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小兵张嘎》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让大家既喜欢又对其原型充满好奇。

事实上像“张嘎子”一样的影视剧形象,是以我军多个战斗英雄为原型加工成的。而根据考证最接近原版小说中“张嘎子”形象的,是当年在冀中地区有名的游击英雄燕秀峰

而老人家生前接受采访时,也认可“嘎子”的很多故事就是以他为原型[1]。

虽然“嘎子”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当年抗日的故事将会在荧幕上永远流传下去。

真实嘎子12岁入伍(真实嘎子12岁入伍)(1)

燕秀峰

孤儿12岁参军抗日,艰苦磨炼中成为神枪手

之所以认为“嘎子”的原型最可能是燕秀峰,首先是因为他于1924年底出生于河北任丘白洋淀地区一个名叫后王约的小村庄;与电影中的“嘎子”生活在白洋淀附近非常接近。

燕秀峰从小家境非常贫寒5岁时父母都撒手人寰,是乡亲们一人省一口米把他养大。

因此燕秀峰很长时间并没有自己的名字,是参加革命之后游击队队长给他起的大名。而所谓的“嘎子”是当地对机灵又胆大的男孩子的通称,当地人称呼燕秀峰时一般叫他“燕嘎子”。

在燕秀峰刚刚过了12岁生日之后,1937年日本鬼子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河北迅速沦陷。但同时我八路军东渡黄河进入山西抗日前线,并在河北地区组织抗日游击武装。

真实嘎子12岁入伍(真实嘎子12岁入伍)(2)

燕秀峰年轻时候

燕秀峰有幸加入了冀中五分区游击队,因为当时他年纪小充当儿童团员的角色。

队长很快发现燕秀峰虽然年纪小,却有着一股难得的机灵。他无论是递送情报还是侦察敌人的动向都能圆满地完成任务,组织也愿意花更多的精力来培养他。

而燕秀峰从小受尽了地主的迫害,现在日本鬼子和汉奸又更加变本加厉地欺压当地人民。

燕秀峰知道要想同敌人斗争就需要借助武器,所以他小小年纪就对枪产生了兴趣。

每当游击队员们把宝贵的几支枪拆开进行维护时,燕秀峰就像看戏一样仔细观察着枪的内部结构。之后他又主动提出替同志们擦枪,进而慢慢掌握了枪的使用和维护。

真实嘎子12岁入伍(真实嘎子12岁入伍)(3)

《小兵张嘎》剧照

不过也得承认燕秀峰在射击方面有天赋,毕竟当时我军的弹药匮乏很难进行实弹射击训练。但是令人瞠目结舌的是,燕秀峰居然靠自学和战斗中的总结经验而成为了神枪手。

燕秀峰经常一个人拿着枪在隐蔽的地方朝炮楼射击,打中站岗的哨兵后就撤退。

一时间在当地鬼子汉奸里开始有“八路神枪手”的传说,当地的人民却对燕秀峰敬佩不已。

真实嘎子12岁入伍(真实嘎子12岁入伍)(4)

《小兵张嘎》剧照

智斗敌人除百余汉奸,虎口脱险令敌人闻风丧胆

在抗日战争中日军的兵力其实是严重不足的,而在敌后根据地却有比日军数量多出几倍甚至更多的汉奸和伪军。他们熟悉当地民情而且本身有些就是为恶多年的恶霸劣绅,对当地人民的欺压甚于其日本主子。

1942年敌人发动了空前残酷的“五一”,我冀中各根据地一时间碉堡如林、公路如网。燕秀峰刚刚才18周岁就被任命为游击队手枪队长,而锄奸就成了他们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燕秀峰胆大心细又机智勇敢,汉奸和特务一听到他的名字有时候都不敢出门。当时某据点宪兵队长郝芬来作恶多端,下面的人就咒骂他:“你小子不干好事,不得好死,出门得碰上‘燕嘎子’!”

真实嘎子12岁入伍(真实嘎子12岁入伍)(5)

日军大扫荡之后

在燕秀峰锄奸行动中,最让他内心痛苦的是处决其母亲的舅舅。

1942年日寇的“五一”大扫荡过后,一起参加革命的燕秀峰舅舅王枫林居然叛变投敌,并带人杀害了区长张丽涓。

鉴于其对抗日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上级集中力量抓住了这个叛徒。作为手枪队长的燕秀峰虽然并未参与抓捕,却受命亲自处决这个汉奸。

在路上燕秀峰的内心也经历了一番痛苦挣扎,但到了刑场他已经想通了“大义灭亲”这句话并亲手处决了王枫林。

真实嘎子12岁入伍(真实嘎子12岁入伍)(6)

《小兵张嘎》电影

在白洋淀附近五官淀有个苏庄子据点地势险要,1943年春节后区委决定拔除这个危害极大的据点。燕秀峰等人商量后决心借身“皮”来拿下该据点,于是打着某伪军队长表弟的旗号进入陵城据点。

该伪军队长早已被争取过来,但对燕秀峰借30套军装的要求感到为难。不过燕秀峰对其晓之以理,终于说服他配合行动。

于是燕秀峰的战友们穿上伪军军装,区委书记刘宝庆则身穿礼服冒充宪兵队长。

真实嘎子12岁入伍(真实嘎子12岁入伍)(7)

日伪军

燕秀峰率领几个手枪队员在腰里插着手枪充当保镖,走在冰面上大摇大摆地靠近据点。站岗的伪军见有人靠近急忙举枪并大声询问他们身份,刘宝庆则大着嗓门说:“我们是任邱宪兵队,快叫你们队长出来答话!”

