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妻子用家里的缯帛做了一件衣裳,还未来得及穿,岳飞大发感慨地说:“我听说被掠到北地的后宫妃嫔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你应该和我一同为天下忧乐,不应该穿这种名贵服装”(“吾闻后宫妃嫔在北方,尚多窭乏汝既与吾同忧乐,则不宜衣此”)此言一出,全家人再不敢穿戴丝绸,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岳飞的历史事迹及人物评价?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岳飞的历史事迹及人物评价(唯大英雄能本色)

岳飞的历史事迹及人物评价

有一次,妻子用家里的缯帛做了一件衣裳,还未来得及穿,岳飞大发感慨地说:“我听说被掠到北地的后宫妃嫔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你应该和我一同为天下忧乐,不应该穿这种名贵服装。”(“吾闻后宫妃嫔在北方,尚多窭乏。汝既与吾同忧乐,则不宜衣此。”)此言一出,全家人再不敢穿戴丝绸。

食:岳飞是北方人,大米难得,以面食为主,迁到南方,南方盛产水稻,可是岳飞还是不舍得吃米饭(白米比麦贵),家里的日常食物依然是麦面加齑菜,很少沾腥荤。有时候宴请部属,才偶加猪肉。有一次和部将会餐,桌上端上了鸡肉,岳飞大为诧异,找来厨师悄声询问:“这鸡肉是从哪里来的?”厨师据实回答:“鸡肉是鄂州知州衙门送来的。”岳飞感慨道:“为什么要多杀生命?”立即勒令:“以后绝对不能这样了”。

还有一次,他到部将郝晸家作客,郝晸深知岳飞为人,只安排了一种名叫“酸馅”面食作为招待。岳飞初尝此物,觉得其虽鄙而味美,便认真地请教它的用料和做法,并把吃剩的打包带家里去。他这种节俭行为,让众人惊惭不已。

行:岳飞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求极其严格,他常常说:“某被主上拔擢至此,倘有纤毫非是,被儒生写在史书上,万世揩改不得。”严于律己之外,他对儿子们的管教也极其严苛。他激励儿子们要从戎报国,刻苦读书,每当闲暇,还亲自带领着他们到田圃里扶犁握锄,操持农务。岳飞是这样教导儿子们的:“种植艰难,你们不能没有体会。”

住:为了笼络人心,赵构曾经向岳飞承诺,要在临安府为他打造一座豪宅。岳飞当即就借用了汉朝霍去病的话进行坚拒:“北虏未灭,臣何以家为!”岳飞的回答让赵构大为激赏。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其他四大将中最“清廉”的韩世忠不但拥有了江南西路临江军新淦县大片田宅,还收购了北宋名奸朱勔的平江府(今苏州)南园和一千二百亩水田以及著名的永丰圩。而岳飞只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城盖造和购买了一些房廊、草屋和瓦屋,这些房地主要的用途还是用来救济其故里汤阴县前来投亲的难民。

岳飞用度如此节俭,那么,他的俸禄收入用在哪儿去了呢?

《岳武穆公遗事》上记载着这样一件小事:

有一天,黄纵看见岳飞指挥军士不断地从他自己家里往外搬运物品,以为他要搬家了,上前一打听,原来他是要将这些物品全部变卖。

“宣抚很缺钱花吗?”黄纵奇怪地问。

“是急着等钱用。”岳飞答。

“准备购买什么呢?动用到这么大的一笔款子。”

“交付军匠的工料钱,打造良弓两千张。”岳飞简捷地说。

黄纵更加奇怪了:“既是军用器械,这钱应该由政府出,哪用得着你掏腰包?”

