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淮海战役蒋军参战兵力出现的争议,其实是很正常的。因为想把兵力讲清楚,先要明确战斗序列,而在这一点上,我军战史资料和国民党军被俘将领回忆资料,也有不小的差异。

淮海战役各阶段歼敌数(淮海战役双方兵力知多少)(1)

杜聿明被我军俘虏

简单地说,就是蚌埠集团的增援部队,以及驻防淮阴的一绥区的兵力是否计入。

所以,我们就得先说明白战斗序列是怎么回事,再来统计兵力。

在说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看看淮海战役的战场形势和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有什么不同。

辽沈战役在我军攻取锦州之后,已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平津战役同样如此,我军“先打两头,后打中间”的战略,再加上济南战役后,傅作义集团南逃的陆上通道已被截断。因此,这两个战场基本上是封闭的,战场内的蒋军毫无争议地列入战斗序列。

淮海战役各阶段歼敌数(淮海战役双方兵力知多少)(2)

三大战役及渡江战役

淮海战役的战场则是半开放的。我军克宿县后,蒋被分割为南北两大集团。徐州杜聿明集团在黄百韬兵团被歼、打通津浦路失败后,处于被动挨打的态势,只得放弃徐州突围;而南线集团则既可以北援,又可以南逃。

对淮海战役南线战场的不同认知,是对蒋军作战序列说法不一的根本原因。

但是,有一个概念必须要明确:战斗序列内的部队,不等于参加实际战斗的部队。关于这一点,请军迷朋友们参考一下其它战役资料。

本文的写作思路仍同上一篇文章一样,以歼敌数为主轴,辅以类比推断,计算蒋军战役总兵力。

下面咱们先列出资料,再讨论。

一、蒋军战斗序列

《淮海战役史料汇编》列出的蒋军战斗序列如下,摘自《淮海战役》,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出版。

淮海战役各阶段歼敌数(淮海战役双方兵力知多少)(3)

淮海战役各阶段歼敌数(淮海战役双方兵力知多少)(4)

淮海战役各阶段歼敌数(淮海战役双方兵力知多少)(5)

淮海战役各阶段歼敌数(淮海战役双方兵力知多少)(6)

解读:注释中提到,与战役开始相比,“战役中连同新增加和新组建者在内,共7个兵团,两个绥靖区,34个军,82个师”

1、刘汝明四绥区改编为第八兵团,只换了个名头,实力不变;

2、新增原辽沈战役东进兵团54军、39军共5个师,华中“剿总”第20军、28军共4个师;李弥第十三兵团新建第115军,其中第39师原属驻河南新乡陈鼎勋第十二绥区第40军,为新增部队,第180师和邱清泉兵团新编44师为新建师。

3、综合以上,增加及新建共5个军,其中增加10个师,新建2个师,共12个师。

国民党军被俘和起义将领回忆资料汇编的《淮海战役亲历记》中,没有列出一绥区的三个军六个师,以及徐州“剿总”的第66军;华中“剿总”增援部队只列出第20军,没有28军。

淮海战役各阶段歼敌数(淮海战役双方兵力知多少)(7)

华中“剿总”司令白崇禧

由此可见,双方对战斗序列的认识还是有差距的。但是,这个战斗序列并不完全。咱们继续列资料。

二、蒋军其它部队

除上述部队外,徐州“剿总”直辖部队还有:

淮海战役各阶段歼敌数(淮海战役双方兵力知多少)(8)

淮海战役各阶段歼敌数(淮海战役双方兵力知多少)(9)

淮海战役各阶段歼敌数(淮海战役双方兵力知多少)(10)

以上直属部队,不计空军、指挥机关、后勤及训练队等,共十七个团另两个营(表中左侧栏)。

如果以师部相当于一个团,每四个团折合一个师,则上述兵力约合4个半师。上述兵力与战斗序列中列出的82个师相加,共86个半师。

淮海战役各阶段歼敌数(淮海战役双方兵力知多少)(11)

