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卢洞

毗卢洞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安岳县石羊镇的塔子山上。距安岳县县城50公里,距重庆市大足县30余公里。安大(安岳-大足)旅游公路可直达景区,是安岳石刻旅游景区内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著名文物旅游景点。

根据造像旁侧的“柳本尊十炼铭文”,毗卢洞的石刻造像开创于五代天富年间(公元936-944年),后来各代都进行了培修、补刻,景区内现存龛20个,碑刻题记32处,大小石刻造像465躯,造像集中于毗卢洞、幽居洞、千佛洞和观音堂内,构图丰满,造型别致,雕刻精细,其中以观音经变窟中的观音像(俗称“紫竹观音” 、“水月观音”“ 风流观音”)造像最为精美,堪称安岳石刻造像之极品。

柳本尊“十炼修行图”

密宗第五代祖师柳本尊的“十炼修行图”(亦称“十劫修行图”或“行化图”),刻在高6.6米,宽14米,深4.5米的毗卢洞内,其实质是柳本尊生平事迹的“传记”,是密宗宣扬残肢毁体进行苦修以达佛果的教仪图。

根据石刻铭文的记载,柳本尊,名居直(本尊是信徒们对所崇拜的佛、菩萨的尊称),唐大中九年(公元855年)生于嘉州龙游县玉津天池坝(今四川乐山市境内),据说蜀主王建曾授柳本尊“唐瑜伽部主总持王”称号。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宋神宗赐院额“圣寿院”。

四川安岳名胜景点(争创天府旅游名县)(1)

该图造像布局严谨,人物密而不繁、疏而有序、上下呼应、相得益彰。“十炼修行图”雕刻的主题鲜明,形象生动,姿态多样,情趣横生,独具地方特色,是具有浓郁民间生活气息的石刻典范。古匠师们不但注重了造像外部的结构美、造型美,而且还精心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尽管柳本尊残肢毁体的修炼是人生的劫难,但展现在善男信女面前的造像尽皆面带微笑,毫无痛苦之状,大大缩短了神佛与世俗的距离,激发了信众对佛教“三宝”的虔诚。

从柳本尊行化事迹中,可以看出他所持大轮五部咒,虽与唐开元佛教密宗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不空,所传金刚界密宗有关,但他采取烧炼身躯、施舍器官等苦行恰与纯密不相同,因此柳本尊所倡导的密宗,绝不是正统的佛教密法,而是地道的四川地方性教派——川密,这也为佛教传播的地方化提供了实证,同时也对四川石窟地方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奇怪的是安岳毗卢洞的密宗道场,是如何与柳氏教派挂上钩的,它的来龙去脉至今仍是谜,待有关专家学者进一步探讨。我们先从柳本尊十炼图看起吧。

四川安岳名胜景点(争创天府旅游名县)(2)

【安岳毗卢洞第八号窟主尊毗卢佛 北宋】

十炼图的主尊是“大日如来”(又称毗卢遮那佛),居于窟正中显要位置,全高四点五米,结跏趺坐在金刚力士莲花座上。头戴缕空雕花宝冠,螺髻外露,身着敞胸袈裟,双手于胸前作内缚印,面部丰满圆润,慈目善眉,妙相庄严。

四川安岳名胜景点(争创天府旅游名县)(3)

【安岳毗卢洞第八号窟第一炼指 北宋】

右上第一组是炼指。柳氏头戴方型平顶僧帽,身穿大袖敞胸袈裟,结跏趺坐,右手置于右膝,左手平举胸前,中指食指间一团火焰,以示炼指。右侧面显现“阿弥陀佛”作证图像。上面的文字说道,光啟二年,柳本尊见四野疾病纵横,便发誓要拯救世界。于是,他炼掉自己左手食指的一节,以拯救众生。

四川安岳名胜景点(争创天府旅游名县)(4)

【安岳毗卢洞第八号窟第二立雪 北宋】

第二组是立雪。这组造像在大日如来左上方,与炼指对称。柳氏着长卷发,结跏趺坐,双手于胸前着禅定印,闭目凝神。左侧有一白象,后半身隐于岩石中,回道左望。普贤菩萨站立一傍,为之作证。炼文曰:“本尊教主于光啟二年十一月弃家游峨眉山,瞻礼普贤光相,时显大雪弥漫,千山浩白。十三日将身向胜峰顶大雪中凝端坐,以表释迦文佛雪山六年修行所道,感普贤菩萨证明”。

四川安岳名胜景点(争创天府旅游名县)(5)