岳飞说:“官钱要打多少个报告才申请得来啊,我等着急用,所以就先这样了。”( “几个札子乞得,某速欲用,故自为之。”)岳飞的回答让黄纵感服不尽。

根据史料记载,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的第一次北伐,朝廷预支了“钱六十万贯,内以二十万贯”作为战后的奖金,可战事结束,一算,“钱已支九十七万五千贯去讫”,超支了足足三十七万五千贯。这超支了的三十七万五千贯全是由岳飞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

在岳飞看来,只有“颁降功赏”,才能“使人蒙恩”,“庶得将士尽力”,“恐将士之赏薄,不能无觖望”。在政府拨款不到的时候,他就经常将“所得锡赉,率以激犒将士,兵食不给,则资粮于私廪”。

一次,赵构在岳飞跟前叹道:“天下未太平。”

岳飞当即应道:“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命,天下当太平。”

这也是岳飞一身正气的写照,清乾隆帝对这句言简意赅的话大为赞赏,称岳飞是:“两言臣则师千古,百战兵威震一时”。

史家称其“平居洁廉,不殖货产,虽赐金己俸,散予莫啬,则不知有其家”。堪称其嘉言懿行彪炳于史册,垂楷模于后世也。

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二月,张浚“锐意大举”,在镇江府召开了一个都督行府军事会议,大会各路军队首脑人物,目的是让众高层管理人员统一认识,重新规划了战略部署,将原来对金、伪齐的守势调整为攻势。

按照张浚最初的想法,由行营五路大军齐头并进、分进合击,互为策应,烽火照应,大举北伐。

岳飞在会议上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即襄阳府路应恢复京西南路的旧名,“以称朝廷正名责实,不忘中原之意”,等待时机,兴兵北伐。

这个提议获得了一致通过。

韩世忠不甘示弱,声称自己可以从江苏淮安起兵,攻取淮阳军,然后收复京东。

看着两名军区司令员这么配合,张浚暗暗窃喜。

可是,轮到张俊和刘光世发言了,这两个家伙却哼哼唧唧,半天说不出一个所以然。看来,这两位爷是指望不上了。

会议最后制定的战略部署是,韩世忠和岳飞两军采取攻势,张俊和刘光世两军采取守势:

一、淮东宣抚使韩世忠屯军于承州(今江苏高邮市)、楚州(今江苏淮安市),以图淮阳京东东路的淮阳军(治下邳,今江苏邳州市西南)。

二、淮西宣抚使刘光世屯军庐州(治安徽合肥),以招北军,江东宣抚使张俊练兵建康(今江苏南京市),进屯盱眙,权主管殿前司公事杨沂中领中军,为张俊后翼。

三、特命岳飞屯襄阳,以窥中原。

会议解散,张浚分别找韩岳二人谈话,他充分地肯定了岳飞在前一阶段的工作成绩,鼓励其再接再励,争取早日收复中原。走的时候,他还用力地拍拍岳飞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此君之素志也,勉之!”

张浚对二人寄予了厚望:“以韩世忠的忠勇,加上岳飞的沉鸷,足以倚办大事!”

韩岳二人回到防区,开始行动。

先说韩世忠这一边。

韩世忠率先在淮阳军宿迁县(今江苏宿迁市)打败敌军,进围重兵守御的淮阳城,猛攻六日,因金国和伪齐救兵赶到,韩世忠向张俊救援,张俊坐视不理,韩世忠被迫全师返回。

回师途中,与金兵狭路相逢。

韩世忠手提大刀,勒马出阵。

众将大惊,生怕他有闪失,一齐劝阻。

韩世忠凛然道:“我不出阵,不足以振作士气。”然后吩咐遣军校向金人大声呼叫,表明身份。

军校朝金人大叫道:“穿锦袍骑骢马立于阵前者,即我家韩相公!”

