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下连后的真实生活(8.那个年代的往事)(1)

(在维护营和班长〈右〉合影)

“十八岁,十八岁,我参军到部队,红红的领章映着我开花的年岁,虽然没有佩戴大学校徽,我为我的选择高呼万岁,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感到后悔……”

时值十二月底,我换上了宽松肥大的军装,准备到离师部近二十公里的奎屯市教导团教勤连参加新兵训练时,比按正常时间入伍的新兵整整晚了近一个多月。出发的前一天,乌苏和奎屯市整整下了一夜的中雪,路上积雪很厚。还好,地方交通部门天未亮就派出了几台大型拖拉机,机头加装上厚厚的铁板,把“乌伊”公路乌苏至奎屯段中心主干道推出了二米多宽的简易车行道,便于来往车辆基本能够通行。

由于天冷路滑,从乌苏县师部机关大院到奎屯市教导团教勤连新兵训练点不足二十公里路程,送我的老吉普车足足蹒跚地跑了近四十多分钟。

在路上,我脑子里不停地回忆着小时候经常在电影里看过的、许多反映部队战斗训练,以及解放军官兵在营区内日常学习和生活那热烈而美好的场景。那一帧帧浪漫的红色画面,从小就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灵魂深处早已留下了“解放军是最可爱的人,部队的一切都是神圣美好和令人向往的”深深烙印。我有点紧张,担心我这个懵懂的少年以后能否融入部队这火热的大熔炉,能否适应以后那严肃紧张,激情燃烧的艰苦岁月。

我想像中向往的、即将奔赴的部队应该是:营区宽阔明亮、营房整齐美观、道路四通八达,环境卫生美观。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操场上,战士们军容严整、队列整齐、歌声嘹亮,口号声此起彼伏;训练场上,个个生龙活虎,动作敏捷,威武雄壮,刺刀闪亮,喊杀声震天,一派忙碌的训练景象;部队首长在一群干部骨干的陪同下,在训练场上漫步,眼光凝视着远方。他们武威严肃,满面红光,迈着大步检阅着正在训练的部队……

还想到了:部队首长身材高大魁梧,语言铿锵有力,让人肃然起敬。草绿色的军装在红色鲜艳的领章帽徽点缀和映衬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转身投足间,帽子上的红五星闪闪发光,迈着沉稳刚毅的步伐,并向官兵不停地挥手致意。时不时地转过头去,认真倾听着陪同的干部介绍汇报部队的一些学习和训练情况,并微笑点头予以肯定。

还有营区内三三两两,好像刚刚完成某项工作,正忙着赶回连队的战士,迎面遇见首长,立马停下来,认真礼貌地向首长举手敬礼,并高声喊出:首长好!……

我正在想入非非,吉普车已经开到了教导团教勤连大院门口停了下来。我大哥坐在副驾驶座上,正准备推开车门下车,门口的一个哨兵就背着枪慌忙地跑上前去,停到车门前,挺直腰板,双脚迅速并拢,先给军车敬了个礼,接着就替大哥拉开车门,大声地喊了一声“首长好!”,这声音很宏亮又不太自然,好像经过训练故意要在什么重要场合喊出来一样,让人觉得人傻乎乎的,让我这个没见到多少世面的“穷书生”吓了一大跳。

新兵下连后的真实生活(8.那个年代的往事)(2)

(我的“摆谱”照)

我大哥显然见过这样的场面太多了,稳稳当当下车后,微笑礼貌地给这位小战士回了个敬礼,边往营门内走边客气地问:“你们连长在吗?”,这小战士显然拿不准不好回答,他也真是聪明,跑着步追上大哥说:“首长,我带您去连部吧?”。连部离大门口不远,正交谈着,一位身材魁梧,个头非常高,腰板很直,面容幽黑,宽脸方面的军人已经从连部走了出来,他可能从连部的窗户早就发现门口有辆“来头不小”的军用吉普车了,所以才赶快走出来。

八九十年代以前,部队一般团首长才能配备军用吉普车,而且还不是专车,是军政主官两人共用的。我大哥是师直属营单位主官,按规定也够资格配了军用吉普车。那个年代早取消了军衔制,一般军装是4个口袋的就是官,上边两个口袋的是普通一兵。身着4个口袋的军装,又坐着军用吉普车,部队官兵见了都会很自然地敬礼,都认为至少是团级干部。

那时候对基层连队官兵来说,在他们心目中,连主官就是不小的官了,营长和教导员更是让他们高看,团长和政委在他们心目中更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那时基层连队新兵连战士一年到头也很难有机会见到团以上首长的面。就是偶尔见了他们也分辨不出来。