淮海战役中的国民党军

因此,《全国解放战争史》中,“共8个兵团,28个军,86个师的兵力”,从总兵力上看没问题,但编成上的描述则过于粗疏。

非正规军就不列了。实际上无论是从总兵力角度,还是从歼敌数角度,论及正规军占比,淮海战役都是三大战役中最高的。

三、关于战斗序列的讨论

《淮海战役亲历记》中的战斗序列,是以是否实际参加战斗为标准。它列出第20军,也是有原因的。

据第20军134师少将师长李介立回忆,12月中旬该军开到蚌埠,受徐州“剿总”刘峙指挥。该军奉命北援时,遇见逃出来的胡琏和残兵。

第20军没打上仗,是因我军先集中力量歼灭了黄维兵团,属于增援不及。

另外,我们不能忽略一个重要事实,即战役发起不久,南京方面就成立了蚌埠指挥所,由李延年任主任。除指挥几个军外,还包括:灵璧、宿县两个师,交警九总队、铁道、辎汽、工兵、通信等部队。

至第六兵团成立,李延年出任司令官,并与刘汝明兵团北援,蚌埠指挥所主任改由刘峙兼任。

淮海战役各阶段歼敌数(淮海战役双方兵力知多少)(12)

李延年

这意味着李、刘兵团与增援的第20军、28军、66军,形成了战役中重要的蚌埠集团。对于这样一个重兵集团,若将其割裂开来,显然不合理。

当时的将领没有后人的视角,他们不是能掐会算的诸葛公,谈笑间便知战局如何演变,进而知道谁会参战,谁会相安无事看大戏。

说到有人看戏,其实和东进兵团第39军公费海上游性质是一样的。皆因我军迅速解决了战斗,使其增援不及。蚌埠集团未参战的三个军,准确的定位应如李以劻所称,为战役预备队。

因此,我军战史将蚌埠集团主要部队(不含非正规军与辅助部队)计入战斗序列,是非常正确的。

一绥区蒋军在整个战役中的参与度,远不如蚌埠集团。但若说它与战役没有关联,是割裂开的,也不准确。

首先它编成内的107军参加了战役;按《全国解放战争史》记述,在第一阶段所谓“潘塘大捷”后,一绥区曾受命参战,但“大捷”实为转进,故未实施;社聿明集团南逃时,若按国防部的路线走两淮,一绥区势将进行策应。

淮海战役各阶段歼敌数(淮海战役双方兵力知多少)(13)

摘自《全国解放战争史》

这个战斗序列确实是见仁见智的话题,欢迎军迷朋友深入讨论,欢迎军史大神提出更专业的诠释。

四、第二、第三阶段歼敌数字解析

上一篇文章谈到,我们在战史资料中所见到的三个阶段战果统计,并没有严格按照三个阶段时间划分来统计。第一阶段的战果统计,就没有包括徐东阻击战。那么,第二、第三阶段的统计数据呢

淮海战役各阶段歼敌数(淮海战役双方兵力知多少)(14)

1949年1月8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淮海战役第二阶段详细战果:

【新华社淮海前线六日电】解放军淮海前线司令部顷发表歼灭国民党匪军黄维(十二)兵团的详细战果如下:

一、从十一月十八日起至十二月十五日,我军在宿县西南双堆集地区歼灭国民党匪军黄维(十二)兵团全部,仅少数人漏网,计歼十二兵团部及其所辖第十八军(十一师、一一八师、四十九师(两个团)),第十军(十八师、一一四师、七十五师),第十四军(十师、八十五师),八十五军(二一六师(两个团)、一一零师一个团、二十三师一个整团和两个团大部)及第四快速纵队全部。加上二十三师师部及两个团残部投降,一一零师师部及两个整团起义,共计一个兵团部、四个军十一个师三十一个整团和一个快速纵队。

二、俘虏中将兵团司令官黄维以下官兵四万六千六百九十九名。(名单略)

毙伤敌十四军军长熊绶春(名单略)……等以下官兵四万六千五百余名。又二十三师少将师长黄子华率师部及两个团残部三千二百九十三名投降。一一零师少将师长廖运周率师部及两个整团五千五百人起义。以上共计歼敌十万零一千九百九十二名。

三、各种缴获:(略)

