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土家织女图解(鲁山县织女村村民演示传统)(1)

村民演示传统“织布”工艺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李红汛通讯员师红军乔新强文图

本报平顶山讯唧唧复唧唧,村妇当户织……8月16日,在鲁山县四棵树乡张沟村,走近一丝绸产业基地的大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哐哐铛铛、哐哐铛铛”节奏感很强的声音。

“这是织布机梭子来回穿梭的声音,这个基地演示的是纯手工缫丝、打丝、织布等传统手艺,每天都有游客慕名而来,也吸引了不少网红前来拍摄抖音小视频呢。”四棵树乡主管扶贫工作的副书记李志庚介绍说。

基地展示厅外,该村58岁的农妇张玉霞正站在一台木制脚踏缫丝机前,动作娴熟地从热气腾腾的水盆中捞取一个个柞蚕茧,找到蚕丝头,把它们并入到10多根蚕丝中,最后形成一根根用来织布的蚕丝线。

“一条蚕丝长1500多米,13到18条蚕丝才能合成一根丝线。”张玉霞一边干活一边讲解。偶尔也会有游客要和她合个影,也有的要求亲自体验一把缫丝的感觉,她都笑脸相迎。

在展示大厅内,该村贫困户张国旗正在打丝,人称“巧媳妇”的李霞也在一台木制织布机前忙着织布。“很多游客没听说过啥叫打丝,也没见过以前的木制织布机,都很好奇,问这问那的。虽然耽误点干活,但也宣传了咱们的传统工艺,让更多人知道咱们的‘鲁山绸’(1914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万国商品赛会上,鲁山丝绸被称为“仙女织”),也是件好事呀。”张国旗对于基地安排给自己轻轻松松的兼职“表演”工作,也是一脸的喜悦。

据悉,该基地由一家公司投资兴建,目前正稳步推进一期项目,包括柞蚕种繁育区、养殖区、柞蚕丝绸研究所、加工厂房、展示厂区及运营中心等,已带动张沟村30余户农家发展柞蚕养殖,并提供打丝、纺织、成衣加工等工作岗位20余个,其中贫困户6人,户均年增收万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