难怪这小战士这么紧张,不敢怠慢。现在回忆起来,觉得这名战士真是个“人才”,年龄虽然小、兵龄也短,他不仅不傻,反而是绝对的聪明!他忙而不乱,头脑非常灵活!他看到连长出来迎接我大哥了,赶忙给我大哥回头又敬了个礼,迈着整齐的步伐,一溜小跑地又回到哨位上,立正站直,昂首挺胸,紧握钢枪,严肃认真,瞬间恢复了哨兵警惕的样子,真是训练有素。这小战士很会用脑子,紧张有度,灵活有余,既能站好岗,又给连长和我们外来人留下了讲文明懂礼貌的印象,展示了军人良好的形象!

我想这小伙子无论是以后在部队发展,还是退役回到家乡到社会上发展都是块“好料”!特别是那些过去身经百战、从革命斗争生涯中走过来的将军们挑选警卫员,是最喜欢既勇敢又机灵、有勇有谋的、像这位小战士一样的人!

虽然有时说“部队是个大熔炉,让每个人都能百炼成钢”,那其实是一种浪漫夸张,并不是每个当过兵的人都会成为很有教养、很有素质,对社会能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那不符合辨证法,有时要靠点天生的素质和“点石成金“的悟性。但只有是真金,才能到哪里都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军车进入营区,大哥见连长走出来迎接,也快步地迎上去和他握手问好,我们都一同被请进了连部,通信员赶忙搬椅子、倒水。记得后来才知道连长名叫闫祥,籍贯黑龙江人,长得高大魁梧,英俊潇洒,我大哥和他握手时,反而觉得我大哥是他的部下一样。连长很谦虚热情,微笑着边寒暄边让我们喝点茶水暖暖身子。大哥给连长简单介绍了我的情况,并要求连长严格要求,好好训练我,强调我不是什么关系兵,不能有什么特殊待遇,连长笑呵呵地答应着。为了不过多影响他们,大哥和连长把事情交待完后,很快就和连长他们握手道别了。

我还没从刚刚礼节性的氛围中缓过神来,连长就指示文书把我匆匆带到了距连部不远的该连一排新兵三班报到。

新兵下连后的真实生活(8.那个年代的往事)(3)

(图文无关)

排长是位山东人,但个头中等,长得不瘦不胖,结实均称,面容偏黑但英俊方正,说话声音短而有力,神态亲切而又有点严肃。军装很合身,皮鞋擦的很亮。他刚从训练场回来(排长住在一班)。他戴着雪白的手套,扎着腰带,一看就是军事素质过硬,说话办事很利索,军校毕业或提干不久分到基层带兵的排长!

我被分配在一排三班,班长是江苏连云港人,皮肤白个头高,偏瘦,性格偏内向,背稍驼,话少沉稳。副班长四川南充人,个头中等偏下,性格倔强,性情耿直,家乡口音重,语速快,性子急,粗话特别多。军棉帽本来不太方正,所以他戴的也不太正规,看的有点别扭。军裤偏肥大,腰也提不起来,看起来有点邋遢。嘴里叨了个报纸卷的莫合烟,老远就觉得烟味重、有点呛人。班里加上班长和副班长共13人,睡的是一排床板对接的大通铺。

来到新兵班,我的心一直没安定下来。首先是部队营区环境和营房面貌和我想像的相差太大。营房建造时代久远,一律全是老式平房,房头墙角缺砖断瓦。有的窗户门棂破损折断,大冬天呼呼的寒风直往屋里灌。战士们饭堂的桌椅板凳缺胳膊少腿,许多战士只能站着夹菜。宿舍一律是紧挨着的大通铺,自烧煤块,用火炉火墙取暖。房内灰尘四起,洗好的白床单,不到一天便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尘灰。营区除道路用简单的沙石铺上外,到处坑坑洼洼。连队营房又处在风口,寒风裹着雪沫不时满天飞舞,呼呼作响。到处显得光秃秃的,没有一点绿色,没有一点生机。

八十年代初期,不仅部队穷,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我们新兵连驻地奎屯市更穷,出门根本见不到什么是楼房,到处是零星低矮的平房,找个大一点的商店和饭馆都要跑遍半个城市!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国家还没有完全从十年动乱的阴影中走岀来,百废待兴,经济落后,生活水平比较低。

上级号召部队勒紧腰带,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过苦日子。但有些部队自己管理不严,贪污浪费现象普遍严重。部队伙食费本来就很少,但许多连队司务长不仅不好好抓连队伙食,还经常贪污伙食费。有些连队为了不浪费剩菜剩饭,就象征性地养了几头猪,但那些圈里的猪天天饿得两眼发绿,一蹦多高,再高的围墙也能蹿跳出去,个个瘦长得是一副跳“迪斯科”的身材。猪都没得剩饭吃,何况人乎?

