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秋韵

全文共3510字

值得一看的家庭婚姻的故事(只看颜值不看人品)(1)

前几天遇到一位老同事,期间聊起四十多年前的一个女同事文慧,她说:“哪天咱们去看看她吧,她现在过得很不好。男人对她不好,大女儿还精神病了。”

文慧是与我一起参加工作的,当时是一条铁路的建设,与地质勘探大队的进驻,在我们这里新开设一处供销处。我们同时被招进来,工作不在一个区域,住宿被安排在了一起。

文慧来自外县,她父亲是县某公司副职,我们属于一个系统,文慧就是靠父亲关系进来的合同工,当时叫做副业工。

文慧个子不高,圆圆的娃娃脸儿,梳两条大辫子。说不上漂亮,但因为爱笑,说话带着他们当地特有的口音,挺讨人喜欢的。

文慧没读过几天书,勉强能写出自己名字,她说她刚上小学的那年,母亲去世。当时,姐姐已经读四年级了,学习很好。姐姐不想辍学回来照顾她和弟弟妹妹,看到姐姐流泪,她主动要求不读书了。

文慧被安排进糕点房工作,可能是从小承担家务劳作习惯了,她干活儿有眼力见,勤快朴实,很快就受到两位老师傅的赞赏。

她学技术入门儿很快,那个年代,油、糖、面粉这类糕点原材料,是按计划供应,因为数量限制,那时候做出的糕点品质很差。当年曾有一个段子说,一块桃酥掉进车道沟里,大马车碾过去,桃酥一点没走样。

两位老师傅都是旧社会出去学徒的手艺人,他们不想埋没自己手艺,总想着利用有限的资源,做出漂亮的糕点。材料达不到要求,就在花样上下功夫,以博得顾客口碑。

学做糕点花样,需要心灵手巧,还需要耐心和不怕脏累的精神。当时的几个年轻人,都没有这样的心气,觉得做啥样都不比别人多拿工资,不想费那个脑筋。有些人压根儿就看不上这份既脏又累的活儿,人在这里,心还惦记着往外飞,想着有机会了跳槽换个工作。只有文慧,按照老师傅的要求,做得非常到位。

她不仅面案上认真努力,还跟老师傅学会看炉火。那时候烤炉都是砖砌的大炉,烤箱一次放进去十几个。炉火的温度全凭经验,火大了糕点糊了,火小了糕点生心儿,还发硬。各种糕点对火候的要求也不一样,这门技术,比面案上做点心还有难度。

但文慧有心,她注意观察,不懂就问,老师傅喜欢她这样用心的孩子,就经常为她讲解,用心教她。后来,烤炉师傅休假,她都能独当一面替代老师傅看炉火了。

她的勤快能干,因为师傅们的夸赞,也引起了领导注意。一次,食堂面案师傅家里有事请了长假,领导就临时把文慧抽调过去食堂帮忙了。半个月的忙帮下来,食堂大厨不愿放人了。说文慧在这里帮厨,眼里有活儿,手上利索,凡事不等吩咐就能提前搞定。领导尊重大厨意愿,留下文慧在食堂干活儿了。

大厨私下对文慧说:“在食堂干活儿,你一个月能省下七八块的生活费。活儿呢,除了起点早,比糕点房轻松很多。再说了,你这么好的女孩子,整天闷在糕点房,见不到几个人,搞对象都难。这里就不一定了,大家都来吃饭,知道你的人多了,没准儿能遇到个好小伙子把你娶走。”

文慧听了只是笑笑不说话。

值得一看的家庭婚姻的故事(只看颜值不看人品)(2)

我们住一个宿舍,发现她很少回家。她家距离单位有上百里的距离,往返一次费时费力还要花路费钱,虽然那时候也就一两块钱的车票钱,文慧依然很不舍得。

她家里还有弟弟妹妹,大姐早已成家,母亲去世以后,父亲与一位老师再婚。继母平时住校,只有周末才回来。

文慧在家时,是与弟弟妹妹三人相依为命。来工作以后,她不经常回去,却会经常写信给弟弟妹妹。

她不会写,我成了她的代笔。她的信事无巨细,对弟妹嘱咐得特别周到,每封信最后,她都不忘嘱咐弟妹与继母搞好关系。

文慧说继母人不坏,与父亲结婚之前,她没有成过家,自然也没有孩子。父亲在我们这边县城工作,继母在老家教书。继母可能看出来孩子们与她情感上有隔阂,所以她选择住在学校宿舍。

可能是老师这个职业养成的习惯,继母对三个孩子也像管学生一样,给他们制定了很多规定来约束他们的行为。其他的文慧都能接受,最接受不了的是,继母给他们的粮食定量,她说怕他们不懂节俭,胡乱吃喝,造成粮食亏空。每周回来,继母都要给他们把米面按照定量称出来另放,要求他们做饭不能超过这个数量。

文慧说,她和妹妹还好,弟弟一个半大小子,淘气得不得了。经常外面一疯大半天,吃饭就没准儿了,有时候一个人能吃俩人的饭,搞得她只能自己忍着少吃,让弟弟吃饱。

文慧胆小,不敢跟继母要求放松一些,也不敢告诉父亲,怕影响到父母感情。文慧出来工作以后,还在读书的弟弟妹妹,一起跟着继母在学校吃住,她不担心他们冻着饿着,却担心他们不听话不懂事,气到继母。