伪军队长见状赶紧放下吊桥,毕恭毕敬地把这一行人迎入据点。燕秀峰手握枪柄随同伪军队长,雄赳赳地进入了据点的上房。伪军队长刚要吩咐下人倒茶,刘宝庆突然说:“我们是八路军,你马上命令全体集合放下武器!”

伪军队长一下子如同五雷轰顶,好不容易缓过神来结结巴巴地说:“我照办,我照办。”

就这样燕秀峰没费一枪一弹拔除了据点,再一次为人民立了大功。

真实嘎子12岁入伍(真实嘎子12岁入伍)(8)

日军

敌人多是又残暴又狡猾,而燕秀峰却创造了“炮楼卖瓜杀敌”的故事。在任邱、文安和雄县三县接壤的大清河堤坝上,敌人修筑了大龙华据点,驻军的小队长无恶不作引起公愤。

燕秀峰决心为民除害,顺便也能抢到他那支德国原产驳壳手枪。由于该据点地势险要难以强攻,大家想出了假装摆摊卖瓜,利用其买瓜时击毙的办法。

1943年西瓜上市之后燕秀峰和战友化装成卖西瓜的农民,在炮楼前面的大街上摆好摊卖起瓜来。果然敌小队长率人出来巡逻就奔他们的瓜摊而来,燕秀峰赶紧热情招待他说:“慢慢吃,我再挑几个好的。”

看敌人完全没有防备燕秀峰就弯下腰假装敲打着西瓜,突然从草筐中抓起了手枪。

随着一声枪响这个小队长吃着西瓜就去见了阎王,他的随从吓得惊慌失措赶紧跑回炮楼。嘎子和他的伙伴却从容取下那支德制手枪,在敌人的胡乱放枪中撤退了。

真实嘎子12岁入伍(真实嘎子12岁入伍)(9)

炮楼

上面这几次行动看似简单也是有惊无险,可燕秀峰很快就经历了真正的生死考验。

“五一大扫荡”后日寇在任邱县一分区修建了梁召据点驻守一个伪军中队,该中队长“东霸天”过去是有名的土匪头子故而更加凶残。

1943年底一区区委邀请五区手枪队利用年集的机会共同打梁召消灭该中队长,五区区委派燕秀峰等五人应邀前往。行动当天两个区的手枪队员假装赶集买年货,分成两个战斗小组埋伏在敌人过往的道路上。

根据情报通常情况下伪军中队长上午十点左右出来活动,可这天近中午燕秀峰等人准备放弃后伪军中队长才带手下走了过来。由于事发突然燕秀峰未能同战友们一起撤离,反而被该中队长逮住了。

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燕秀峰假装害怕,面对盘问哆哆嗦嗦地说:“俺是老百姓,俺娘叫赶集买几把葱。”敌中队长看他身材瘦小又衣衫褴褛就将信将疑,虽没搜出可疑的东西却命令将燕秀峰押回据点。

真实嘎子12岁入伍(真实嘎子12岁入伍)(10)

日伪军

燕秀峰顺从地被押赴岗楼,后面的战友都想,他被抓走不被敌人严刑拷打就是得去做苦力了。燕秀峰也不想坐以待毙,心想实在不行就拉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

当他们走近岗楼吊桥时因为桥面狭窄,伪军们就放慢脚步让中队长走在前面。这正是难得的机会,燕秀峰见旁边伪军根本没注意他;以闪电般的速度掏出手枪,一颗子弹要了伪军中队长的命。

一听见枪响同行的敌人立刻全部趴下使燕秀峰逃脱,岗楼的敌人则一面乱放枪一面高喊:“八路来了!”

这下赶集的人群像决了堤的洪水涌向各个出口,燕秀峰就这样逃过了敌人的阻拦。

当天深夜燕秀峰疲惫而又兴奋地回到驻地时,战友们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喊道:“你这嘎小子没死啊!”