【安岳毗卢洞第八号第三炼踝 北宋】

第三组是炼踝。柳氏双手合十半结跏座,左脚赤裸平放座前,足踝处烈焰升腾,即为炼踝。本尊像上、下、左、右有四天王站立,既是护卫又是证人。炼文曰“本尊教主宴坐峨眉,历时已久,匆睹僧谓曰:居此山中有何时利益?不如往九州十县救疗病苦众生,便辞山而去,天福(应是五代天复,以下同)二年二月十八日,本尊将檀香一两为一柱,于左脚踝上烧炼,供养诸佛,愿一切众生举足下足皆遇道场,永不践邪谄之地,感四天王为之作证。”

四川安岳名胜景点(争创天府旅游名县)(6)

【安岳毗卢洞第八号第四剜眼 北宋】

第四组是剜眼。本尊结跏趺坐,头略向左,右手持戒刀剜右眼,左手托方巾作接眼状,右手下方有一捧长方盘的小吏仰脸望。柳氏剜眼神态安祥,小吏目视表情惶恐,对比十分强烈。小吏头顶上方站金刚藏菩萨,右手下垂施无畏印,意为此印能施一切众生安乐无畏。炼文曰:“本尊圣贤至汉州,已驻旬日,勿忆往日圣言:逢弥(今成都青白江区)即止,遇汉(今广汉)即回,由此住锡弥濛。一日汉州刺吏赵君,差人来请眼睛,诈云用作药剂,欲试可。本尊心已先知,人至将戒刀剜眼与珠,殊无难色。感金刚藏菩萨顶上现身。眼至,赵君观面惊叹曰:真善知识也!投身忏悔,时天福(天复)四年七月三日巳”。

四川安岳名胜景点(争创天府旅游名县)(7)

【安岳毗卢洞第八号第五割耳 北宋】

第五组是割耳。柳氏头略右偏,左手大袖挽于上胳臂,祼手按左耳,右手持戒刀割左耳。柳氏右上后方立“浮丘大圣”,猴头,人形,着紧身短衣,敞脚裤,右手提衣襟,左手握法轮,袒臂上举,呈愤怒状。它系五大明王中的大圣金刚夜叉、密号护法金刚。炼文曰:“本尊贤圣,令徒弟住弥蒙、躬往金堂,金水行化治病。经历诸处,亲往戒救,诸民钦仰,皆归正教。于天福(天复)四年二月十五日午时割耳,供养诸佛,感浮丘大圣顶上现身,以为证明。”

四川安岳名胜景点(争创天府旅游名县)(8)

【安岳毗卢洞第八号第六炼心 北宋】

第六组是炼心。柳氏左斜呈游戏坐,上身略后仰靠壁,左手腕部以三角扶轼衬托、敞胸、心露于外,心窝处烈焰腾腾。右手置右膝上,左手执一串念珠,表情文静,神情自若。柳氏左后站一上身裸露的六臂大轮明王。炼文曰:“本尊圣,于天福(天复)五年七月三日以香蜡烛一条炼心,供养诸佛,发菩提,广大如法界,究竟若虚空,一切众生永断烦恼,感大轮明王现身证明,一切众生始得醒悟”。

四川安岳名胜景点(争创天府旅游名县)(9)

【安岳毗卢洞第八号第七炼顶 北宋】

第七组是炼顶:本尊免冠长发,头顶一团烈焰、左手抚左膝、右手垫方巾于胸前,上托经函。右上站文殊菩萨,后有一青狮露尾部。柳氏右下站一削发女,面部长圆、束发、身着敞领紧袖衫、腰束带、双肩搭披巾、左手扶头,右手执刀着削发状。据宗释祖觉《唐柳本尊传》载,本尊于天复三年(公元903年)去成都,时在玉津坊女子卢氏施宅建道场,该像应为卢氏女子削发归教场境。该造像直观地表现了一平民女子虔心修佛,削发为尼的真诚愿望。炼文曰:“本尊圣贤于天福(天复)五年七月十五日,以五香杆就一条蜡烛,端坐炼顶,效释迦佛鹊巢顶相,大光明王捨头布施。感文珠菩萨顶上现身,以作证明。”

四川安岳名胜景点(争创天府旅游名县)(10)

【安岳毗卢洞第八号第八炼捨臂 北宋】

第八组是捨臂。柳氏头左侧,目视左壁、左袖高卷至肩,右手执刀呈砍向左臂状。右站阿弥陀佛以作证明。本尊像下中站厢吏谢洪、头戴展角朴头,身穿圆领大袖袍服,双手于胸前棒朝笏作奏事状。右站丘绍女(本尊弟子),双手于左胸前托一长方盘,盘内盛柳氏右臂,从她笑容可鞠的表情看出,对柳氏苦炼成佛有所理解,心情表现十分安慰。左上方还刻有一组仙乐如龙宵、散板、箜篌、扁鼓等。炼文曰:“天福(天复)五年,在成都玉津坊道场内截下一只左臂经四十八刀方断,刀刀发愿誓救众生,以应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顶上百千天乐不鼓自鸣,本界厢吏谢洪,具表奏闻,蜀王叹异,遗使褒奖。”

