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流行很多清宫剧,比如《宫锁心玉》《步步惊心》等,看过这些的,我想大家都会对八阿哥印象很深吧

八阿哥胤禩最辉煌时刻(闲谈清朝八贤王)(1)

爱新觉罗·胤禩

小时候经历多辛酸了就知道了人情世故

爱新觉罗·胤禩 (1681-1726) 清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帝异母弟,生于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日(1681年3月29日)未时,卒于雍正四年九月初十日(1726年10月5日),享年45岁。母良妃卫氏。史书记载,胤禩自幼聪慧,且甚晓世故,从小养成了亲切随和的待人之风。甚晓世故?如果不是经历过人情冷暖,如何可以甚晓世故,还不是通晓事故,一个“甚”字,又隐藏了多少辛酸....

胤禩少时因母出身卑微,在众兄弟子侄间并不得贵重,颇受冷遇,但不知道又经过多少努力,才可幼时备受康熙喜爱,17岁,即被封为贝勒。后署内务府总管事。雍正即位,为稳定人心,先进封其为和硕廉亲王,命办理工部事务,兼理藩院尚书。四年,雍正以其结党妄行等罪削其王爵,圈禁,并削宗籍,改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同年,亡。

就这几百字,却是胤禩不断认真争取的一生。

八阿哥胤禩最辉煌时刻(闲谈清朝八贤王)(2)

廉亲王府

现在到处都是对皇帝歌功颂德或是戏说调侃的电视剧,书籍。到书店一看,满目皆是帝王传记,功臣事迹,可是那些曾经争位失败的人却往往弄成反面角色机关算尽的形象,而那在满朝文武支持的廉亲王却又在哪里呢?我不禁失笑,难怪人人都要要争帝位,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无论你怎样优秀,登不上那个位子,就会被遗忘在历史长河中,或许千秋万代也无法翻身,尽管一代一代的人还会说“不以成败论英雄。”

我们大多数的历史上评语其实很是世俗,老八不过是输了,但不能抹杀他的才华,风度与努力。有人说他贪婪,为了皇位拼了一辈子却只留下骂名,可身为一个才华出众的皇子,怎么可能安心当一个享乐的贵族呢?他一定想要证明自己,更何况他生母地位如此卑微,心高气傲的他怎能忍受因为出身而屈居人下!人受环境支配,普通老百姓看来或许皇子的生活已经如同天堂,但生活在皇宫这个处处充满权力与等级的地方,恐怕谁都无法对皇帝这个位置毫无想法。正如一句台词所说:“争与不争不是我能决定的,我没有办法只能前进,否则只能死。 ”

胤禩少时为胤禔母惠妃抚养。他伯父裕亲王常在康熙面前夸其为人低调,从不矜夸自己,又能干,可以做储君。文武百官们也夸其“朴实”,“极正气”。连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的老四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也夸其“颇有办事之才”,“朕深知其能办大事”。这在《清世宗实录》上都是有所写的。这可以说是侧面说明胤禩本人也是颇负盛名才干的事实。

但是历史上的争夺皇位又有哪个是省油的灯呢,于是有一些人拿这些来作为利器进行抨击,因为有时候夸人不一定是真的喜欢,可能就是要害人罢了。捧杀、竖个靶子而已。自古帝王多猜疑,捧这么高。那结果可想而知...

八阿哥胤禩最辉煌时刻(闲谈清朝八贤王)(3)

生母地位低,

良妃是康熙朝前中期生前获封妃位的五妃之一(贵妃除外),并且是这五位后妃中,资历最浅、生皇子最晚的一人。良妃是清朝首个出身辛者库而得封妃位的后妃。

在康熙五十三年的时候,康熙在去热河巡视途中。那个因为生母的忌日所以没有与康熙一起,只是派人跟康熙说了一声,便挑选了两只上等的海东青把它送到康熙那里,没想到的是到康熙哪里已经变成奄奄一息的死鹰,这就让人看上去非常的愤怒了。康熙认为这是八阿哥对他的诅咒,当时就骂他“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并说:“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史称“毙鹰事件”。一个父亲对儿子说出这种话,不可谓不是剜心之言,也可以说是最狠的打击了,如果是一般人可能就意志消沉,抑郁而死了,比如说乾隆的骂了几句他的大儿子,他的大儿子直接抑郁而死了、不想活了、有心结!但是胤禩没有,他太能忍了,太会压抑自己了,他反而更加拼命的、想证明自己,胤禩也并不肯认输。