四、另我南线兵团阻击李延年兵团作战,共毙伤俘敌官兵一万二千九百四十七名,(缴获略)。

五、歼灭黄维兵团作战与阻击李延年兵团作战共计十一万四千九百三十九名。

淮海战役各阶段歼敌数(淮海战役双方兵力知多少)(15)

第二、三阶段战果解读:

1、第三阶段没有公布详细战报,缺少歼敌番号。但战绩统计主要包括了邱、李、孙三个兵团全部,徐州“剿总”主要直属部队及地方保安部队一部。

2、第二阶段战果统计没有包括徐南阻击战,灵壁歼238师,淝河北歼39军两个团。这些战果与第一阶段的徐东阻击战,均应计入了第三阶段战果之中。

3、由以上可知,三个阶段战果统计,不存在重复计算问题。

4、战绩表中注明,歼敌数不包括蒋军溃散逃亡数。上一篇文章说过,双堆集溃逃至蚌埠的不足2000人;第三阶段溃逃人数缺少具体数据。

五、北线集团与黄维兵团兵力计算

我们继续沿用上一篇文章采用歼敌数计算兵力的算法。如前面所说,这种算法只会少算,不会多算,具有足够的说服力。

三个阶段战果之和,减去其中南线集团人数,再加上黄维兵团溃逃蚌埠人数,即为黄百韬、黄维、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五个兵团,三绥区部队,徐州“剿总”直属部队,部分非正规军的兵力。

淮海战役各阶段歼敌数(淮海战役双方兵力知多少)(16)

黄维兵团在双堆集构筑的汽车防线数

要减去的南线之敌人,即阻击歼李延年兵团战果,歼39军两个团战果。其中39军两个团兵力计为3600人,则:

总歼敌数555099-蚌西北阻击战12947-第39军两个团3600+黄维兵团溃逃2000=540552(人)

以此作为北线集团与黄维兵团总兵力的话,忽略了以下因素:

1、杜聿明集团溃逃人员;

2、三绥区未参加起义的余部,在闵贤集等地遭陈谢部队歼灭后,逃到蚌埠的李文田残部。

3、至11月底,由徐州转运南京的伤兵。

华东局机关报《大众日报》1948年12月17日报道,徐州解放后,军管会收容了蒋军逃跑时遗弃的3万左右伤病员。据徐州“剿总”办公厅少尉文书周汉波称:至11月底运南京约1万人。

该数据因为没有战史资料相印证,为严谨计没有采用。但是请军迷朋友们了解这个事实。

六、南线蒋军兵力计算

南线蒋军分为蚌埠集团的李、刘兵团,第20军、28军、66军;一绥区第4军、21军和51军。

蚌埠集团中,第六兵团4个军、28军、66军均为中央军嫡系;20军为半嫡系;第八兵团两个军为西北军系。

一绥区中,第4军、21军为半嫡系,51军为中央军嫡系。

这些部队兵力无详细统计数据,只能凭战史资料进行推算。

但参考标尺也无法统一,例如极端低的孙良诚伪军改编部队,一个军部加一个师只有5800人;西北军米文和181师被歼有5000余人,廖运周110师为中央军嫡系,起义部队一个师部加两个团即5500人,加上另外一个团,可达7300人左右;而邱李兵团徐东阻击战5个军达16万人。

淮海战役各阶段歼敌数(淮海战役双方兵力知多少)(17)

110师师长廖运周(左)与参谋长洪炉青

大致估算一下:

刘汝明兵团:一个兵团部,两个军部,5个师(181师已计入第一阶段战果),不低于4万人。

李延年兵团:一个兵团部,4个军,9个师,均为中央军嫡系部队。其中,54军、99军为陈诚土木系基本部队。

该兵团兵力约10万人。

蚌埠集团之66军、20军、28军共6个师,为中央军嫡系,半嫡系部队,约6万人左右。

一绥区的3个军6个师,也是中央军嫡系、半嫡系部队,约6万人左右。

即:南线蒋军不计机关、辅助部队、非正规军,总兵力约为:

4万+10万+6万+6万=26万

总结:

北线歼敌数,在减去歼李、刘兵团人数后,约54万余人。南线之敌蚌埠集团、一绥区部队总兵力约26万人。

由此,蒋军参战总兵力大于80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