四川安岳名胜景点(争创天府旅游名县)(11)

【安岳毗卢洞第八号第九炼阴 北宋】

第九组是炼阴:柳氏上身右侧斜靠在金刚床上,右手枕于长爪筒圆枕上,用以支撑上身,右腿屈膝以遮挡阴部,膝与大腿间出现一团火焰,象徵“炼阴”。炼文曰:“本尊教主于天福(天复)五年前十二月中旬,马头巷邱绍得病身死三日,皈衣本尊求救,合家发愿:若保现生,剪发齐眉,终身结侍。本尊具大悲心,以香水洒之,丘绍立生,于是丘绍夫妇二女俱来侍奉,以报恩德,不离左右,闰十二月十五日,本尊用葛布裹阴,经一昼夜烧炼,以示绝欲。感天降七宝华盖,祥云瑞雾捧湧而来,本界腾奏,蜀王叹服。”

四川安岳名胜景点(争创天府旅游名县)(12)

【安岳毗卢洞第八号第十炼膝 北宋】

第十组是炼膝:柳氏结跏趺坐,左臂已缺,右手结怖畏印,双膝裸露呈现一朵火焰以展示炼膝。炼文曰:“本尊贤王,蜀王钦仰日久,因诏问曰:卿修何道?自号本尊!卿禀何灵?救于百姓,对曰:于精日炼,誓求无漏无为之果,专持大轮五部秘咒救广众生,于天福(天复)六年正月十八日,将印香烧炼两膝来供养诸佛,愿供一切众生龙华三会同得相见。”

“十炼图”生动地再现了柳本尊的求佛之道,也向世界阐述了不经非常之苦,难成非常之业的道理。

四川安岳名胜景点(争创天府旅游名县)(13)

【安岳毗卢洞第八号左侧护法金刚 北宋】

四川安岳名胜景点(争创天府旅游名县)(14)

【安岳毗卢洞第八号右侧护法金刚 北宋】

在洞窟的两侧,分别刻有一怒目力士,一密执金刚,按力士和金刚的口型推测可能为传说中的“哼”、“哈”二将。“哈”代表一个人的“生”——婴儿降生的第一声哭;“哼”代表一个人的“死”——临终前吸入的最后一口气。

整个本尊十炼图在艺术处理上,也非常得体,不仅造型生动,布局合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在一些特殊造型中也别具匠心。如在同一个画面上主像要重复十次,除炼顶、立雪两像外,其余八尊柳氏像均基本相同,没有明显走相的感觉,这是一般工匠达不到的。又如炼阴的表现,既没显出裸露阴部的俗气,又将炼阴的故事情境直观呈现在人们面前。柳本尊的“十炼修行图”的成功雕刻,开创了四川密宗大规模造像的先河,是历代藏经未录入的佛教密宗石刻文献,填补了藏经中的空白,也是密宗地方化、世俗化的历史见证,是研究四川密宗和柳本尊生平非常珍稀的史料。

莲花石

十炼窟门外一米处立一巨石,高五点三米,周长十五米,因酷似一朵初开的莲花,故名莲花石。巨石周围,分别刻有南宋时期的小佛、菩萨像,因年代久远,大部已遭风化。但莲花石至今还深受世人观瞻,作为崇拜的圣物。初看起来,莲花石并无特别之处,甚至还封住了十炼道场门口,又堵塞了从毗卢洞大门透视内景的视线,但细思起来恰有其奥妙之处。走进毗卢洞大门,首先见到的是莲花石,仙景隐藏其后,为游人增添了神秘感,还起到了要拜菩萨先拜莲花的效果。另外莲花又是佛教崇拜的圣物,它象征智慧、圣洁的意思,故佛教有莲花座、莲花手、莲花冠等与莲花有关的称谓。十炼图外的莲花巨石更烘托出四川密宗道场具有无穷智慧和崇高圣洁之含义。

幽居洞

幽居洞,因洞侧有井,亦称水井殿。为平顶造像窟,高四点九米,宽四点三米,深三点三米。窟檐正中篆书“宝崖”二字,意为佛、菩萨居住的地方。“宝岩”左右两边刻有“阿诃呵意向热铁轮裹”、“翻筋斗猛火炉打倒悬”的佛教偈语,其意不解。洞门口对联为“唯有吾师金骨在,曾经百炼色长新”。洞正中刻柳本尊三身像。“三身”指佛的“法身”、“色身”、“化身”。右为柳氏法身像,是指他的自性身,意为他先天本性就具有的佛性即众生皆有佛性,此处以阿弥陀佛像出现。中为金刚藏菩萨即柳氏的“色身”,即自受用身,正修菩萨行。左为柳氏化身像,即柳本尊出家修佛的比丘像。这三尊像说明本尊出家学佛,修成菩萨,最后圆满成佛的过程,故称柳本尊“三身”像。洞两侧各刻有圆雕柳氏弟子和供养人像,表示本尊教主在洞中修佛时众弟子和供养人虔诚侍奉的场景。

