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上午,因一纸留言而走红的农民工吴桂春,作为企业员工代表接过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联合新华发行集团等单位赠送的1000册图书,再过两个月他所工作的小区就会有一个85平方米的职工书屋,除了东莞图书馆之外,工作之余他可以每天就近去读书了。

“余生不忘你……”吴桂春在东莞图书馆写下的130余字留言,虽简短却饱含真情,戳中数亿网友泪点,也将东莞推到了聚光灯下,阅读、书香、温暖……这些浸透着文化味道的标签,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片。

年轻时候的东莞(原来你是这样的东莞)(1)

一直以来,东莞的工业味都浓于文化味,甚至一度被称为“文化沙漠”。现在因一个农民工对阅读的无限眷恋,“书香东莞”走进更多人的心中。

从“文化沙漠”到“书香东莞”这样的华丽转身,让很多人觉得自己之前误读了这座制造业名城。

重新认识后才发现,东莞已不仅仅是印象中的“世界工厂”,还是图书馆之城、音乐剧之都、博物馆之城、全国篮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

如今,东莞正以实际行动,走在“书香岭南”建设的前列。戴着“世界工厂”的桂冠、秀着品质都市的魅力,散发着浓郁的文化味道,原来这才是这座城市的真面目。

东莞市文联主席周汉标曾表示,回顾东莞城市发展历程,简而言之,可以说,我们靠制造“立起来”,靠科技“挺住了”。城市的发展不仅要靠科技创新,更要靠文化创意。未来,我们必定要靠文化的力量“强起来”。

年轻时候的东莞(原来你是这样的东莞)(2)

随着一项项文化惠民举措落到实处,“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建设加速推进,“书肩上的东莞”未来更可期。

原来,东莞人买电子书数量进入全国前十

在很多人印象中,用数百万外来务工人员的东莞,阅读氛围并不浓厚。实际上,东莞有很多人,像吴桂春一样,已把读书当成为一种习惯。城市里,除去工厂机器的轰鸣声,还有文化场馆中的读书声。

“我们一家人来到东莞四年了,最大的收获就是在图书馆。四年时间里,在不用什么成本的情况下,孩子接触到了几千本绘本。”一名读者在东莞图书馆留下这样的话。

“图书馆开馆那年,我爸妈带我去办了一张读者证,小学时常去儿童天地,中学时迷上阅览室和自习室,当时的知识启蒙受用终身。”一名东莞图书馆的读者回忆说。

曾经,东莞留给人的印象并不是这样。早些年,东莞招引高层次人才时,让他们“留下来”甚至比“引进来”还要难,“文化氛围不浓”常是一些引进人才选择离莞的理由,“文化沙漠”是当时一些人留给这座城市的评价。

年轻时候的东莞(原来你是这样的东莞)(3)

但东莞已不是当年的东莞,现今已鲜有人再以“文化沙漠”视之,反而“书香东莞”成为城市发展的注脚。

有数据显示,在2018年电子图书购买榜单上,广东省在购买顾客数和人均购买量两项数据中,均位列全国第一,而东莞人均购买电子书数量仅次于广州和深圳,排名全省第三。2019亚马逊中国Kindle付费电子书人均购买量城市榜也显示,东莞进入全国前十。

在东莞图书馆周围的海报上,数字资源也随处可以见。截至2018年底,东莞市民通过东莞图书馆APP下载和在线阅读108本电子书达13万余次。

无论是在图书馆借阅,还是在网上买书,在东莞,不断有人加入阅读的行列,一批东莞社会力量开始为“书香东莞”增添新的色彩。“理读读书会”“莞读书友会”“趁早东莞读书会”“炼钢读书会”“阳光读书会”“云上读书会”“约读书房青少年读书会”等东莞阅读力量悄然成长。

年轻时候的东莞(原来你是这样的东莞)(4)

炼钢读书会《富爸爸,穷爸爸》读书分享会(受访机构供图)。

“加入东莞阅读联盟的主题读书会,每年至少需要完成10场以上读书活动,读书会在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带动更多的人读书,这对提升全民阅读的作用非常明显。”东莞图书馆业务部主任李正祥表示。

从孩子喜欢的的动漫图书馆,到开展针对老年人的朗读活动,再到自发组织各种读书会,阅读已逐渐成为很多东莞人的生活方式。

知识改变命运,也改变一个城市的未来。作为一个数百万外来人口的制造业名城,阅读人群的不断扩大,不仅是东莞人才结构升级、公共服务体系进步、城市品质升级的标志,也是东莞未来发展的坚实力量。