就这样燕秀峰仅在1943年后的两年时间就亲手处决了100多个汉奸,并攻克了8座炮楼,缴获59支步枪、40支各式手枪,1挺机枪和2具掷弹筒。

真实嘎子12岁入伍(真实嘎子12岁入伍)(11)

战争时期的村庄

成为《嘎子》原型却因伤离开部队,偶然机会才重新被人所知

1944年在晋察冀边区的第二届英模大会上,燕秀峰被评为一级战斗英雄。

当时在河北长期采访的著名作家魏巍根据燕秀峰的故事写了一部纪实文学《燕嘎子》,这也是第一部有关“小兵张嘎”的作品。

1958年著名作家徐光耀参考燕秀峰和其它人的英雄故事,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同时创作出《小兵张嘎》的小说与剧本[2]。

徐光耀和北京电影厂导演欧阳红缨经过商议后,决定合作拍摄该片并在1963年在全国公映[3]。

然而令人扼腕的是燕秀峰虽然在1945年后,成为了人民解放军冀中纵队23团的一个排长。却在1946年在天津附近一次激烈攻城战斗中全排遭受重大伤亡,他自己也身中两弹,连肠子都流了出来。

虽然被战友们紧急抬到后方医院抢救,但当时我军的条件也非常简陋,虽然保住了他的生命,却无法迅速恢复身体。鉴于当时的困难现实,组织只好派人将他送回老家休养。

真实嘎子12岁入伍(真实嘎子12岁入伍)(12)

《小兵张嘎》剧照

燕秀峰回到了战斗八年的老家,在乡亲们的接济下进行了艰苦的康复。终于到了1951年燕秀峰觉得这里应该回部队报到了,拿着作为信物的军用水壶艰难跋涉到天津寻找他的老部队,却被告知他们已经去了朝鲜战场。

由于长期的战争状态,燕秀峰已经说不清他的部队在全军统一番号之后具体叫什么;而他的战友们在长期的厮杀状态下也似乎忘了燕秀峰的存在,或者认为他已经牺牲。

再回到家乡似乎也没什么意义,于是燕秀峰就留在了天津并成为了一名普通工人。他织过布、扫过大街,甚至还在钢铁厂做过装卸工人。

燕秀峰从来没有主动向人提起革命战争年代的英雄故事,甚至在电影《小兵张嘎》火爆之后;他也只是以旁观者的心态同别人讲了一些当年的故事,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

真实嘎子12岁入伍(真实嘎子12岁入伍)(13)

燕秀峰

之后由于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组织把他安排在了天津市宁波道学校从事烧锅炉的工作。

他几十年每个月只有30多块钱的补助,一家三口都住在锅炉房里只有吃饭算是免费的福利。但他每天都对工作尽职尽责地做下去,从没有显露出一点抗日英雄的架子。

本来燕秀峰就想这样隐姓埋名地过一辈子,哪知道上世纪70年代有人见他有伤就恶意诬告他,一堆好事之徒跑到他的家里搜查证据,却一下子把当年晋察冀军区表彰他的“一级战斗战斗英雄”奖状翻了出来。

这下那些人都傻了眼,从这时开始人们才知道原来这个长期蹲锅炉房的老头,竟然是当年让日伪军闻风丧胆的“嘎子”。

真实嘎子12岁入伍(真实嘎子12岁入伍)(14)

燕秀峰

恢复名誉却依然保持初心,晚年给孩子讲述“嘎子”的故事

1987年燕秀峰终于得到了迟来的认可。组织不但帮他恢复了荣誉,还给他分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燕秀峰正式享受离休待遇,工资也增长到了70多块。

燕秀峰的老部队原63军188师请他回去做报告,修军史时特别强调“嘎子”的原型是老战士燕秀峰。这时也有一些人劝燕秀峰向组织多要一些待遇,毕竟他也曾经为革命流过血。

但是对于这样的提议燕秀峰每次的回答都是:和那些为革命献出生命的战友相比他已经很幸福了,不需要再给组织添麻烦。

晚年的燕秀峰经常被附近学校邀请去做讲座,周围的孩子们也都喜欢听他打鬼子的故事。

有一次在某小学一个小学生居然问他:“‘张嘎子’做过的事儿你都做过吗?”

真实嘎子12岁入伍(真实嘎子12岁入伍)(15)

燕秀峰

燕秀峰被这个问题逗乐了,他耐心地对孩子们说“小兵张嘎”是由很多人的英雄故事改编的。

如果说把枪藏鸟窝里和在炮楼下卖西瓜,他当年可是真的做过。可是堵老乡烟囱那样的缺德事他可从来没做过,孩子们听完都笑着热烈鼓掌。

当然燕秀峰还是想做普通人,并不喜欢过多谈及往事,有一次面对采访他居然说《小兵张嘎》已经讲得很明白了,他没什么可说的。

还有一次他说自从参加了革命,除了枪和子弹什么都不要了。而且他从来没有上过学也不会读报纸和写字,所以他家里没有任何资料也不想写什么回忆录。

真实嘎子12岁入伍(真实嘎子12岁入伍)(16)

燕秀峰

他一生的信念就是一切服从组织安排,最高兴的事情就是终于找到老部队,组织安排什么活动他就积极参加。

晚年的燕秀峰仍然还是个热情的老头,偶而还会管管一些不正之风。

2010年5月老英雄燕秀峰以86岁高龄去世,但是他的英雄事例会随《小兵张嘎》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中永远活下去。


参考文献

[1] 燕秀峰:富有传奇色彩的“燕嘎子”.天津河西文明网.2019-11-30

[2] 徐光耀.中国作家网.2016-07-04

[3] 袁成亮.电影《小兵张嘎》诞生记[J].党史纵览,2006-0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