即便被康熙如此打压,胤禩在朝臣中仍有较高威信,如深受康熙帝倚信的大学士李光地,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仍然认为在他的皇子当中,八阿哥胤禩是最贤能的。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三月十二日,九卿等以请立皇太子之名上折请安,但最后还是被康熙驳回,让康熙感觉权力受到挑战,所以更加厌恶他。

纵是如此胤禩也没有消沉,因为小时候他就明白,哭没有用,没有人会可怜你,只能且只有靠自己去争取。虽然这件事直接就导致了他断绝了皇位继承的可能性,但胤禩却就转而支持了十四阿哥来进行争夺皇位继续曲线救国。

但最终他还是失败了....四阿哥胤禛登基了!

八阿哥胤禩最辉煌时刻(闲谈清朝八贤王)(4)

雍正皇帝

我们不得不说胤禛这个雍正皇帝,他绝对是个好皇帝。没有他就没有所谓的康乾盛世。但是对于胤禩,胤禛是残忍的!

四阿哥胤禛能登上皇位,这和他的心思慎密、步步为营有很大的关系。

一:掌握兵权

京城是清朝的最重要的地方,这个地方的防卫十分严密,在皇宫内有一支侍卫队,一共有1000多人,清朝有明确的规定,能指挥侍卫队的只有领侍卫内大臣,而四阿哥胤禛在登基之前,自己就兼任了这个职位。也就是说在四阿哥继位之前他就已经掌控了整个皇宫,

当时还有一个位置很重要,那就是九门的提督,而九门的提督主要负责的就是京师的防卫工作,之前是由太子胤礽的亲信的担任提督,可是在太子被废后,康熙皇帝下令命隆科多担任提督。而隆科多最后效忠于为雍正。

二:韬光养晦,印象分高

雍正一直都把自己表现的与世无争又很谦卑的样子,又处处维护自己的兄长,在康熙面前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所以最后四爷党胜出是大势所趋。

三:有才能和务实精神

户部,国库追缴,当时人人不接受,但是胤禛看清了这是康熙的考验。他认为即使得罪天下人,也要获得皇帝的心,这样才能在未来自己继任国君时有最大的后备力量。事实证明四阿哥胤镇赌对了。

接下这个任务有很多因素,

一个是胤禛看清了这是康熙的考验。

二是胤禛的性格刚毅,而且目光锐利,他的才能和务实精神也是值得一提。

三是他出身高贵,胤禛满月后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所以他不用担心什么得罪朝臣,但是胤禩却不行,因为母亲地位不高,他只有靠自己,在加上他素有贤明之名称,而朝臣也是多有赞誉,当时他的最大筹码就是名声。所以这个差事,他接不了,也没法接,更不能接!

皇位是残酷的。

有些人为了皇位,为了权力不惜杀害自己的亲生兄弟,都说兄弟如手足,连自己手足都不放过得人真的是太残忍了。但是在那个被权力充斥着的朝代,大家并没有把血缘关系看得太重要,只要涉及到权力地位都是只考虑自己不考虑他人,这就是权利,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人为了皇位不惜任何代价。要么你死,要么你因为威胁到我的地位必须死,哪怕你不争你也得死一样。

胤禩这个人很悲情、也很压抑、感觉他时时刻刻都在不断的压抑自己、剥削自己。当康熙介怀他的生母辛者库出身时、他压抑自己内心的愤怒、拼命的努力想证明自己,不认失败,只为让生母地位提高。当争位失败时,他压抑自己,在西北用兵时,他想与命运现实再一搏,不在乎什么家国大义,可是最后他放弃了。最后当他妻子被赐死时,他也因为受制于人而无能为力,只能更狠的压抑自己!

