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三姐告状》最早是以评剧的形式,在民国之初的1919年此案尚未审结时就登上舞台开演。历经一百多年岁月,它一直受到观众喜爱。

在中国民间,杨三姐告状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

这起真实案件,在一百年以前的1918年,曾轰动全国。杨二姐被暴发户的儿子高占英迎娶并杀害,高占英却逍遥法外。

杨三姐在参加杨二姐出葬时生疑,认定二姐死的蹊跷,可能是被杀害的。于是她开始上告喊冤。但高占英家有钱有势,早已把县公署的贪官牛成收买。杨三姐三闯公堂无果,在律师帮助下闯到天津直隶高等检察厅上告,历尽艰辛,最终得以伸冤雪恨。

剧中的杨三姐、真实生活中的杨三娥,都成了社会上的知名人物。

在等待法院最后执行的日子里,凶犯则已经在舞台上被鸣冤的剧组给“枪毙”了。

评剧《杨三姐告状》四处演出产生的舆论效应,直接助推了这起案件的正确结局。

杨三姐四十七集(1956年新凤霞见到自己演了多年的真实杨三姐)(1)

新中国建立前,很多戏社都演这出新戏。著名演员芙蓉花、新凤霞等都很早就在舞台上出演杨三姐。

杨三姐也是她们心中的偶像人物,因此饰演的很认真。

新中国成立后,《杨三姐告状》这部传统戏,又先后被改编为话剧、京剧、河北梆子、河南豫剧、山西晋剧、陕西眉户剧等多个剧种,还被拍成了电影和电视剧。

大致算起来,在戏剧舞台和影视屏幕上,先后有数十位杨三姐的扮演者。诸如金开芳、芙蓉花、刘翠霞、白玉霜、韩少云、新凤霞、花淑兰、谷文月、李 莉、张翠华、杨若兮、齐秀玲等等。

说起来,第一个登台扮演杨三姐的金开芳,是男扮女装,俗称“男旦”。

金开芳号漱六,被公认是中国评剧奠基人之一,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

他与真实杨三姐是老乡,1902年出生于直隶滦县农家。9岁在唐山永盛茶园加入成兆才组建的“庆春班”,拜张志广为师学唱莲花落,后逐渐成为“庆春班”、“警世戏社头班”的主要演员,演出足迹遍及唐山、天津和东北等地,声名誉满梨园。

1919年出演杨三姐时,金开芳刚刚17岁。在史料中没能找到他与生活原型杨三姐有过实际接触的记载。

1946年,金开芳投身革命,1956年入党。历任唐山评剧院副院长,东北实验评剧团演出科长,辽宁省评剧团艺委会主任,沈阳市评剧院名誉院长,辽宁省戏剧学校副校长、名誉校长等职。曾当选辽宁省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辽宁分会副主席、沈阳市人大代表。1988年86岁时去世。

杨三姐四十七集(1956年新凤霞见到自己演了多年的真实杨三姐)(2)

(金开芳先生与女儿)

著名评剧艺术家新凤霞,是在舞台上扮演杨三姐的资深演员。新中国成立不久的1955年,中国评剧院成立,对传统剧目《杨三姐告状》进行了整理重排。编导将原来的连台本戏,精炼改编为单本剧,由新凤霞、赵丽荣等主演。

为了排好这出新的《杨三姐告状》,1956年新凤霞与丈夫吴祖光,专门到河北滦县双柳树村拜访杨三姐,并观看当地剧团演出的《杨三姐告状》,寻找真实生活感受。

但不料杨三姐不愿见新凤霞,杨三姐的家人也阻挠新凤霞夫妇与杨三姐见面。

起初新凤霞很不理解,后来经过访问杨三姐的哥哥杨国恩及周围村民,她才知道杨三姐及其家人也有苦衷。

在刚脱离封建社会的民国初年,一个十几岁的农村贫家姑娘,抛头露面,与有财有势的富户打官司,还奇迹般地打赢了,这难免成了当时轰动城乡的新闻。

当时,不仅各种大小报章纷纷登载,而且事件还被编成了鼓书、皮影、戏剧,纷纷上演。其中有的捕风捉影,胡编乱造了一些低级趣味的情节,丑化了杨三姐形象,给杨三姐和她的家人造成了许多苦恼。

