有部分文物建筑被进一步活化利用,比如说内思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旧址、英驻芜领事官邸旧址成为雨耕山酒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核心建筑,清末官府旧址成为书香阵阵的“占川书局”……

90年代的芜湖(在芜湖沉睡百年)(5)

▲清末官府,现为占川书局。梅韬/摄

大江资讯记者了解到,目前芜湖主要文物建筑的利用率已超过50%,还有部分闲置的文物建筑处于分批修缮中。2016年以来,陆续实施近代西洋建筑保护项目11个,其中,天主堂墙体保护、英驻芜领事署旧址防雷等项目已竣工并通过省文物局验收;英驻芜领事署旧址消防、圣雅各中学旧址消防等项目加快推进,2022年3月前竣工并通过省文物局验收;圣母院旧址修缮项目、英商太古轮船公司旧址修缮项目已动工,2022年6月前完成修缮;圣雅各中学旧址修缮方案已获省文物局批准同意,即将启动;老芜湖海关旧址修缮项目方案已获省文物局批复,正在申请经费;古城内重点建筑和一般建筑分批得到保护、修缮。

90年代的芜湖(在芜湖沉睡百年)(6)

▲大成殿。梅韬/摄

通过“有序实施文物保护项目,提升文物保护水平,保护建筑文化空间,展示城市的历史底蕴”,芜湖正持续推进古建筑的整体保护与西洋建筑的活化利用,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文物建筑未来这样“读”

对于城市而言,文物建筑是“固化的史书和凝固的音乐”,背后不仅蕴含着城市的变迁发展,更代表着城市的文化符号。

2021年,《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人民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保护和利用好古建筑,启动芜湖古城二期建设,系统实施‘百年历史建筑复活’计划,挖掘西式古建筑和古街的文化内涵,激活‘芜湖记忆’,使市民能从更广阔的视角来体验街道和建筑。到 2025 年,形成系统完善的保护利用体系,城市文化得到良好传承,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良好名片。”

90年代的芜湖(在芜湖沉睡百年)(7)

▲内思楼。梅韬/摄

而我们对建筑深度阅读的方式,亦可以多种,因为建筑本身是有故事的,要把故事留下来,自然要把建筑的肌理保护好;建筑身上的故事不应该“养在深闺人未识”,理应是被尽可能多的人读到、听到、看到、体验到。对此,芜湖做了大量工作,在完成46处不可移动文物宣传二维码导览系统建设的基础上,按照图、表、文、短片、路线联动推进的思路,抓紧实施《芜湖市优秀文物建筑电子地图》建设。

目前,芜湖已陆续完成《芜湖市主城区优秀文物建筑分布示意图》和《芜湖古城文物建筑定位图》《堂子巷文物建筑定位图》编制。接下来,将结合芜湖市历史文化遗产定位测绘和“一房一册”项目实施,整合完成《芜湖市优秀文物建筑电子地图》,2022年有望建成文物建筑数据库,以一张图对接一站式、全流程的“建筑可阅读”总入口,融入智慧城市平台,推动文物建筑宣传强起来。这相当于在电子地图上,芜湖主城区的优秀文物建筑将拥有自己的“电子身份证”,我们点击手机即可看见这些优秀建筑的前世今生、文图影像、周边环境、甚至是城市微旅行精品线路……

90年代的芜湖(在芜湖沉睡百年)(8)

▲内思楼。梅韬/摄

从外观建筑到内读建筑,通过活用文物历史,芜湖的文物建筑将在未来,让更多的人走进城市历史,触摸城市文化印记。

记者:李婷维

编辑:安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