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文言文题目及答案(经典文言文赏析)(1)

原文

解扁为东封①, 上计②而入三倍,有司③请赏之。

文侯曰:“吾土地非益④广也,人民非益众也,入何以三倍?”

对曰:“以冬伐木而积之,于春浮之河而鬻⑤之。”

文侯曰:“民春以力耕,暑以强耘,秋以收敛,冬闲无事,以伐林而积之,负轭⑥而浮之河,是用民不得休息也。民以⑦敝⑧矣,虽有三倍之入,将焉用之?”

注释
  1. 东封:东部边境的官员。
  2. 上计:古时地方官在年终将境内治理情况上报朝廷,以此来考核政绩。
  3. 有司:指官吏。
  4. :更加。
  5. (yù):卖,出售。
  6. 负轭(è):指驾车。轭,架在牛马颈上的横木。
  7. :已经。
  8. :疲惫。
译文

解扁担任魏国东部边境的官员,有一次年终上报账目,地方财政收入增加了三倍,相关的官员请求封赏解扁。

魏文侯说:“我的国土没有扩大,人口也没有增多,地方财政收入为什么增加了三倍?”

官员回答道:“解扁在当地下令百姓冬天砍伐树木积存起来,到来年春天再从河道漂流运出卖掉,所以财政收入增加了。”

魏文侯说:“百姓春天努力犁田播种,夏天尽力在田里除草,秋天忙着收割农作物,只有冬天才有空闲,现在要他们冬天伐木积存起来,驾车运到河边从河道运出来,这样百姓就没有时间休养生息了。百姓已经疲惫不堪了,即使有三倍的收入,那有什么用呢?”

山水文言文题目及答案(经典文言文赏析)(2)

文言知识

山水文言文题目及答案(经典文言文赏析)(3)

说“益”:“益”的本义是“水漫出”,是“溢”的本字。

“益”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常见释义。

历史故事

魏文侯,名斯,是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

魏文侯在位时礼贤下士,任用李悝、翟璜为相,乐羊、吴起等为将,首先在战国七雄中实行变法。

魏文侯对内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对外开疆拓土,使魏国一跃成为中原的霸主。

山水文言文题目及答案(经典文言文赏析)(4)

解扁通过役使百姓增加了财政收入,本想以此获得封赏,却被魏文侯责备。

下面再讲述一则因为有过错却得到嘉奖的故事。

西门豹治邺城

西门豹治理邺城时,粮仓里没有积蓄的粮食,钱库里没有储备的钱币,兵库里没有兵械存放,官府里没有总计收入的账簿。

这样,就有人就在魏文侯面前告发西门豹。

于是魏文侯决定亲临邺城检查,看到的现象果然和别人控告的一致。

魏文侯就召见西门豹,说:“邺城如此混乱,你能说清原由也就算了,否则将严加追究。”

西门豹说:“我听说实行王道的君王使人民富足,实施霸道的君王使士富足,只有亡国之君才使各种府库充足。

邺城官仓无粮,因为粮食积储在人民手中;金库无银,因为银钱都在人民衣兜里;武库无兵器,因为邺城人人皆兵,武器都在人民手中。

大王若是不信,让我登上城楼击鼓,这时钱粮兵器马上就会齐备。”

山水文言文题目及答案(经典文言文赏析)(5)

西门豹登上城楼开始击鼓,第一阵鼓声结束,只见百姓纷纷披挂铠甲,带着弓箭,手持兵器从家里出来;

第二阵鼓声结束,又有许多百姓背着或用车装着粮食纷纷赶来。

看到这些后,魏文侯大悦,说:“好了,好了。”

西门豹却说:“民可信不可欺。今天既然把他们集合起来,如果随意解散,百姓就会觉得受到欺骗。燕国经常侵犯我国,大王不如让我带他们去攻打燕国。”

魏文侯听后点头称是,于是西门豹发兵攻燕,收回了许多失地。

——出自《淮南子·人间训》

出处

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

启发与借鉴

山水文言文题目及答案(经典文言文赏析)(6)

魏文侯作为先秦时期的诸侯,在当时的生产水平还相当低下的情况下,将是否有利于民生作为评判官员政绩的标准,而非只看经济数字。就算是在当下,这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是颠扑不破的历史真理。人民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牢固了,国家才能安定。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我爱文言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