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娶什么样的妻子决定一个男人的高度,虽然有点武断,但是绝对有一定的道理。《甄嬛传》是一部女人大戏,这部剧里的女性角色每个都可圈可点,尤其是甄家的女人。盘点甄嬛的帖子很多,在此就不再说她,今天我想盘点一下甄家其他的女人们:甄母,玉娆,玉姚(只在小说中出现),浣碧。
首先想说的是甄母,一个谨慎而睿智的女人。
都说女人如花,甄母就像一朵的牡丹,雍容但不华贵。永远进退得宜,大方得体。
这种得体首先表现在对待下人上。
【对芳若】
这是甄嬛还未进宫时,芳若首次来到甄府,甄嬛跟她行礼,甄夫人也微微颔首,这已经是一个官家夫人能给与的最大尊重。再者,都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甄夫人的知书达理,在甄嬛身上可见一斑。不排除甄夫人的举动带有一定的功力色彩,不肯僧面看佛面,但起码让当事人觉得很舒服,也为日后芳若在宫里宫外多次帮助甄嬛奠定了基础。
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夏冬春,从夏冬春的言谈举止不难看出她的父母影子,不说别的,她的母亲必定没有甄夫人的大家风范。就像华妃说的,还未进宫就干欺凌旁人的,本宫倒要会一会。结果才一会就会出了一丈红,那颜色叫一漂亮~~~血的教训啊。
【对宣旨的小太监】
接下来是甄夫人给宣旨的小太监递银票的场景。
明明不是可以堂而皇之的事情,可人家偏偏做的不谄不媚,显得应当应分,也许并不是最多的,可是人家态度好,一点矫情也没有。透着就是这么的推心置腹,拿他们挺当人。
挨了一刀的家伙,没有子嗣可以傍身,想要的无非金银钱财,再就是尊重。
插句题外话,说到尊重太监,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甄嬛传》里看不起太监的都没一个好下场。
首先是丽嫔,说太监是没根儿的东西,一点心气儿都没有,结果怎么样,老死宫中,还是冷宫;
其次是余答应,为泄私愤折腾小厦子,结果怎么样,死在了小厦子的弓绳上;
第三是年羹尧,看不起阉人,作践苏培盛,结果怎么样,死无全尸;
最后是安陵容,说日子好坏也不是你一个阉人说了算的,结果怎么样,还不是死在太监手里。这里解释一下,安陵容一心求死是不错,但是小说中在安陵容的死有苏培盛的努力。
我沉吟一晌,道:“李长是个有主意的人,他久怀置鹂妃于死地之心,每次少少地进一些杏仁给鹂妃,日子久了,鹂妃也会慢慢中毒死去,神不知鬼不觉。”
由此可见,安陵容的死他是出了力的。
【进宫前与女儿话别】
别家的女儿进宫,很多父母看到的是尽在咫尺的荣华富贵,
而甄夫人首先想到的是让女儿多多心疼自己。
能成为皇上的宠妃最好,但是保全性命才最要紧。
除此之外,叮嘱女儿在宫里要处处小心谨慎,毕竟小心驶得万年船。
看到甄夫人的态度,不禁让人想起祺嫔。
41集里祺嫔的丫头说过,【小主进宫前大人千叮万嘱了,小主进宫必是要出人头地的】。
小编对此无观点,只是觉得但凡祺嫔有个如甄夫人一样清醒而自知的母亲,她也不会落得那样的下场。
插句题外话,不得不说甄嬛的父母的价值观挺像的。
进宫前甄嬛的父亲告诉甄嬛,
“若无完全把握获得皇上恩宠,你也一定要韬光养晦收敛锋芒。为父不指望你日后大富大贵,能宠冠六宫,但愿我的掌上明珠能舒心快乐,平安终老。”
这些话与祺嫔的父亲形成鲜明对比,是啊,有什么能比儿女平安喜乐更加重要的呢。
甄嬛怀孕后甄夫人入宫探望,从进宫到出宫虽然才短短几分钟的戏份,但是甄夫人眼角眉梢都是戏。
【路上】
言多必失,想必这就是甄夫人的黄金法则。哪怕去见的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她也时刻不忘提醒自己提醒小女儿。怕给自己惹麻烦,更怕给女儿惹麻烦。
【称呼】
这张图并不是这一集的截图,但是也很能说明甄夫人的谨慎。
甄嬛进宫之前,流朱、浣碧是丫鬟,甄夫人是当家主母,在家的时候一定是直呼其名。
