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MBAMBA工商管理硕士(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简称MBA)是商业界普遍认为晋身管理阶层的一块踏脚石现时不少学校为了开源,都与世界知名的大学商学院合作,销售他们的工商管理硕士课程通常报考MBA都需要有GMAT资历,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什么是mba全称?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什么是mba全称(什么是MBA)

什么是mba全称

什么是MBA

MBA工商管理硕士(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简称MBA)是商业界普遍认为晋身管理阶层的一块踏脚石。现时不少学校为了开源,都与世界知名的大学商学院合作,销售他们的工商管理硕士课程。通常报考MBA都需要有GMAT资历。

工商管理硕士课程分两种:

1. 一种是供现职公司高层管理报读的课程,通常利用工作时间之余修习,名为在职工商管理硕士(Executive MBA,简称EMBA);

2. 另一种是供现职管理报读,以增进其管理知识的普通工商管理硕士课程。

MBA起源和发展

MBA教育起源于美国。一般认为,美国最早的管理学院是1881年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valnia or UPenn)设立的The Wharton Schoo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而工商管理硕士培训计划(MBA program)要晚些,大约于1908年诞生于哈佛大学,到现在已经有近100年的历史。目前全世界每年有数以万计的MBA毕业于世界各大学商学院,成为出类拔萃的工商管理人才,领导着世界各国企业在世界商场中逐鹿。管理教育在刚刚起步的时候主要是强调气度和性格的陶冶,而非实际专业知识,显得曲高和寡,一时没有获得工商企业界的热烈反应。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管理教育在工商界的推动下,得到了初步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管理教育更是蓬勃发展起来,这主要源于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明显分离所产生的对企业管理人员的迅速膨胀的要求。战争结束后,战时经济转变为和平时期经济,人们的消费能力大量释放,市场兴旺,为企业带来了大量扩充机会。同时许多退伍军人根据退伍军人教育法案进入大学就读,其中很多又都选择了商学院的MBA学位,哈佛大学辉煌的1947届就是这"出类拔萃的一代"中的佼佼者。

需求的骤增最终暴露了美国的管理学院在目标、手段和学术水平上的诸多弱点。1958年卡耐基基金会和福特基金会各自的综合研究报告不约而同地明确了管理教育的实务性质,主张加强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并基本形成了后来影响颇广的结构化的课程体系。这之后的六七十年代,美国管理教育的重点便放在了MBA上,美国每年授予的MBA学位数量达到授予硕士学位总数的20%以上,管理教育再次进入空前的蓬勃发展时期。

进入80年代,以1984年《哈佛商业评论》"管理学院不能令人满意的管理教育应对美国工商业国际竞争力下降负有一定责任"的批评意见为代表的,对当时美国MBA教育状况的批评,引起管理教育界长时间深刻的反思。但这一次并未走向统一的模式,而是走向各自的探索,这就形成了80年代末至今的管理教育创新,包括国际化、课程的整合、加强对领导才能、团队意识和管理技能的训练,强调丰富学生的科学技术知识,对企业和企业家伦理的重视,网络大学与远程教学的实践等等。

世界最著名的商学院哈佛商学院首创了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就是利用对真实世界的实例分析,代替对学术理论的过分依赖。这一方法至今仍是MBA课程的基础,因此哈佛商学院MBA教育被看作是世界MBA教育的真正开始。

在美国,MBA学习包含了一个为期两年的课程。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之间的一个月暑假中,学生可以进行实习活动。在第一年中,学生学习核心商业学科,也就是必修课,包括财务、营销学、管理学总论、运营管理学和会计学。在第二年中,学生可以选修一些自己想学的选修科目。选修课中最受欢迎的专业是:战略管理学、金融学、会计学和营销学,这些都是实用的专业。MBA的学生一般在入学时处于20到30岁之间,已经有了2到4年的工作经验。