八阿哥胤禩最辉煌时刻(闲谈清朝八贤王)(5)

廉亲王府

所谓的妒妇悍妇,所谓的惧内

胤禩和他的妻子关系也是相敬如宾,起码不是什么畏惧什么厌恶的。但因为康熙一句“胤禩素受制于妻……任其嫉妒行恶,是以胤禩迄今未生子”,几百年来,八阿哥胤禩背负着惧内的名声,而八福晋也背负着妒妇的称号。而胤禩自己呢?他或许并非惧内,只是真心疼爱自己的妻子,婚后不久,八福晋娘家失势,加上八福晋也并未诞育下子嗣,这在古代来说其实是挺严重的一件事情,所谓七出之罪,不育正是一条,然而胤禩始终护着自己的妻子。

从《雍正朝起居注册》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二十八日谕旨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八阿哥胤禩确实和八福晋夫妻感情甚好,平时交流甚多,否则不会严禁两人分开之后互通信息和通信,并以八福晋的性命威胁胤禩。

八福晋在历史上也是非常的有名气,是郭络罗氏家的格格,和硕额驸明尚之女,安亲王岳乐之外孙女。可以说真的是名副其实的名门望族的家族显赫无比。可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子,最后义无反顾的选择嫁给了当时羽翼尚未丰满、势力薄弱的八阿哥胤禩。

八福晋郭络罗氏小的时候她可以说是那种比较泼辣,性格特别鲜明,无拘无束的样子,另外,她也是比较有头脑的人,所以在政治方面是能够很好的辅佐胤禩,更多的可以说是保留了满族女人的特性。这个女人非常的聪明,虽然说以前的女人是不能够参与政事的,但是她却能够积极的为自己的丈夫出谋划策。

胤禩为人和善,但是却很少接近女色,小时候的遭遇,在加上皇宫从来就是一个踩低捧高的地方,就连太监宫女也是一样,而胤禩的成长可以看出他本人是一个高傲、自尊很强、很有才气和能力的,所以从这些迹象也可以看出,这位郭络罗氏确实是不泼辣的

在雍正帝获得了皇位之后,而这位八福晋并没有胆怯,《清史稿》卷220 列传七 诸王六记载:封亲王命下,其福晋乌雅氏对贺者曰:“何贺为?虑 不免首领耳!”语闻,世宗憾滋甚。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丫丫的!祝贺什么,说不定我们过几天就死啦!”

虽然这些话是事实,所有人都心里知道,但这是帝王心思,无人敢当面说出来,无人敢一点面子也不给帝王的,但是她却直接把话撩出来了。事后甚至有人劝她到皇帝面前去谢罪,但是她却一点都不畏惧反而一直保持这种泼辣的作风,当然这也彻底的触怒了雍正帝,更加加重了对她的痛恨,所以最终郭络罗氏被雍正赐自尽。

雍正四年正月,雍正下令,革去她的福晋之位,让胤禩将其休掉,遣返回母家。

八阿哥胤禩最辉煌时刻(闲谈清朝八贤王)(6)

如此还不算完,他还严令其母家只许给她数间房屋居住,令人严加看守,等同于将她隔离。与幽禁,或是打入冷宫,是一样的道理。更狠的是,雍正还告诫胤禩,让他好好替他办事,如果听话,“自有加恩之处”。如果因为休妻一事,怀恨在心,不好好办事,就要将郭络罗氏处死。而身为一个康熙的皇子一个众人称赞的亲王、八爷党的首脑人物,更是之前雍正曾经的最大对手,却对于妻子无法保护,可以想像这时的胤禩内心是多么的愤怒、多么的痛苦。

哪怕胤禩想要护住自己的妻子,也不得不先离弃她。或许那时候的胤禩也是崩溃的,毕竟堂堂男子汉,连自己的妻子也护不住。

但是他的才能却是不容磨灭的,《雍正朝起居注》闻旧记作:"从前众皆奇异廉王,保为皇太子"。 雍正甚至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才力也只是“能与相当”

哎....怎么说呢...胤禩这悲催的一生啊,任你再是玉树临风再是才能卓越,再是努力谋划。终归是一场空,历史上也只是留下几字的反面角色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