但是甄嬛进宫成为天子妃嫔,流朱浣碧是甄嬛身边的丫鬟,
水涨船高,甄夫人也就不再叫她们的名字而是称她们为姑娘。
这就是甄夫人,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行礼】
看过《红楼梦》看到这一幕也许会眼熟,
元春回府探亲的时候阖府跪拜,甚至是自己的父母祖母。
现在的甄嬛,首先是天子妃嫔,其次才是女儿,
身为儿女眼睁睁看着母亲向自己跪拜,
不知道她心里是什么滋味。
但是在甄夫人看来,无论这套规矩是否合理,
这是必须做的,否则会授人以柄。
【鹦鹉】
在古代,女子新婚三天之后要回门,可是天子妃嫔没有这个待遇。
母亲好不容易进宫探望自己,
甄嬛想跟母亲说些悄悄话,【易得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母亲却告诉她【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说起鹦鹉,小编倒是想起一个笑话。
有家妓院倒闭了,拍卖所有的东西,有个小伙买了一只鹦鹉回家。
回到家里,鹦鹉开始说话了:“环境变了,环境变了”
小伙的母亲听到后便走到客厅,鹦鹉又说道:“老板娘换了,老板娘换了。”
小伙的姐姐听到后,也来到客厅,鹦鹉又说:“小姐也换了,小姐也换了。”
小伙的父亲也来到客厅,鹦鹉叫道:“常客没变,常客没变。”
笑话可能粗俗了点,不过由此看来甄夫人的担心是有一定道理的。
甄夫人说寻常夫妻之间也需要谨慎保全恩爱,
在小说里边甄夫人好像知道甄远道跟浣碧母亲的事情,但却一直没有说破。
无论电视还是小说,并没有表现出甄嬛的父母伉俪情深的情节,
由此可见他们两个应该是相敬如宾的模式,
窃以为这段感情的经营者应该更多的是甄夫人。
【侍女】
看到这有的筒子会问,
前边不是刚说浣碧跟流朱跟着甄嬛进宫水涨船高,
甄夫人称呼她们姑娘,
这会怎么又防着了?
在甄夫人看来,尊卑有别,内外更有别。
的确,她们现在是宫里的侍女应该高看一眼,
但是再高也只是侍女,
就像她说的【情同姐妹,毕竟不是亲姐妹】。
先不说这里她是否知道浣碧的真实身份,
就此一点,作为一个当家主母还是很有发言权的,
也由此可见,有这么一位女主人甄远道的后院一定不会乌烟瘴气。
都说齐家治国平天下,有时候后院这点事儿真不是谁都能摆平的,
可见一位贤内助是不可或缺的。
也有的筒子说,不就是侍女么,不至于。
远的不说,就说芝答应的上位之路。
虽说是华妃的权宜之计,但皇上也是将计就计。
日防夜防,家贼难防,也许这种想法有些腹黑,
小编也没有经历过宫廷生活大院争斗,
但是看得好多小说电视电影里边这样的例子真心不少。
网上有张图,是中德对比。
其中对于时间的定义对比鲜明。
同样是约的6点见面,
中国的6点是一个时间段,
而德国的6点是个时间点。
虽然不能说所有中国人都这样,
但是很多人应该是有过类似体会的。
说这么多无非是想说,
其实甄夫人晚个一时半会的完全没有问题,
毕竟机会难得,
下次再进宫还不知道猴年马月。
可即使如此,甄夫人还是如此坚持,她的谨慎可见一斑。
【归】
历经艰难,终于重新回到京城。
岁月使她的容颜变老,这却丝毫无损她的气度。
饱经风霜后的甄夫人即使荆钗布裙仍然是那么得体妥帖。
这场戏里甄夫人没有一句台词,
自始至终都是甄远道跟甄嬛在说,
而甄夫人只是看了女儿一遍又一遍。
她一脸的风霜道尽这些年的艰苦,
满眶的泪水说不完对女儿的思念,
此时母女相见又何须什么语言呢。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久别重逢时,
也许是跟朋友,
也许是跟亲人,
本来准备了一肚子的话要说,
见了面却不知从何说起。
情到深处,
无声胜有声,
不是么?
甄夫人的部分到此结束,
接下来该是她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女儿们了,
请大家拭目以待,
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