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后在单位院子溜达,说到高空蹦迪,询问后大家都没有体验过。

有个视频,一个女士排队在后面等着高空蹦迪,看到前面男子纠结害怕不敢跳,嘲讽软弱,自称自己最敢挑战。

于是,大家请她第一个跳下去,结果站到高空跳台上,腿发抖,不由人,任凭如何劝说也不跳,最后还是坚决撤回来。

这个故事很真实,所谓站着说话不腰疼,这个女士估计会有体会,我们也不要嘲讽人家落荒而逃,换做我们也许同样如此。

理性上知道安全措施到位,也有安全保证,但是理性也知道这一跳也是有风险的,万一呢?意外风险总是不可控的。

当然,还有身临其境时候的感性,准确说是恐惧,恐高,死亡害怕。这种恐惧不由人,是本能反映。

正是因为恐惧本能的力量强大,才会让我们躲避危险境地,更大几率活下来,这就是恐惧情绪的积极正面意义。那些不知道恐惧的人,早就被进化淘汰掉了!

稍微归纳一下,我们参加刺激娱乐游玩活动,很大部分就是激活了本能感受,具体途径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比如蹦迪,旋转木马,疯狂老鼠,流星锤,过山车,激流勇进,甚至团建活动有个项目,每个人依次倒向后面,由后面人接住。这些都是短暂的自由落体,体验失去控制感受。

这种自由落体导致的失控感,导致恐惧害怕无助,自己说了不算,听天由命。

由此可知,刺激的游戏活动,总是利用我们本能害怕力量,游戏之后这种害怕变成多余,非常安全,这个预期害怕和实际安全,产生巨大的落差,导致兴奋和快乐。

心死为亡还是微笑面对明天(去灾难化向死而生)(1)

于是,“无限风光在险峰”!

总结下上面意思,一是我们的负性情绪都是积极的,有意义的,为了我们自己好的,二是利用这些本能情绪体验,不断创造刺激体验,恐惧即兴奋,害怕即愉悦。

有了上面心理教育,接下来是如何应对。

先说结论,那就是努力去灾难化,做到海德格尔说的“向死而生”,也就是我们老祖宗说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用老百姓的说法是,豁出去又如何?!

首先远离无意义的危险活动,这是第一位的。其次,如果必需体验危险活动,或者并不危险但是心理感受危险活动,比如很多游戏体验,或者看似平常但自己不敢做的人际互动,给自己来一句,“老子豁出去了,又能如何”!

真实完整体验一次豁出去,也就有了感觉适应,有了不过如此的感叹,即便做不好,也不会害怕回避,这就是行动体验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