原来,东莞有653个图书馆

“七年前我曾经来过一次,当时感觉生活不是很方便。后来因工作原因留在东莞,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医院、商场、图书馆都比较完善了,而且我家小区不远处就有好几个公园,楼下还有一个创意产业园,各类动漫、乐队、电影主题的巡演非常丰富。”2014年来到松山湖中国散裂中子源从事科研工作的黄蔚玲见证了东莞文化场所的蝶变。

在莞寓·人才安居社区的城市阅读驿站,居民李女士正在自助借书,每张读者证每次最多可免押金借阅10册图书;在位于麻涌镇的南玻绿色能源产业园图书室内,下班后的员工正在挑选琳琅满目的图书;在石龙聚龙湾社区驻点服务的图书流动车上,街坊们席地而坐读起书来。

年轻时候的东莞(原来你是这样的东莞)(5)

像这样在东莞全市大街小巷流动穿梭的图书服务站共有102个,400个村(社区)里也出现了图书服务点。除位于南城的东莞图书馆之外,其52个分馆也遍布各个镇街。

根据东莞市图书馆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每天平均有3.7万人进入东莞图书馆,有1.8万本书被市民借走,比2017年增加4000多人和3000多册书,东莞书香日益浓郁。

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书香东莞”的形成也非一日一夕之功。2001年,东莞提出打造“文化新城”的发展战略。在2004年开始投入资金实施“城市文化品牌打造工程”,即将东莞打造成“图书馆之城”“博物馆之城”和“广场文化之城”。自此,东莞的图书馆数量从2002年的24个激增到2003年的346个,到现在已有653个。

年轻时候的东莞(原来你是这样的东莞)(6)

为什么投入重金打造图书馆之城?曾担任东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领导小组重要职务的一位官员说:“从一定意义上看,一个地区的图书馆事业是否兴旺发达,决定了人们获取知识的难易程度以及知识含量,进而影响着这个地区的竞争力。”

当年的选择如今结出了硕果,东莞文化软实力因一个农民工留言的意外走红而备受关注。鲁宾斯坦说:“评价一座城市,要看它拥有多少书店。”如同东莞强悍的制造业实力一样,653个图书馆让人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东莞,也必将推动这座城市发展达到新高度。

原来,东莞人口吸引力仅次于深广京

“有好看的书,有很好的活动可以参与。”松山湖一位工程师告诉记者,自己是松山湖图书馆的忠实粉丝,经常参加当地举办的英语角和阅读推广活动。

自2019年6月改造升级开馆以来,松山湖图书馆已接待读者20多万人次,成为园区新晋的网红打卡点。

年轻时候的东莞(原来你是这样的东莞)(7)

松山湖文化馆在松山湖学术交流中心基础上也已基本改造完成,成为松山湖文联各协会的活动阵地,园区广大的文艺爱好者有了自己的“家”,园区文艺创作也将繁荣起来。

让父母在松山湖畔打太极,在广场打卡跳舞,让孩子周末参加公益夏令营、泡图书馆。“我已经在松山湖找到了很多幸福感。”一名把家从深圳搬到松山湖的市民说。

为进一步满足高层次人才的精神需求,“我们将会在园区内推进一批文化场馆改造工作,新建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并推动在园区孵化器内规划建设一批美术馆、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拓展文化艺术地理空间,打造无处不在的‘城市美术馆’。”松山湖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曾莉说。

年轻时候的东莞(原来你是这样的东莞)(8)

松山湖的变化,正是东莞文化建设实现华丽转身的一个缩影。

十年磨一剑。2010年8月,东莞出台《东莞市建设文化名城规划纲要(2011—2020)》,正式吹响从文化新城到文化名城的跨越号角。

随后,自2013年起,东莞提出实施“人才东莞”战略。该战略密集出台了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特色人才特殊政策等50多项政策制度,涵盖了人才规划和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机制、人才引进、人才培养、服务保障、激励机制等多方面政策。

文化建设的扎实推进,让东莞书香愈加浓厚,终于“栽好梧桐树 引得凤凰来”。截至2018年,东莞市人才总量突破195万人,同比增长13.1%,高层次人才12.6万人,同比增长9.6%,专业技术人才23.3万,同比增长9.4%,持有技能等级证书的技能人才34万,同比增长4.8%,双聘院士10名,院士培养对象1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2名,省创新科研团队新增6个,总数36个,新增量和总数量均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年轻时候的东莞(原来你是这样的东莞)(9)

与此同时,东莞城市活力也明显增强,百度地图慧眼联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机构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城市活力研究报告》中,东莞挤掉上海,排名第四,同比上升1个名额,人口吸引力指数为8.038 ,仅次于深圳、广州、北京。