金将久闻韩世忠大名,知道自己遇上了宋军主力,退意萌生。

韩世忠觉察到了敌人的意图,趁机率精骑冲阵,金兵胡乱抵挡了一阵,仓皇逃去。

岳飞回到鄂州(今湖北武昌),雷厉风行,召集了所有的部将、幕僚,展开积极的讨论,认真地研究出兵的路线、方针、策略。

可是,突如其来的一件事把岳飞彻底击晕了。

岳飞的老母姚氏劳苦奔波了一生,因为金人入侵,饱受惊吓和折磨,被迫背井离乡,辗转到了南方,水土不服,长年卧病在床。这一年的三月二十六日,终于为病魔所吞噬,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岳飞是至孝之人,一向对老母百依百顺,不管军务有多繁忙,只要在家,早晚都要侍奉床前,调药换衣,无微不至。

两年前,克复了襄汉六郡还军鄂州,姚氏一度病重,岳飞为照顾姚氏的休息和调养,就曾向奏乞侍亲疾,恳请暂解军务,由王贵和张宪代为统军,有《乞侍亲札子》传世。

现在老母突然病故,岳飞不胜悲恸,仰天号啕痛哭,哭得撕心裂肺,哭到喘不过气,后来又俯地大吐,吐完上顿吐下顿,连黄胆水都吐了出来。此后,连接三日,水浆不沾,两眼哭得又红又肿,目疾复发,更重于前。

可叹:

愁闻伏剑与弯弓,欲免慈亲计已穷。

忠孝果然能两尽,五郎毕竟是英雄。

岳飞和岳云等人散发跣足,“不俟报,解官而去,扶梓至庐山”。

赵构得知,特“赐银一千两,绢一千匹”,表示理解。

岳飞悲痛之余,一改平日节俭之风,大散家财,将丧礼办得特别隆重,一时间,“观者填塞,山间如市”。厚葬了母亲,岳飞又按中国礼法,向赵构请求“丁忧”三年,在庐山东林寺守孝,不肯出来。

“丁忧”三年?赵构倒吸了一口凉气,坚决驳回。

赵鼎、张浚、李纲等人也一齐反对。特别是李纲,他还单独写信给岳飞,劝他以事业为重,不要因私废公。

赵构连续下了三道亲笔诏书,严令岳飞即日出山。

沉浸在悲恸中的岳飞对赵构等人的召唤恍如未闻,他的双眼肿得象两个桃子,根本看不到东西,一天到晚,只跪在母亲灵前呜咽哽哭……

直到前方传来了伪齐攻陷唐州的消息,岳飞方才如梦初醒,强拖病体,重返鄂州(今湖北武昌),挥军出屯襄汉。张浚至此长舒了一口气。

驻守荆南府的前护副军都统制王彦病危,张浚担心王彦辞世后他手下的八字军从无节制,便建议由王彦出任知府兼京西南路安抚使,移师襄阳府,接受岳飞统率。

应该说,张浚这个安排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他并不了解岳飞和王彦之间的个人恩怨。王彦虽是一代豪杰,却终究英雄气短,却无法接受自己听从岳飞节制的现实,断然回绝。张浚只好命他将军队改调临安府。这样,两位抗金名将永远地失去了再次合作的机会。

得到了这一调令,王彦强支病体,领着本部的上万人马由荆南府驾起战船顺江东下。

岳飞大感遗憾之余,特地派人向王彦发出邀请,邀请他路经鄂州(今湖北武昌)务必到自己府上作客,释嫌言欢,一尽地主之谊。

王彦的回答是:同意。

七月初秋,枫叶荻花秋瑟瑟,岳飞和手下的所有幕僚部将一大早就来到鄂州江边,恭候王彦大驾光临。

午后,王彦的船队终于出现在江面了,岳飞一声令下,沿江锣鼓喧天,彩旗飘扬。

眼看船只越来越近,岳飞满心欢喜地挤到队伍前面,等待着那历史性的握手……

然而,王彦却故意让水军挂起风帆,加速前进,扬长而去。

岳家军上上下下全傻了眼。

岳飞受到如此无礼的对待,并不介意,仍然对部将和幕僚叙述王彦昔日的立身行事,表示叹服。

王彦的八字军不但没以能充实到岳家军中,反而又调离荆南,更加加重了岳家军的防守负担,但岳飞还是决定按几个月前镇江会议提出的方案由襄阳府和邓州北上出击,以攻代守。

他召集手下所有的将领、谋士参与讨论和制订行动方案,拟定了一个堪称完美的计划:由杨再兴率三千人,进兵西京长水县,沿途做好宣传工作,口号是“诛灭刘豫,收复河洛”。而另遣王贵、郝晸、董先统一万三千人攻虢州州治卢氏县(今河南卢氏县),一旦得手,便以此为据点,兵分三路,郝晸向西攻取商州的上洛(今陕西商州市)、商洛(今陕西商州市东南商洛镇)、洛南(今陕西洛南县);董先向东主攻取伊阳(今河南嵩县);王贵则向北攻取虢略县(今河南灵宝市)、朱阳县(今河南灵宝市西南朱阳镇)和栾川县。