相当连队的主管也把贪拿连队米面油等看成理所当然的事,认为不拿吃亏!各单位新兵连情况更严重,战士每天基本上是土豆和水煮白菜萝卜,粗粮面饼馒头都蒸不熟、吃不饱。各班值日生打饭时经常为抢饭打架!这种现象不仅上级不管,有的连队班长还鼓励和怂恿战士去伙拼,能打能干不吃亏吗!

一些部队管理也非常松懈,经律松弛,作风涣散,风气很差。干部骨干责任心不强,不想管、不敢管,自身表率作用差。管理简单粗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时常出现班长骨干、甚至干部打骂体罚士兵现象。

当时社会治安状况也普遍较差。听西安的一个老兵讲,西安市每年征兵季节后,特别是每年城市入伍的新兵离开城市去部队后,当地治安情况马上好转,打砸抢和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等违纪违法等犯罪率明显会减少百分之三十以上,但到老兵复员退伍季后,违法犯罪率又会反弹上升百分之二十以上。

由于社会大环境影响,全国其他城市和农村治安状况也不够好。虽经“八二年严打”,但许多地方违法犯罪问题没有从根本上根治,死灰复燃,不断抬头,形势不容乐观!还有少部分城市兵入伍前就劣迹斑斑,为逃避法律制裁,托亲攀友,不惜花重金买通关系当兵入伍。许多地方政府部门对新兵政审把关不严。办事人员不讲原则,收贿行贿,权钱交易,把犯有“前科”青年送入部队当兵入伍。部分违纪违法人员逃避了公安机关的打击,混入了部队,也造成部队兵员素质整体质量下降!

当时许多部队管理和带兵指导思想也存在问题。在1979年开始的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相当一部分十七八岁的新兵,经过短暂的战前训练便补充到战场上去,年龄小、教育少,又没有实战经验。特别是一些战士参战前乖巧老实,一上战场便胆小害怕,不会打仗了,拖了部队后腿,严重影响了部队战斗力。这就造成了一些部队干部骨干产生错误的管理理念和带兵指导思想,认为兵要有“匪性”才能打仗,调皮捣蛋的兵才有“个性”,战场上才能不怕“刺刀见红”。相反,看不起那些遵守纪律好,老实巴交的兵。认为兵不打不成才,不打磨练不出有“个性”!部分单位发生干部打班长、班长打战士、战士打新兵现象!

我所在的班共13名战友。班长和副班长都是第二年度的老兵了,他们都来自贫穷的农村。班长来自江苏苏北地区,副班长来自四川南充,都是因为农村生活条件艰苦,出来闯一闯的,他们两人也算是教勤连的老兵了。

新兵下连后的真实生活(8.那个年代的往事)(4)

(图文无关)

班长面容清秀,性格内向沉稳,对我们新兵很关心,批评教育很注意引导帮助,对新兵存在的缺点错误点到为止,很少爆粗口。他自身要求严格,表率作用好,在班里威信很高。

班副大大咧咧,不拘小节,性格耿直,什么事都爱管,个人形象稍差。除了训练场外,在任何场合都偏歪着脑袋,军装上衣扣子从来没扣整齐过。军裤可能号稍偏大不合体,一直提不上去。由于裤腿老蹭地,七成新的军裤裤角都磨烂了。特别是冬天戴的火车头棉军帽,不仅向上折翻不到位,帽带子经常系不紧,两边护耳的帽帘总耷拉着,加上头不太正,那形象很像刚打了败仗又不服输的散兵游勇!也许他总爱唠叨吧,听说在连队第一年当副班长时,就有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耗子”,这外号只有老兵敢叫!

班副只上过小学,初中没上几天就辍学了,他说他最不喜欢死读书。他还有个怪脾气,就是特别反感有哪个战士收到老家女朋友的来信,如果谁收到老家女朋友的信,哪怕是自家的亲姐亲妹来信,他都会受到刺激,看你怎么都不顺眼,翻着白眼故意找你茬!所以我们班不管谁收到来信,都不敢当着他的面拆信看信。

他看到别人来信的信封上纤秀的字迹也怀疑是女人来的信,照样不高兴!你说怪不怪?其实这是一种病。听说他当第一年兵时,家里用他寄回去的军装照给他找了个对象。女孩人很老实又很传统,很喜欢当兵的,刚开始看了他的照片觉得还可以,就同意了,和他通了一段时间的信。他第二年探家回去后,和女孩见面,他把在部队当兵的那种流里流气,大大咧咧,说话不注意分寸,不考虑对方感受,胡扯乱吹的作风不自觉地抖了出来,还自认为这样会给姑娘识多见广的印象。不料人家反感这一套,当面没拒绝他,等他一到部队便给他回了一封“吹灯信”,气得他当场把信撕的粉碎!

