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的发展历史,基本都是晒在聚光灯下面的。然而,近10年过去,整个的网约车体系已经近乎成熟。
但是,有一个问题让大家百思不得其解,在网约车为人们提供便利性的同时,为什么司机的收入一直不涨?
放眼看去,不管是滴滴打车,还是滴答出行、一喂顺风车、曹操出行,司机的收入数年如一日,都是那么微薄。
从2012年滴滴开始发迹,到2017年达到鼎盛,期间只有短暂的三年内,网约车司机的收入迈入万元大关,也就是从那时起,给了网约车行业吹嘘的“资本”---加入网约车行业,月入过万不是梦。
但是好景不长,资本家的逐利性,在滴滴形成垄断之后展现的淋漓尽致。前期的烧钱,只是为了后期的收益做铺垫。
有了垄断地位,就能随意决定行业的定价,也能随意更改行业的规则,还能依靠市场的优势,对新生的小平台实施打压,可谓是一举多得。
这种死也要做凤头的思想,深深影响了滴滴、一喂顺风车、曹操出行等企业,也进一步引发了后面的网约车世纪大战。
价格战的爆发,让司机短时间内尝到了跑车的甜头。但是好景不长,随着滴滴的垄断地位进一步巩固,司机的日子开始如履薄冰。
烧钱补贴市场,最后的结局只能是从司机和乘客身上找油水。因此,聪明的司机,在干完几年的黄金期之后,就“金盆洗手”了。而部分别无选择的司机,到现在还在苦苦挣扎。
随着2021年开始,市场风声的收紧、监查的严格,行业的风评开始急转直下。
7月7日,市场监督总局对互联网领域22起垄断行为做出处罚,仅滴滴就占了8起,多么可怕的比例!
坏日子才刚刚开始,10月份滴滴下架,股价几乎腰斩,虽然没完全禁了APP,没有限制已有客户和司机的使用,但是损失还是异常惨重。
非但不能拉新,对于以往的老用户,还会因为更换手机设备等问题而慢慢流失。原本的网约车老大,开始半死不活。
这又给了高德打车、一喂顺风车、曹操出行等平台可趁之机。但是再怎么格局变幻,司机的收入都难以回到巅峰了。
因为价格战谁都打不起、也不能打了,补贴少了,司机的抽成越来越高,油价也越来越高,毛利润进一步压低,最终到手的钱少得可怜。
网约车的市场透明化是必然之路,但是如何在透明化的基础上,增加司机的收入,才是稳定出行市场根基的重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