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中,存在一种超级防护的士兵,那就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配备SH-42重型胸甲防弹衣的苏联红军。这种重型胸甲防弹衣,配备给前线的攻坚步兵、战斗工兵,以及一些坦克旅的装甲步兵使用。这套胸甲特别适用于城市巷战,配发给了巷战战斗最激烈的地段。不过,苏联士兵对这套铠甲的评价不高,不喜欢使用。

二战穿甲弹苏联(苏联的重型胸甲能挡98K步枪子弹)(1)

道理很简单,之所以苏联士兵不愿意使用防御性能优异的防弹胸甲,其主要原因就是:太重以及使用局限性。苏联的防弹胸甲是苏联红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装备的一款新型护胸甲,类似于现代的防弹衣,但和防弹衣所采用的复合材料不同,苏联的防弹胸甲主要通过钢板所制造,其主要部分包括两个保护胸部重要器官(前部)和腹股沟的锻压钢板,这些防弹胸甲主要配给苏联红海军和突击士兵。

事实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类似的钢制胸甲就已经开始在德国军中得以使用,但是这种被称为“SappenPanzer”的步兵盔甲并没有被军方广泛推广,因为一战盛行堑壕战,中弹的地方一般会是士兵的头部,而不是胸部。这种德制胸甲被德国人使用并发展,一直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但事实上在德国士兵身上都很难看到,就像下面这张图所示,这幅盔甲配备了经典的德国钢盔。

二战穿甲弹苏联(苏联的重型胸甲能挡98K步枪子弹)(2)

由于一战时期德国炼钢技术较为先进,整幅铠甲的重量仅10千克左右,防弹性能优良,但说是只有10千克,真正让士兵负重穿戴这一大块铁垛,论谁都受不了,这也是德制胸甲很快被淘汰的原因。

相同的道理也适用于苏联的防弹胸甲,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SN-42型胸甲,SN代表的是所采用的金属材料,即:钢,而“42”则是指其定型年份,在苏联的防弹胸甲“大家族”中,包括SN-38、SN-39、SN-40等等,但事实上只有SN-42被规模化生产并配发,除了步兵意外,苏联一些装甲旅的坦克乘员也配备有这种防具。

二战穿甲弹苏联(苏联的重型胸甲能挡98K步枪子弹)(3)

经过实战检验,SN-42型防弹胸甲可以有效抵挡德军的步兵武器攻击,德国MG-42的9冲锋枪弹在125米外就能保证无法击穿防弹胸甲,而对于威力强大的98K步枪的7.92mm标准毛瑟步枪弹,防弹胸甲也可以让穿戴者在300米外安然无恙。如果士兵能够广泛采用这款防弹胸甲,那么遭遇流弹袭击并丧命的风险,将会大大降低。

1943年8月,苏军第一突击工兵旅配属给苏联近卫第10集团军,在斯帕斯杰缅斯克地区投入战斗,该地区是库尔斯克会战最激烈的地方。8月9日,第一突击工兵旅第一营命令第5营第1连向233.3高地发起冲击,苏军战斗工兵们很快便突破障碍杀入德军阵地。

红军上士拉扎列夫冲在最前面,在敌掩蔽部前,与一名个头高大的德国军官相遇。德国军官在2米距离上向拉扎列夫胸部连开数枪,得益于穿戴了SN-42型重型防弹胸甲的保护,子弹没有穿透钢甲,拉扎列夫只受轻伤。

拉扎列夫反手一工兵铲把德国军官击毙,随后冲进掩蔽部。被堵在里面的几名德国兵目睹自己的军官开枪居然不起作用,吓得忘了抵抗。这种情况在整个战斗过程中还发生过数起。

战后,在审问俘虏时,德军俘虏对苏军士兵刀枪不入的原因,感到百思不姐。在他们的一再请求下,苏军最后让他们观看了这种著名的重型防护胸甲。

这套胸甲特别适用于城市巷战,尤其是如斯大林格勒之战。但因为这套铠甲太重的关系,重量接近4千克,使得进行巷战的动作笨拙、行动缓慢,极其消耗体力。士兵们经常会觉得防弹胸甲是不必要的负担,因为在已经负重枪支弹药的前提下,再多加4千克的铁板,无疑会影响士兵们的推进效率。所以到了二战后期,很多突击士兵都会取下防弹胸甲,长官们对此也无可奈何。

二战穿甲弹苏联(苏联的重型胸甲能挡98K步枪子弹)(4)

SN-42型胸甲在苏军一直服役到50年代末,才彻底退役。由于上造价的缘故,SN-42型防弹衣并没有大规模装备,只在配发给了巷战战斗最激烈的地段。

二战穿甲弹苏联(苏联的重型胸甲能挡98K步枪子弹)(5)

除此之外,防弹胸甲由于在中远程射程下,才能保证不被敌方所击穿,而在二战后期的东线战场,随着德国持续溃败,战线已经被拉入德国国内,在巷战等近距离交战中,胸甲的防御性能几乎为零,所以这就注定了防弹胸甲对于苏联士兵而言,是一件“极其鸡肋”的防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