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本隆则/文

樱花源自日本吗(樱花为何会成为日本象征)(1)

自古以来,日本的各种和歌中就有传唱樱花的内容:“世の中にたえて桜のなかりせば 春の心はのどけからまし ”,如果翻译成现代语就是,如果在世上,没有樱花,春天是不是可以安稳地度过呢?从字面意思上,在这里把樱花看作了一种心静如水,安稳的心情象征。

大阪看樱花是大阪造币局的樱花走廊,而每年真正看樱花才一周时间,再加上天气原因等,真的要看到满开的樱花日子还不好选。所以每到3月,笔者总会在日历上画圈“下个星期天花开如何”?“天气会如何”?而文章开头的和歌实际上是暗中暗示,日本人在赏樱花之际的一种焦躁不安心情。无论时代如何变,这样的心情是不会变的。

和歌中还有很多关于樱花的内容。如“久かたのひかりのどけき春の日にしづ心なく花のちるらむ”。太阳安静地照射下,樱花在春日中静静地散落。しづ心换成汉字是“静心”,安安静静的心情。人很很安静地欣赏樱花,樱花却急匆匆地凋谢,诗人非常可怜花谢之心,跃然纸上。樱花安稳地在春日中盛开,在很短时间内就会凋谢,这就日本人的生死观。“ねがわくは花の下にて春死なむそのきさらぎの望月(もちづき)のころ”这首和歌的内容,实际上就是花要看樱花,人要做武士的思想,人就要像樱花那样,时间开的虽短,但要获得壮烈。

樱花开放之前,人们都在等待,还没有开,还没有开。天气会如何,非常不镇定。如果真的樱花开放,散了会感到很惋惜,所以也就有了想在樱花树下死的想法,日本人从古至今的生死观就是与樱花一起被捆绑。

樱花源自日本吗(樱花为何会成为日本象征)(2)

中世纪,是武士的世界,樱花的开花,马上就凋谢,不在乎活得多长久,而是为了“义”可以献出生命,这就是武士的人生观,“花要看樱花,人要做武士”。好莱坞电影《最后的武士〉中,渡边谦扮演的“胜元”(西乡隆盛)发动战争被打败,自己切腹自杀时,头顶上就是漫天的樱花雨。而胜利一方看到这样的情景,看到“胜元”的切腹,都跪倒在地,这是对“武士道”的一种敬畏。

在大师新渡户稻的《武士道》一书中,强调的日本心就是要在他人困难的时候,需要施出援手,这样才是人的自然本性。如在五年前的东日本大地震之后,岩手县仙台市35万人的燃气系统被摧毁,当时还是冬天,没有供暖,就会有人冻死。为了早日恢复,日本全国各地的燃气相关公司都派出人员支援,一下子集中起3000人的队伍,马上赶到灾区,确认受到的损害状况,马上一间一间确认每户的煤气使用状态。这3000人代表了日本全国燃气公司,他们说:作为燃气人,不能看着同行有难不帮助。有位志愿者,从新泻开车8个小时赶来,他为了报3年前新泻地震时,仙台燃气人的支援之恩。

有了“义”,就有行动的“勇”气。勇气就是为了实现“义”的动力。为了帮助受害者是“义”,3000人赶来,救灾民于燃气爆炸危险的行动就是“勇”。中国古代曾经也提到,没有“仁义”(无目的)的“勇”是“匹夫之勇”。武士道认为“匹夫之勇”是犬死。

樱花源自日本吗(樱花为何会成为日本象征)(3)

日本人喜爱樱花,这就是日本人都有了“大和之心”(武士道)。文章开头提到的和歌:““世の中にたえて桜のなかりせば 春の心はのどけからまし ””如果在世上,没有樱花,春天是不是可以安稳地度过呢?日本对于樱花的敏感,对于樱花季天气的敏感,是喜也是忧。“久かたのひかりのどけき春の日にしづ心なく花のちるらむ”日本人看到樱花散去的怜悯之心,这就是日本人喜爱樱花的“大和之心”,时间就算过了1000年,到了2016年的今天,一直没有改变。所以“樱花”就是日本国花,樱花就是日本的象征,樱花也代表日本人之心。

桥本的sinkanaok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