可以说班副“情商”太低,文化水平差也决定了他脑子简单。我那时才明白,为什么有些斗大不识、没有一点文化的农村人,砸锅卖铁也要让自己的孩子上学读书,只有知识才能让人“敞亮”,让人脱离愚昧、让人思想“脱胎换骨”!

也许受恋爱吹灯的刺激,从那以后,班副就对女人来信深十分反感!我只能暗暗地想:“这班副,真的病得不轻!”

班副抓军事训练不行,自身形象不够好,单个军人动作示范也不标准。班长怕班副把新兵队列带偏了,除了体能训练外,其他军事训练课目基本上都是班长亲自带队,亲自示范动作,班副只能在训练场上瞎转悠,不时吼吼这个兵吼吼那个兵,别人不知道还以为班副是总指挥,班长是具体抓落实的执行者。

但班长反而习惯了班副的这种状态,如果一天见不到班副的影子,听不到他的嚷嚷和训斥人的吵闹声,反而觉得死气沉沉的不习惯,总会习惯地吼两声:“耗子,耗子呢?”。

班副最爱管我们的内务卫生。冬天天寒地冻,抓内务卫生不用去室外。他经常坐在火炉边,边卷着莫合烟,边拉着个脸对新兵一个个进行点评。从没见他表扬过谁,在他眼里大家都只有缺点没有优点!如果谁的床铺被子叠的不规范标准,被连排内务卫生检查在小黑板上通报批评了,谁几天都不会有好日子过的,他能唠叨批评你好几天,甚至会把你被子扔到屋顶上,以示惩罚!

班副虚荣心很强,他的主要职责是抓班级内务卫生,如果成绩上不去或被连队批评,他会觉得脸上不光彩。但他却不以身作则,不注重自己的内务标准。不叠被子是常事,总以老兵自居。还经常吹嘘说自己当新兵时,经常被连队评为内务标兵,之所以现在不想整出标准来,是因为自己的被子太旧了不好整!大家听了都相视一笑,真是吹牛逼不打草稿!

班长为人和善,也从不和班副计较什么,除了工作上偶尔和班副交流外,从来没好好和班副谈论过什么生活兴趣等方面的话题。可能是志不同不足为谋吧!

班里的11名新兵,分别来自三个省份,2名河北籍,我算来自江苏,其他都是新疆籍。兵员成份两极分化,2名河北兵虽然来自农村,但他们根本不想当兵,都是家中的老大,弟妹上小学,父母身体都不太好。他们初中没毕业便辍学,是家里主要劳动力。

听他们说,自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大家都不愿当兵,他们县兵员不好征。政府规定,家中不是独子的必须优先报名入伍。后来我发现,这2名河北兵一个右眼明显因受过什么伤总是睁不很开,另一个左腿有点拐,步伐稍快点就特别明显。难怪不知班里哪个缺德的,总叫这2个兵的外号:“瞎子”和“瘸子”。

8个新疆兵全部来自城镇,他们入伍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混三年回去解决工作问题,他们家中都花了不少钱,跑关系走后门才争取的参军名额。这些城市兵绝大多数是因为学习不好,当兵“曲线救业“是不错的选择!他们都是独生子,在家里本来就娇惯的很,有点城市户口的优越感,自认为见多识广,总是油腔滑调,一副玩绔子弟的样子。他们欺软怕硬,根本不把农村兵放在眼里,2名河北兵都很老实,但他俩总是被这帮城市兵欺负!他们不仅看不起农村兵,相互之间也看不顺眼,经常动拳头、爆粗口,一个不服一个!

我十二月底才报到,新兵训练已经近二个月了,新训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二。当时我所在的新兵连齐步、跑步、正步三种步伐训练和立正、稍息,停止间转法,蹲下、坐下、起立,脱帽、戴帽、敬礼、跨立等单个军人动作训练基本结束。每天都在进行巩固练习和强化训练,并穿插进行班、排队列训练。每周除了周五上午进行专题政治教育,党团活动,下午进行车炮场日训练外,其余时间基本都在训练队列,每天下午6点后还要进行单双杠、木马和3公里跑体能训练。

这些训练我都要从头开始。分到三班后,其他战友看我也没有正眼。原因:一是认为我这么晩才过来,在训练方面肯定会给他们拖后腿,听说马上要进行全连会操,也就是全连以班排为单位进行队列会操比赛。二是认为我来的晚肯定又是个关系户来混日子的。其实我根本就不是什么关系兵,只是入伍时遇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走了点弯路,耽误了点时间而已。

好在我农村出身,吃苦精神很强,当时我就下定决心,再苦再累再难也要咬牙坚持下去,出色完成好新训任务!

