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红星新闻网】

婚书圆形方形哪个好看(爱看头评年轻人写)(1)

“消失的婚书”,它又“回来”了。这一曾代表男女缔结和保持婚姻关系的凭证,眼下又以新的形态流行起来,铜质婚书、苏绣婚书、卷轴婚书、折页婚书……一批新式婚书以精美的形态在社交媒体涌现;一批专门从事婚书定制的个人和机构也应运而生。

古代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要订立婚书,对彼此形成一定的约束。据考证,婚书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周礼》中记载,男女订婚后,必须用婚书记载,婚书刻在竹简上,男女各持一半,但此时的婚书主要用于王公贵族,而民间的婚书则起源和成型于唐宋时期。近代以来,婚书开始向现代结婚证书过渡,直至新中国成立,男女无条件地实行婚姻自主,政府机构颁发的结婚证书取代传统婚书,成为婚姻的有效凭证。

如今一些年轻人乐写新式婚书,显然不是为追求对彼此形成婚姻约束,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签发的结婚证,是证明婚姻关系有效成立的唯一法律文书;而年轻人追捧的新式婚书,则扮演着仪式化角色——在订婚或婚礼时,当着双方父母、宾客的面宣读婚书,诉说浓浓爱意,许下白头之约,仪式感满满、浪漫感与幸福感爆棚。有的年轻人在婚礼结束后还把定制的婚书卷轴,挂在新家的书房、茶室等处,字体好看、卷轴精致,“喜今日赤绳系定,珠联璧合;卜他年白头永偕,桂馥兰馨”等誓词也能时时提醒夫妻相亲相爱。可以说,年轻人乐于追捧婚书,是从传统文化中追寻关于爱情和婚姻的新式浪漫。

近年来诸多事实早已证明,年轻人比老一辈更有文化自信,对本民族文化有着更深的情感认同,尤其是对民俗文化的情感认同更强。很多年轻人举办中式婚礼、定制传统婚书,再次证明这一点。最近还有媒体报道,结婚登报这一具有年代感的形式,近段时间逐渐在95后、00后中流行开来。无论是结婚登报还是定制婚书,都表明不少年轻人开始主动接触传统文化,甚至将传统文化融入情感生活,既向传统文化寻找浪漫,也从中寻找精神力量,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下,传统文化又赋予年轻人更多感知生活的触角。这是一种可喜转变。

(红星新闻网特约评论 何勇海)

投稿邮箱:6407990@qq.com

编辑:邓思璐 责编:董乐 审核:马兰 黄佳琪 监制:赵若一 王晋升 总监制:李天翔

本文来自【红星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