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三穗县贵洞地区,人们仍沿袭古老的造纸工艺,这些低矮、潮湿的石头棚子就是用来舀纸的地方,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贵州三穗县民国历史?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贵州三穗县民国历史(贵州三穗穿越历史深处)

贵州三穗县民国历史

在贵州省三穗县贵洞地区,人们仍沿袭古老的造纸工艺,这些低矮、潮湿的石头棚子就是用来舀纸的地方。

贵州省三穗县境内盛产白竹、水竹、斑竹等,葱葱郁郁的竹林,造就了贵洞“万亩竹海”。得益于丰富的竹林资源,生育兹长于兹的勤劳三穗人民,以智慧创造了土法造纸技艺,成为了三穗县一道别样的人文风景线。 贵州省三穗县土法造纸属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三穗县界牌村、贵洞村、泥山村、蜜蜂村等地,利用白竹造纸的技术已经有200多年历史。造纸相关器械主要有镰架、榨子、碾子、桅杆、槽子、抄纸池、竹排等。造纸材料主要有白竹、石灰、玄(一种树叶材料)。土法造纸工艺原始、手工制作、作坊简易、纸张韧薄、吸水性强,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经济效益。

从竹林中砍伐刚散叶的嫩竹,截成大约1.5米长左右的竹条并扎成捆。

三穗县土法造纸方法十分原始,一过立夏节,就得砍“竹麻”,即尚未开叶的嫩竹破开,成捆地放入专制的水池,加上生石灰,浸泡40天,捞起洗净、晾干,清池,再放水浸泡,池里起结晶水层,显示竹麻已泡好可加工纸浆了。加工纸浆时,先捞起竹麻洗净,放入石磨盘,用牛力拉石滚碾成绒状,再放进水槽中,用力搅拌,放去浑水,待竹绒沉淀,放入清水,即可抄纸。抄纸用有规格尺码的竹簾(状如细钢丝网)一张张地漾满纸浆,捞起,晾干即成。在纸浆配制和竹簾尺码上加工,即可造书写用毛边纸。

将划破的竹条并扎成捆搬运到专制的池子。

将成捆的竹条放入池子中扎紧。

按10:1的比例将竹条和生石灰一起放入麻塘子(池子)中加水清洗沤制。

用稻草或其它物品盖上沤制两三个月左右进行发酵。

两三个月后竹条充分腐烂,用锄头捞出待生产备用。

将发酵后的竹料放在碾盘上,均匀铺开,让牛拖着石碾子在碾盘上转,将竹料来回反复碾压,直至将竹料碾压成粉

用拱盘反复搅拌,用竹杆用力打水,将可粒竹料打烂,捞出粗料,就可进行舀纸。

在舀纸前加入事先准备好的滑水(滑水用弥猴桃藤,枞树根等进行泡制),就可用帘床进行舀制,滑水要边加边舀,帘床由帘子和床架组成,帘子放在床架上在槽子里左右幌动一两次,帘子上就有了纸浆。

提出帘床,将帘子翻转放在事先准备好的木板上,轻揭帘子,一张舀制的草纸就生产成功了。

舀制成功后,用滚筒加码子进行了榨压,除去水分,然后一层一层分离揭开,通过烘,晒等形式,草纸即成形。将成品打包整理后,便可使用或上市。(吴子勇 田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