虢州和商州都是战略要地,北扼黄河,东俯西京河南府,西连关中,是陕西关中通往河南西南部的南阳盆地和湖北襄阳、樊城地区的重要交通古道上的一个军事要冲,岳家军一旦将之拿下,就如同一把利刀横空把伪齐的地盘劈成了两半,同时也切断了河南地区伪齐军和陕西一带金、齐联军的联系。

由此可见,杨再兴进军长水,似乎只是一支疑兵。

事实上,杨再兴并非仅仅只是简单的虚张声势、疑惑对手,他的真实目的是引诱伪齐军出战,在野战中歼灭敌人。因为岳飞亲自率领的背嵬军精锐骑兵紧随其后。

这一战略部署,主攻,辅攻,佯攻皆有,分路出击,待时机一到,便可以三路合击,严丝合缝,无一漏洞!

计划已经制订好,接下来的就是行动了。

一切都按计划推进。

八月底,王贵、郝晸、董先等人在虢州州治卢氏县(今河南卢氏县)一击得手,“歼其守卒,获粮十五万石,降其众数万”。而后,三人分头并进,连接克复商州包括上洛(今陕西商州市)、商洛(今陕西商州市东南商洛镇)、洛南 (今陕西洛南县)、丰阳(今陕西山阳县)、上津(今湖北郧西县西北)等县全境。

伪齐上下,大为震惊。

王贵他们这边进行得如此顺利,杨再兴那边居然也大有斩获。他先在顺州击杀了伪齐一个姓张的安抚使,随后又将一个孙姓都统挑于马下,擒获伪齐后军统制满在,杀敌五百余人,俘将吏百余人。这还不算,第二日,又在长水县外三十里的孙洪涧大破伪齐两千余众,拿下长水县。长水县位于河南省西北地区的洛水上游,是西京洛阳的屏障,堪称河南西部第一重镇,拿下此镇,战略意义不言而喻。且在此处缴获两万石粮食,既充实了军队补给,又可放粮救济了不少百姓。

两路挺进,短短半个月,尽复西京险要之地,缴获得伪齐战马上万匹,粮食数十万石,中原响应。

赵构喜出望外,下诏嘉奖岳飞说,“长驱将入于三川,震响傍惊于五路”。李纲也逢人就赞说:“屡承移文,垂示捷音,十余年来所未曾有,良用欣快。”

尔后,岳飞又乘胜发动大军准备进击蔡州(今河南汝南)。

伪齐方面为了阻止岳飞北伐,刘豫采纳了李成的建议,决定避开岳飞的锋锐,趁襄汉防务空虚,派号称“五大王”的刘复绕道到唐州北面的何家寨设置镇汝军,屯兵聚粮,攻取唐州。刘豫认为,自己这一次避实就虚,攻敌之必救,一定会让岳飞左支右绌,叫苦不迭。然而,他做梦也不会想到,刘复的营寨刚刚建好,当夜就被人家踹了。

来砸他场子的是岳家军猛将董先。

董先原是孟、汝、唐州镇抚使兼知河南府翟兴手下的得力干将,和伪齐多次交手,最有心得。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春,他曾孤军渡过渭水,与伪齐、金的联军转战于兴平、咸阳、渭河、石鳖谷等地,最后粮道被截,为保存实力,被迫屈身投降刘豫。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正月,宋襄阳镇抚使李横率军北攻伪齐,董先突然反正,编在岳飞帐下,屡立战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