文慧工作第六年的时候,单位来了一个小伙子小刘。小刘人长得很帅,用今天的话说,典型的小鲜肉。他身材适中,面目清秀俊朗,很招女孩子青睐。他来自农村,是经人介绍来单位的临时工。

小刘不仅长得帅气,还非常活泼,爱说爱笑,有几分油嘴滑舌。他的岗位在冰棍车间,与糕点车间隔壁。

文慧在糕点车间工作的时候,一直帮老师傅洗洗工作服,收拾下宿舍卫生,还会帮他们理发,她理发的手艺是照顾弟弟时练出来的。

到食堂工作以后,每天下午做晚饭之前的休息时间,她喜欢去糕点车间串门儿,顺带帮两位老师傅干点活儿。

不知从何时起,每次她去糕点车间,都能遇到小刘。遇到以后,小刘总会没话找话地跟文慧闲聊,有时还会跟随文慧一起去糕点车间待上一会儿。

值得一看的家庭婚姻的故事(只看颜值不看人品)(3)

两位糕点师傅,都是即将退休的老人了,他们经历几十年的社会历练,阅人无数,看人看事目光非常老道。他们看人注重人品不看颜值。没过多久,他们就看出小刘对文慧有意思了。

他们开始为文慧担心,他们眼里,这俩人走到一起不合适。他们年龄不合适,文慧比小刘大三岁。虽然有“女大三抱金砖”的说法,但前提是俩人得般配。

文慧人品不错,可是长相与小刘差距不小,一个够得上美男子,一个是小土妞儿。以小刘一把抓不住的性子,文慧是拢不住他的心的。即使走到一起,文慧注定是那个要去伺候人的,小刘这样一个性子漂浮做事不踏实的人,是不会给她一点点呵护与照顾的。

师傅们还有一个猜测,小刘对文慧这样,不是看上了文慧,而是看上了文慧父亲与单位领导的关系。想借这个梯子,换取一个转副业工的名额。

那时候的副业工,待遇基本与正式工相同。而临时工就不一样了,很多福利没有,随时可能被解雇,小刘不是能在农村踏实劳动的人,找到一份工作很不容易。

两位老师傅一直对文慧很关心,真的是拿她当亲闺女心疼呵护的。他们找机会跟文慧比较隐晦地提醒了一次,告诫她找对象要找踏实肯干,知道疼人的。

恋爱中的人脑子真是都缺根弦儿的,女人尤其是。

文慧没有把师傅们的话放在心上,接受了小刘的追求。带小刘去见父母的时候,父母也明显看出俩人的差距。他们也提出质疑,让文慧多个心眼儿。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的文慧,完全没有理会父母的苦心。

文慧很快就结婚了,而且很快有了身孕。就在文慧孩子即将出生的时候,她父亲突发疾病去世了。办完父亲丧事没多久,文慧就发现男人有了新欢。

她找公婆告状,本就看不上她这个儿媳妇的公婆哪里会帮她说话?于是,她经常挺着大肚子跟踪男人,搞得工作也疏忽了。单位发现小刘的问题,马上辞退他回了老家,文慧刚好预产期到了,收拾东西俩人一起走了。

那以后,文慧没有再回单位,据说是为了好好守护自己的小家,宁可这份工作不要了。后来听说,文慧在村子里开过馒头店。村子不大,男人不肯帮忙,她带着孩子也特别辛苦,生意没做多久就关了。

她连续生了三个女儿,更让公婆瞧不上眼了。她的能干,并没有感动公婆与男人,男人继续在外面花,连地里的活儿都不好好干。今天想着做这买卖,明天想着做那生意,赚不了钱还亏了不少。文慧嫁过去带去了以前所有积蓄,都被小刘给霍霍没了。

当时娘家所有人,包括单位那几位师傅,都不看好小刘。此时,文慧选择了自吞苦果,不与任何人诉委屈。她切断了与单位同事的联系,也极少回百里以外的老家。

值得一看的家庭婚姻的故事(只看颜值不看人品)(4)

几十年过去了,我们那些当年一起住过的同事,都很想知道她过得怎样。但大家都忙,没有时间去看望她。现在跟我提起她的这位同事,是在一次遇到小刘村里人时,多嘴问起文慧情况。才知道,她一直过得很憋屈,男人根本不拿她当回事,她忙前忙后照顾三个孩子,种地、操持家务全部一个人操劳。男人像个花花公子,靠着那张脸在外面胡作非为。

她家大女儿结婚后夫妻不合,没有孩子之前就离婚回了娘家。可能离婚时闹腾得厉害,患上抑郁症。文慧不懂,父亲不管。时间久了,孩子的病越来越严重,现在精神极度不正常,成了废人。另外两个女儿也都嫁了人,文慧现在就整天守护着大女儿,走里走外跟着,怕她出现意外。快七十岁的人了,看着很苍老憔悴。

同事与我相约,想去看看文慧。可是,我们俩也在犹豫,去了,看着她现在过得不顺心,我们能给她多少帮助呢?她当初切断与我们的联系,就说明她不想我们这些朋友知道她的不如意。我们现在去看望她,她会不会也不太愿意呢?

——END——

原创不易,期待您的关注、点赞、评论、转发和赞赏!

(声明:图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秋韵,河北人,现退休在家,喜欢讲述过去的故事。

本文编辑

@情感学院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