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有话说:“

养生豆子配方(昭平长寿系列之爱吃豆豉的老寿星)(1)

从今天开始,小编就每天给大家推出我们昭平的长寿系列啦,其中包括一些老寿星呀、长寿食谱呀、养生景区呀等等

养生豆子配方(昭平长寿系列之爱吃豆豉的老寿星)(2)

一方面呢为我们“长生福地·美丽昭平”做宣传,另一方面也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这个山清水秀的小昭平

养生豆子配方(昭平长寿系列之爱吃豆豉的老寿星)(3)

·······大家动动手指转发吧!

爱吃豆豉的老寿星——张玉珍

2015年8月,我们前往昭平县黄姚镇巩桥村下白屯拜访一位已经108岁的老寿星,她就是张玉珍老人。下白屯山清水秀,南面有条小河,村前有几棵百年古树;村后是下白岭,岭上绿树成林;村里有两口大池塘,池塘里荷叶田田,碧波荡漾,洁白的荷花开得正艳。

走进村子,最引人瞩目的是村子里10多间明清老宅和炮楼,青砖灰瓦,高大宽敞,屋顶上的脊饰和墙壁上的各种砖雕花样繁多,少数屋檐下还有彩绘,精美绝伦,这些百年老宅映照着当年下白屯的富足。

下白屯人口只有500多人,近三年却先后出了5位百岁寿星,分别是劳渐汉、曾美群、潘好妹、张玉珍和李见宗。2015年仍然健在的还有两位,分别是张玉珍和李见宗。

张玉珍老人出生于1907年6月3日,2016年已经109岁高龄。2013年8月9日,中央电视台国际中文频道《长寿密码》第五集《动静之间》就有老人的镜头。2011年12月29日,《长寿密码》摄制组到达张玉珍老人家时,老人正在一边晒太阳,一边刮淮山薯。那时候老人105岁,摄制组的记者、编导袁冰问她:“奶奶,您在干嘛呢?”老人笑呵呵地说:“削淮山啊!今晚煲猪脚哦!”老人的一席话,把大家都逗乐了。

袁冰与老人握手,老人用当地土白话问:“姑娘,你的手咋这么冷啊!”我们把老人的话“翻译”给摄制组的记者听,大家听了都感到好奇。时值隆冬季节,天寒地冻,大家纷纷与老人握手,果然,老人的手很暖和,大家都赞叹不已。袁冰握住老人的手感慨地说:“奶奶,您的手很暖和,说明您的血液循环好,身体比我棒啊!”

那时候,老人耳聪目明,还能穿针引线缝补东西。在交谈中,老人主动向我们展示针线活儿,干净利索。当时105岁高龄的老人,眼不花耳不聋,还能穿针引线,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会相信呢?

老人出生于黄姚镇崩江村,壮族人,她没读过书,也不会算数。她告诉摄制组的记者,她的父母均超过一百岁才去世,她有一个大哥也超过一百岁才去世,其他兄弟姐妹都超过95岁才去世。应该说,老人的长寿与遗传基因有一定的关系。

老人18岁嫁到下白屯,丈夫叫李世美,夫家生活很困难,一日三餐都吃粥,最困难时期还吃过树根、艾叶等。但夫妻两人恩爱,孝敬公婆长辈,两人勤俭过日子,后来有了儿子李泽庭。年轻时老人吃了很多苦,为家庭生计奔波,她和丈夫一起给富裕人家做挑夫,从黄姚镇挑米、挑货物到富罗镇砂子码头或公会镇、钟山回龙、清塘等地,然后挑盐与布匹等货物回到黄姚,用当挑夫挣来的钱买回大米等生活必须品。

新中国成立以后,家里分到了天地,老人是干农活的能手,每天早起晚归侍弄田地;家里还养有鸡,养有猪。全家人的生活水平才有所改善,老人勤俭持家,很有经济头脑,她70岁还带领儿子开荒种棉花,自家盖的棉被都是用自己种的棉花弹制的。勤俭让全家人渐渐衣食无忧。

老人一生不吸烟、不喝酒,吃食与子孙们一样,以粗粮素食为主。豆豉是老人一生的最爱,有时候农忙来不及煮菜,老人常常拿豆豉送饭吃。不论是炒青菜还是炒肉,老人都喜欢放豆豉一起煮,老人说,豆豉很香,平日里她可以当零食吃,如果哪餐煮菜不放豆豉,她就吃不香。现在老人因为没有牙齿了,吃的食物主要是粥,菜都不论。老人仍然嗜好豆豉,偶尔老人觉得嘴里淡而无味的时候,就会叫家人拿几粒豆豉给她咀嚼,当零食吃。

走过了109个春秋的张玉珍老人,精彩的故事还在继续上演,这令我们羡慕不已,我们衷心祝愿老人在人生路上创造出生命更精彩的奇迹。

养生豆子配方(昭平长寿系列之爱吃豆豉的老寿星)(4)

养生豆子配方(昭平长寿系列之爱吃豆豉的老寿星)(5)

养生豆子配方(昭平长寿系列之爱吃豆豉的老寿星)(6)

养生豆子配方(昭平长寿系列之爱吃豆豉的老寿星)(7)

图为张玉真老人在2013年接受央视记者采访

养生豆子配方(昭平长寿系列之爱吃豆豉的老寿星)(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