我主动打扫卫生,打饭排队,公差勤务,脏活重活抢着干,少说多做,黙黙无闻。特别在训练方面耽误时间太多,我要抓紧补回来!我认真向班长和战友请教,认真体会动作要领。利用别人休息时间去大操场训练,不怕吃苦,悉心揣摩,细心体会,反复训练,及时总结,不断提高,进步非常快!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单双杠和手榴弹投掷训练。体能训练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可能太心急的原因,不到一周我的手臂和腿肚子都酸肿得很历害,这也直接影响了手榴弹投掷训练成绩。

我们排长心很细,看到我的情况后,专门给我做思想工作,首先肯定和表扬我工作积极主动,遵守纪律,尊敬领导,而且悟性不错,训练进步比较快。鼓励我不要骄傲,更不能气馁,也不要急燥。特别是体能训练要掌握方法,科学训练。还专门指示班长,在训练方面要关心指导,给我开小灶!

在短短的一个月内,通过我的超常努力,各项训练成绩全部合格达标,单个军人动作和班用轻机枪操作还是优秀成绩!唯一遗憾的是手榴弹投掷,成绩虽然及格了,但训练拉伤了右大臂,至今还有后遗症。

他们对我的态度是刚开始不温不火,后来尊重有加!虽然他们知道我也是农村兵,但我在班里不卑不吭,工作积极主动,训练吃苦认真,少说多做,谁也不去惹,他们想找事也有点不自然。另一个主要原因,因为我报到的晚,也不知他们听谁传言的,说我是师部关系兵,甚至说我家里有个亲戚至少是师长,还有的说我训练结束就可能提干了,千万不要惹我!看他们幼稚的样子我暗暗好笑!

其实让他们改变当初对我的看法,至后来又很尊重我的主要原因是两件事:一是班排队列会操比赛前一周,为活跃训练氛围,连队要求各排都要出黑板报(也作为一项评比项目),并选一名新兵代表在连队队列会操比赛动员大会上表决心,各班排之间写挑应战书(大红纸版面)。在排里这三件活找不到一个新兵能主动去干的,不是不想干,是不会干、怕干不好别人笑话!这也是客观现实,从新兵花名册上看,一个排高中生没几个,有的高中生就是虚报的!没想到我是个名副其实的高中生!

其实当时我也不想去干这些事,也许是我偏内向性格使然,但班副这时候发出了正能量的号召,鼓励我去完成出黑板报这项“艰巨”的任务,而且不许我推辞。说这活别人干不好,只有我才行,其实就是硬派任务!班副保障工作做得好,亲自到连里拿水彩粉笔,直尺,黑板擦,抹布等,忙的不亦乐乎!

也许我有点文艺天赋,在没有什么可参考情况下,硬是用一天加一个下午时间办了一个很大的黑板报,主题是以加强军事训练,强化作风纪律,为连队争光添彩为主,又配画了军旗军徽和人物训练剪影等元素。

我们排板报出好后,二,三排战士骨干都跑过来参观。但他们板报还没有动静,看我们一排的板报都早早完成了,而且有艺术字体字好几种,文字优美,版面光鲜亮丽,觉得水平很高,都有点泄气,又很着急,后来都把自家的墙报简单画了个边柜,搞点修饰,抄一点报纸上的内容交差。为此事,二、三排长很生气!板报评比自然我们排第一。我们排长专门表扬了我们班!其次,我还代表新兵表决心,决心书写的激昂奋进,抑扬顿挫,当时连长在主席台上听得带头起立鼓掌。这两件事,我在排里出了点小名气,特别是从小练了一手漂亮的正楷钢笔字,他们从此对我刮目相看!以至于新兵训练结束分配时,连长指定要把我留下当连队文书。

革命烈士方志敏在《清贫》结尾中写道:“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我想说,正是新兵训练这个特殊的经历,通过艰苦的磨练,才使我在以后的部队工作和生活中,成为我战胜一个个困难和挫折的动力源泉!这段特殊的经历,助我成长,催我进步,使我向上,促我出新,永远成为我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

(待续)

新兵下连后的真实生活(8.那个年代的往事)(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