欧洲MBA的发展最初受到政府规定的阻碍。在许多欧洲国家,政府不允许社会集资的大学创办“职业化”商务课程。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法国的一批企业家开始建立私立商学院,提供一种与众不同的欧洲MBA教育。位于法国枫丹白露的INSEAD商学院就是在1958年成立的。瑞士的IMEDE商学院(即现在的IMD)几年后也在瑞士洛桑成立。这种欧洲式的MBA与美国不同,只有一个学年,候选人的年龄必须是将近30岁,或是30岁出头,因此可以把更多过去的管理经验带进教室,这点也和美国的商学院不同。从一开始,这些欧洲的商学院就特别关注国际化的全面管理教育。他们设计的课程既整合实用的技能,也强调全球文化和商业知识的学习。欧洲的商学院也采用案例研究,但是更加鼓励团队基础上的项目合作。由于英国政府有意建立“商业教学与研究的卓越中心”,从而促成了伦敦商学院和曼彻斯特商学院在1964年的成立。两所商学院都采取美国的两年全日制教学模式。Cranfield、 华威(沃里克)Warwick和Lancaster等商学院也相继在英国设立了MBA课程,它们采取欧洲的一年制的学制。

不过,欧洲的商学院对美国在MBA教育领域的统治地位只产生了很小的冲击。从60年代到70年代,更多的欧洲人选择在美国而不是欧洲学习 MBA。到1979年,美国一度拥有500个MBA课程,而欧洲只有寥寥可数的几个。这一切的改观缘于汉迪教授(Professor Charles Handy)的一份用词轻蔑的报告,这份报告令英国政府猛然意识到英美商业教育的严重失衡。1979年,英国打破了伦敦商学院和曼彻斯特商学院两家垄断的局面,允许任何一家英国大学开办自己的MBA课程。法国在80年代初也采取了同样的步骤。最后,德国也在1998年采纳了这一观点。在MBA教育领域,美国仍然是一枝独秀,拥有600个MBA课程,7万名全日制MBA学生。不过,欧洲也在迎头赶上。今天,在英国共有超过100家商学院,法国超过70家,西班牙50家,德国20家。今天,欧洲大概有1万名全日制MBA学生和1万5000名半脱产MBA学生。

MBA概况介绍

MBA诞生于美国。经过近百年的探索和努力,它培养了为数众多的优秀工商管理人才,创造了美国经济发展的神话和奇迹。MBA被誉为“天之骄子”和“管理精英”,成为企业界乃至社会敬重和羡慕的特殊人物,甚至在公众心目中被视为“商界英雄”。据统计,美国最大的500家公司的总经理、董事长等高层主管,绝大多数都是MBA。这一惊人的事实,是对MBA教育的成功业绩的最好说明。MBA意味着超群的能力、胆识、品德;代表着财富、地位、权力、荣誉;预示着希望、成功和辉煌。

七十与八十年代,可说是世界各国MBA的黄金时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经济上处于好景,企业需要大量的管理人才,特别是来自著名大学的商学院毕业生,MBA学位于是形成供不应求的现象。由于学生对MBA趋之若骛,世界各地知名与不知名的院校,纷纷设立了MBA课程,在美国,MBA课程更是数不胜数,形成了泛滥的情况的出现。平心而论,限于师资、图书设备以及学生本身的学术根基薄弱等因素,某些院校的MBA课程,素质上确是有问题。八十年代后期为MBA的高峰期,到1991年,修读MBA课程的学生开始略有下跌。其后若干院校对MBA课程进行革新,1993年开始报读人数又再回升。

对外国(尤其是美国)MBA课程的批评,过去一直都有,但近年特别严历。有的批评来自商界主管人士,有的则是商学院任教的学者。批评的焦点是各院校培养出来的MBA人才不能满足商界的要求。简单来说,商界所需要的企管人才要具备以下才能:具有领导技巧,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与人沟通,以及具有团队的合作精神。

在学者当中,近年批评最激烈的首推加拿大麦基尔大学管理学著名的亨利·明茨伯格教授(Henry Mintzberg)。明茨伯格认为:“MBA课程训练出来的毕业生犹如雇佣兵,除了少数的例外,他们对任何行业或企业都没有承诺感。这些MBA课程创造了一套错误的企业价值观。”明茨伯格对著名的哈佛商学院“纯”案例教学法的批评尤为猛烈,认为案例方法只训练人们对自己几乎一无所知的事务妄加发言(见“MBA Newsletter”,1993年11月)。此外,亦有批评者认为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强调个人表现,不重视团队工作(teamwork),其强调评分法(每班低成绩的学生须占百分之十)助长的个人竞争而不是团队合作,因而导致企业不良的后果(见“Business Week”,1993年7月19日)。

