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牛汝辰

三晋文化

古代的晋是以今山西省为中心的地区。这里是中国远古人类祖先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晋南地区还长期处于黄河流域中原文化圈的中心地带,尧、舜、禹时就曾以这里为华夏族的政治中心,因而这里的文化长期居于领先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发祥地之一。

狭义的晋文化是指春秋时晋国的文化;广义的晋文化是指古代晋地晋人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晋国的主体在今山西省,故晋文化主要是指山西地区几千年来的古典文化。这里一般使用广义的晋文化概念。

三晋文化真实故事(三晋文化及其源流)(1)

春秋末期,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成为三个强国,史称“三晋”,因此,晋文化亦称“三晋文化”。山西古称河东,东汉时始因位于太行山以西而得名,但仍称“河东山西”。元时设“河东山西道”,明时初称“山西行中书省”,清代以降称“山西省”。

三晋文化源流

山西地处黄河中下游,其地理环境十分优越,自古就有“表里山河”之誉。它近拱京畿,南据中原,北接大漠草原游牧民族,对于外御强敌、内修统一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山西大地资源丰富,“北收代马之用,南资盐池之利”,汾河纵贯南北,其间串珠状的盆地是重要产粮区;地下煤铁资源名冠全国,是国家军用物资和财政收入的府库。

春秋时期,晋国长期称霸,就是以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富庶的农业经济为基础的。晋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从远古时代起,中华民族的古老祖先就在三晋大地上生活、繁衍,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早期文化,积淀了极其丰富而深厚的原始文化层。

三晋文化真实故事(三晋文化及其源流)(2)

历史传说中的尧、舜、禹都在晋南地区建都,“尧治平阳,舜治蒲坂,禹治安邑,三都相去各二百余里,俱在翼州,统天下四方”(《左传·哀公六年》孔颖达疏)。可见,三晋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华夏文明起源的中心地带,上下五千年古老的中华文化植根在这里。

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统一的强大王朝虽都不曾在山西建都,然而他们的都城又都在山西附近,如殷、周、秦、汉、唐、北宋交替地建都于河南安阳、陕西西安和河南洛阳、开封等地,元、明、清则长期建都于北京。

这种屡在京师附近的政治地理特点,证明凭据山河之险的三晋地区对于历代王朝京师安危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出于拱卫京师的需要,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山西地区的开发、建设和利用,屯驻重兵,委任重臣,修建长城,储粮备边,成为军国重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