千佛洞

四川安岳名胜景点(争创天府旅游名县)(15)

四川安岳名胜景点(争创天府旅游名县)(16)

千佛洞,因洞内摩崖刻的二十公分小像三百二十二尊小佛而得名,又称千佛,小佛的旁侧刻有捐资者的姓名,大部分也是佛教信众。这些小佛都结不同的手势、捧不同的法物或贡品,各居一小圆圈龛内,集中统一规划构图,风格又完全一致表情、衣饰又迥异,实属罕见。洞正壁摩崖造洞正壁摩崖造一佛二菩萨,体形优美,线条流畅,气韵生动,均结伽趺坐于莲台之上,着敞胸袈裟,佛头螺髻,菩萨戴镂空花冠,与前方两侧的小佛一同构成了令人向往,无限美好的佛国世界。从造像风格看,也是南宋时期杰出作品。

玉皇阁

玉皇阁中所塑“玉皇大帝”。玉帝本是道教主神,佛教也吸收为崇拜对象,可能体现佛道融合吧。从造像风格、比例、服饰看,为清代所刻。比起北宋作品大为逊色。

观音堂

四川安岳名胜景点(争创天府旅游名县)(17)

观音堂内的“紫竹观音”,被誉为东方美神,中国的“维纳斯”。是全国最漂亮的一尊摩崖石刻观音,这尊观音本名为佛教三十三观音变相中的“水月观音”。据佛经记载:水月观音为观音菩萨三十三化身之一,该尊观音及两侧的佛教经变故事——观音行化普门品。由于这尊观音像造型别致,袒胸露肌,翘脚而坐,显得十分风流倜傥,潇洒自如,人们又称她为“翘脚观音”、“风流观音”、“媚态观音”、“摩登观音”等等。

早在明清时,对这尊“美神”就极为称赞,现观音右下角明万历年间装修碑上就作了极为生动的描述:“大士像于毗卢山之右,森严神妙,有动静语墨之机,紫竹飞篁,有风暗雨露之态,诚人间稀有者”、“……窝风月,四壁云山,不二法界,第一禅关,盖世佛像无不精辟,其最美者,唯观音庵,栩栩如活,飘飘成仙,朗之生敬,望之俨然。”

这尊观音有明显的地方色彩,是一个典型的四川女性,身材比例适度,小巧玲珑,显得十分精神;面部丰满圆润,柳叶眉、丹凤眼、高鼻梁、樱桃小口。裸露的肌肤细腻光滑而富有弹性,恰似一位韶年绝伦的妙龄女郎,给人以倜傥而不轻佻、温雅而又端庄之感,具有人的美,神的仪;既是宗教朝拜的偶像,更多的是古代窈窕淑女的真实写照,更是神与人、心灵美与外在美的有机结合,成为石窟艺术皇冠上的明珠,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被有的专家称为“天下最美的观音雕像”。

这也证明“紫竹观音”的雕刻水平,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高度。全镂空化佛宝冠,轻柔飘逸的彩带,薄如蝉翼行如流水的长裙,紧贴两臂的坎肩,无不表现古代匠师们的高超技艺。

四川安岳名胜景点(争创天府旅游名县)(18)

这尊上千年的艺术瑰宝,还充分展示了宋代科技水平,如光学和力学原理的娴熟运用就是例证。一般刻佛、菩萨是两眼微闭,眼球向下,看着朝拜他的信徒,而紫竹观音的眼撑得很开,眼球似乎可以转动,眼神余光非常开阔,大家可以绕紫竹观音一周,无论你站在哪个地方,都能感觉到他在看着你。观音的高冠尖端与顶上岩石连接,使之不易断落。肩上披巾垂于足下两侧,与脚踏的莲花石连接,对空悬莲花起到了拉的作用,使披巾又有依护的效果,这正是力学支撑原理的巧妙运用。

“紫竹观音”左右后壁上,雕刻“观音经变相”,即通常称的“八难图”,是和紫竹观音一并规划并开凿的,目前能分辨的是雷电难、鸠毒难、坠岩难、遇火难、刑戳难、逢兽难六难,其他两难已经风化,不能很好地辨认。这些雕刻技艺虽不能与观音相比,但观音救苦救难的行化故事,对参观者很有吸引力,为游客们增添了情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