除上述外,其他对管理教育的批评(包括MBA与BBA)尚有下列数项:课程的割裂性,毕业生沟通技巧差,以及缺乏商业首先等。

针对有关批评,各著名商学院进行了反思,并对MBA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

(一)按综合性(integration)原则设计了MBA课程,不是按职能(function)独立分科讲授,其中卓有成效的有美国的Babson学院等。印第安纳大学商学院亦进行课程重整与综合,减少重复的地方,使教材更合逻辑性。据有关资料透露,哈佛大学商学院把MBA第一年的十一门必修课程浓缩为四门综合性课程(见“MBA Newsletter”,1993年11月)。明尼苏达大学亦于1993年9月开始把MBA课程综合化,并分为三个“核心”:基础核心(Foundation Core)、职能核心(Functional Core)和领导才能核心(Leadership Core)。

(二)重视团队合作精神:建立团队文化已成为各MBA课程的一个主流思想。印第安纳大学要求学生分组,在课室内外均进行合作。哈佛大学亦对一年级MBA的team project增加25%,并规定队合作的研究计划应达到一个最低数目。此外亦改变学科的评分会,减少目前学生的剧烈竞争状况。

(三)重视学生的“软性”技巧(“soft” skills)训练。美国若干大学已在精心设计一些有关课程(特别是行为科学学科方面),并进行试验,例如透过学期研究计划,课堂报告,人际活动等方法,对领导才能的软性技巧进行训练。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课程亦要求新入学的二年制全日学生参加一项“外展训练学校”开设的课程,为期一周,训练学生的毅力、领导才能与团队精神,效果显著。

(四)重视商业道德的训练:重视商业道德是世界各地MBA课程的一大趋势。法国巴黎高等商学院(HEC Paris)的MBA课程甚至采用一套新颖的方法,把学生送到阿尔卑斯山的一间寺院进行道德训练。该校不认为在一些MBA课程加上道德观念的探讨就能使学生变得更有商业道德。

(五)重视沟通技巧的训练:美国达特茅斯学院Tuck商学院及NYU Stern纽约大学均聘有专责教授负责管理沟通技巧的讲授。

(六)课程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美国商学院遵循精英商学院协会组织(AACSB)的指引,已纷纷把各课程变得更为国际性、全球化,这趋势在八十年代中已开始。目前享誉正隆的伦敦商学院(LBS)与法国的INSEAD, 不论在课程上或学生的组成上均以国际性作标榜。

以上是几个当前MBA课程发展的大趋势,是对批评者的一个回应。可以预见,今后MBA课程会更趋向实用化,严谨化和合理化的道路发展。

MBA课程设置

由于各学院的MBA的学习时间长短不一,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各院校亦有所不同。下面是全球著名的商学院法国INSEAD商学院的课程设置。

法国INSEAD的MBA课程分为三个阶段:

(一)商业基础(Business Fundamentals)

(二)理解环境(Understanding Context)

(三)个性化发展(Individual Orientation)

第一阶段:商业基础

本阶段课程着重于教授商业的功能、核心原则以及团队动力。具体有以下课程:

该课程涉及组织及组织管理中的人的行为的各方面。重点在于确定目标并进行组织、管理以确保目标的实现

该课程检视管理中的人的因素。

该课程学生们熟悉统计学的术语,理解数字的含义。重点在于让学生真实的决策环境中运用统计学的有关知识

该课程旨在教会学生如何分析财务报表从中获取关于企业经营状况的信息

教授学生足够的知识及技能以分析管理会计报告。同时讨论一些管理会计中一些有争议的问题

介绍微观经济学理论及真实的商业运行环境。提供经济学的工具来分析消费者行为、生产理论及成本、定价政策等

检视营销所担任的主要功能,提供定量分析及定性分析

使学生深入了解营销策略的形成及实施。

学生将在本课程中学习各类运营环境及策略方面之间的联系。

介绍金融的基本知识,重点在评估项目、企业战略及金融安全

学习决策领域中的金融方面的知识,例如红利政策、资本结构、合并及收购等

第二阶段:理解环境

第二阶段以第一阶段课程为基础,阐述了管理中各功能领域之间的互相联结和相互依赖的关系。使学员们深刻理解公司运作所面临的激烈竞争和环境。

本课程介绍了企业战略的组成及其应用的有关概念。让学员评估总经理在加强和保持公司良好运营方面所扮演的角色。通过运用在核心课程中学过的技能,本课程培养 学员形成跨功能的全局的思维能力,以便在缺乏完整的及正确的信息的情况下而仍判断企业应采用何种战略。学员通过多方面的因素来分析公司战略,例如公司所处 的行业和竞争环境,公司的内部能力和资源,它的价值观和公司文化。本课程的重点在于讨论促进企业战略在国际化大环境中实施的组织程序。