原来,东莞不止有书香

吴桂春留言事件发生在东莞,不是偶然的。正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长王惠君所言,这一事件发生在东莞,得益于东莞多年塑造的文化生态。

在东莞653家图书馆里,每天借阅记录都在不断刷新;在东莞市文化馆,平均每天有8节公益培训课在这里举办;15年时间,有2300多场国内外的高端演出在玉兰大剧院上演。

年轻时候的东莞(原来你是这样的东莞)(10)

因吴桂春而走红的东莞图书馆之城背后,博物馆之城、音乐剧之都、文化馆总分馆体系等,同样是东莞的软实力。

在建筑面积达3.4万平方米的市民艺术中心,平均两天半有一场文艺演出在这里进行。从这里出发向各个镇街延伸,高质量文化服务的输送同样不分人群。

7月2日,东莞文化馆虎门分馆正式启用,这意味着东莞市实施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又取得新的进展。据了解,目前,全市文化馆分馆已达25个,“一核多元,分类推进”的文化馆总分馆制初见雏形,在家门口获得文化大餐的生活方式已经部分实现。

年轻时候的东莞(原来你是这样的东莞)(11)

在茶山镇,17个社区文化支馆覆盖全镇,是东莞市首个文化支馆全覆盖镇街。从前无人问津的一片废地,如今已经变身为茶山圩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从2018年7月开始对外开放以来,舞蹈排练室、小型阅读区、培训手工教室、各协会工作室里人流络绎不绝。茶山圩社区干部李媛表示,截至2019年,这里已开展了各类活动300多场,惠及人群大约2万人次。

7月6日,东莞玉兰大剧院官方宣布将于7月18日正式复演,首场演出致敬抗疫医护人员。听到这一消息,许多剧院粉丝坐不住了。“价格便宜,大牌演出,我每月都会抽时间去看两次,这是我在东莞最喜欢的地方。开放剧院后,我一定早点抢票。”剧院迷李女士告诉记者。

年轻时候的东莞(原来你是这样的东莞)(12)

惠民的价格、高品质的艺术享受,舞台剧、踢踏舞、魔术、芭蕾舞、儿童剧、话剧、明星演唱会等各类演出共吸引了近350万观众。

“政府财政补贴,目标管理,保利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模式,让广大市民足不出莞就能欣赏到众多世界顶级演出。东莞音乐剧《蝶》的推出,国际知名音乐剧《猫》的八场连播,让东莞“音乐剧之都”声名远播。

除图书馆之城、音乐剧之都外,一直被忽视的还有东莞的博物馆。根据东莞市统计局官网显示的数据,截至2018年,东莞共有48座博物馆。

东莞莞城新芬路36号东莞博物馆里珍藏着上千件珍贵文物;在南城街道胜和社区,矗立着一座展现新石器时代人类文明的东莞蚝岗遗址博物馆;走进虎门镇镇口村,充满着历史味道的鸦片战争博物馆坐落在此。2004年,东莞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创新博物馆发展模式,扶持和推动博物馆事业发展以来,市镇村三级博物馆网络基本建成。

年轻时候的东莞(原来你是这样的东莞)(13)

东莞展览馆、东莞科技博物馆、鸦片战争博物馆等市属博物馆每年以优秀展品和活动,迎接大量游客。民营博物馆则凭借不同的定位,为东莞产业发展提高竞争力。冠和博物馆是全国第一家以古典家具展览为主的民办专题博物馆。位于东莞市高埗镇的唯美陶瓷博物馆则是我国首家陶瓷行业博物馆,是一个集陶瓷、书画艺术品展示与企业建筑陶瓷发展历史、中国陶瓷发展历史于一体的陶瓷博物馆。

年轻时候的东莞(原来你是这样的东莞)(14)

从2008年起,东莞连续四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实现“四连冠”。2013年,东莞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无数褒奖的背后,得益于城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完善,得益于东莞人的参与。

如今,东莞正在推动文化智慧建设,建立“云上”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丰富数字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资源,通过线上阅读、网上展览、网络慕课、活动直播、云旅游等方式,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数字文旅产品和服务。

东莞书香不仅留住了吴桂春,在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还有无数个吴桂春从中受益。东莞也将在人们的参与中,建成“高品质文化引领型城市”,从而为“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厚植文化底蕴。

年轻时候的东莞(原来你是这样的东莞)(15)

【策划】林丽丽 王文杰

【撰文】李玲玉 王文杰 林丽丽

【摄影】龚名扬 孙俊杰 黄政正

【制图】曾競

【作者】 李玲玉;龚名扬;王文杰;孙俊杰;林丽丽;黄政正

珠三角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