微观经济学分析与企业,消费者和政府行为相关的经济波动背后的规律。微观经济政策常运用于对短期问题例如商业周期,通货膨胀,失业及贸易失衡等,还有长期问 题如增长和经济的探讨中。在理解全球经济构成及政策措施的联系同时,本课程帮助学员们充分利用合适的经济政策,包括财政的,货币的及汇率的政策的技能。

本课程通过对比欧洲,日本和美国所实行的方法讨论国际贸易理论。该课程通过对增长和衰退的行业的研究,探讨国际贸易政策和公共、竞争及行业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对国际竞争的影响。

本课程使学员们具备分析主要地缘政治驱动力的能力,从而肩负起进行全球化管理的艰巨任务。它对决策过程,公共政策的种类和政策与商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对比。 其重点在于美国,日本和西欧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还有对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中欧及东欧的改革,伊斯兰复兴,拉美债务危机的延续还有亚洲危机深化的调查。

第三阶段:个性化发展

INSEAD努力提供适合个人目标的学习经历的弹性制度。选修课程使学 员们有机会通过学习一系列不同题目,不同水平的课程来个性化部分MBA课程。学员们必须在一个学年内选修最少七门课程,第三期两门,第四期两门,第五期三 门。约有六十种选修课程备选。以下是目前提供的典型的选修课程:

  1. 财务控制
  2. 亚洲商业
  3. 经济与政治科学
  4. 企业精神
  5. 金融
  6. 技术管理
  7. 营销
  8. 组织行为学
  9. 战略学
  10. 主题讨论日

典型选修课程

  1. 财务与控制
  2. 审计与控制
  3. 财政情况分析
  4. 战略成本管理与控制
  5. 亚洲商业
  6. 中国商业
  7. 亚洲战略
  8. 印度商业
  9. 政治经济学
  10. 高级经济学
  11. 国际货币经济学
  12. 环境资源管理
  13. 发展中国家的战略管理
  14. 欧盟
  15. 企业
  16. 企业潜力挖掘
  17. 创建与壮大企业精神
  18. 家族企业
  19. 新风险
  20. 管理创造力
  21. 金融
  22. 应用企业融资
  23. 高级应用企业融资
  24. 银行管理
  25. 企业重组与财政危机
  26. 国际金融管理
  27. 投资学
  28. 期权
  29. 资产投资
  30. 技术与管理
  31. 质量竞争
  32. 创造新产品新服务
  33. 计算机管理
  34. 决策陷阱与工具
  35. 电子商务
  36. 操作与战略计划预测
  37. 经理人的信息技术
  38. 领先电脑技术
  39. 信息技术与企业战略的结合
  40. 决策管理
  41. 服务管理
  42. 模拟商业程序
  43. 运营战略
  44. 项目管理
  45. 程序重组
  46. 市场营销
  47. 品牌管理
  48. 沟通营销
  49. 消费者行为
  50. 销售渠道管理
  51. 互联网营销战略
  52. 市场调研
  53. 服务营销
  54. 零售
  55. 制药业战略管理
  56. 组织行为学
  57. 事业动力及自我评估
  58. 人力资源管理
  59. 交叉文化管理
  60. 组织交换
  61. 权力与政策
  62. 管理心理学
  63. 道德的困境
  64. 战略
  65. 全球战略及管理
  66. 行业竞争分析
  67. 合并与收购
  68. 谈判分析
  69. 战略、创新及企业管理
  70. 战略,激励与授权
  71. 大企业的未来

主题讨论日

除选修课程外,主题讨论日根据学员及教师的兴趣,提供一个能和教师,客座企业及学科领域权威一起探讨某一专题的机会。近期的主题讨论日涉及的主题有伦理,企业精神,亚洲商业,互联网的影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