此外,杨三姐的婆家在土改时被定为富农成分,她本人则成了“富农婆”。杨三姐认为,自己丈夫用做生意挣的辛苦钱买几亩地,竟然成了富农,思想有压力也想不通,因此她不愿接受任何来访。

杨三姐四十七集(1956年新凤霞见到自己演了多年的真实杨三姐)(3)

(新凤霞与丈夫吴祖光)

后来经过县里的协调帮助,新凤霞夫妇最终还是与杨三姐见了一面。

新凤霞看着眼前这位年过半百、沉默寡言、表情木讷的农村大妈,真有些不敢相信她就是当年那位勇敢、机智、嫉恶如仇的杨三姐···

虽然此次滦县之行,新凤霞对杨三姐有些不理解并留下了一些遗憾,但通过拜访其他知情人,她还是收获了不少真情实感。

此后不久,由新凤霞主演的新《杨三姐告状》重排公演。新凤霞在这次扮演杨三姐时,大胆打破老一辈传承下来的传统唱法,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嗓音特点,创造了大量新唱腔,使杨三姐的艺术形象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可见,新凤霞是众多扮演杨三姐的演员中第一个见到真实杨三姐的人。

1957年,新凤霞与丈夫吴祖光在反右运动中蒙冤,特殊岁月新凤霞又再次遭受磨难。1975年,新凤霞突发脑血栓误诊,致使半身瘫痪,失去了重登舞台的能力。

在艰难的生存环境里,新凤霞真切体味到,生活的重压可以改变人的性格。此时,她对当初杨三姐身上发生的变化,有了新的认识,内心也多了些对这位角色原型的牵挂。

1980年10月,杨三姐与家人到北京看病期间,被闻讯的中国评剧院领导邀请观看了复排的《杨三姐告状》。

已经78岁的杨三姐得知新凤霞因为患病已经不能登台演出,而且当时不在北京,很是有些遗憾地表示,以后有机会一定要见她一面,向她道个歉···。

为何要道歉?杨三姐老人喃喃地说:俺对新凤霞有愧疚,二十几年前,新凤霞来访时,她曾冷落过新凤霞。

这次,杨三姐和新凤霞无缘会面,也真的成了她们两人终生遗憾。1984年初,杨三姐因病去世,享年83岁;新凤霞1998年4月病逝,享年71岁。

新凤霞当年曾评价,“前辈评剧演员芙蓉花,演杨三姐是最好的,她用很多戏曲程式动作塑造杨三姐,成了我们评剧演这一角色的样板。”

受到新凤霞如此推崇的芙蓉花,其实也没有和真实杨三姐会面接触的记载。

芙蓉花祖籍山东省莱州,1911年生于辽宁省安东,是评剧“奉天落子”时期代表人物之一。她本姓王,乳名小花丫头,为评剧旦行早期女演员。

芙蓉花12岁拜金菊花为师,继承了评剧男旦时期的表演特色,后来又拜莲花落旦颜贵为师,逐渐成为名角。她身材窈窕瘦高,圆脸大眼睛,扮相俊美。芙蓉花演出时讲究吐字归音,声情并茂,气力十足,发音巧妙。还擅长“快板”“垛板”“楼上楼”以及“流板”,许多唱段往往能一气呵成。

芙蓉花唱功扎实,不仅善演天真活泼的花旦,也善于演雍容娴静的闺门旦。代表剧目有《李香莲卖画》《花为媒》《昭君出赛》《二度梅》《杨三姐告状》等。

1929年,她随复盛戏社首次把东路评剧带进北京。1935年后又到上海、南京、武汉、内蒙古、山东等地演出,扩大了评剧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她曾参加过现代评剧《白毛女》。1952年病逝。

杨三姐四十七集(1956年新凤霞见到自己演了多年的真实杨三姐)(4)

评剧《杨三姐告状》创作和演出的极大成功,令各种艺术形式看好这一题材,并进行艺术再改编、再创作。

于是,杨三姐告状的故事走上了银幕、走进了电视、走上了多种戏曲舞台,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1980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将杨三姐告状的故事搬上银幕,拍摄了评剧电影《杨三姐告状》。

影片由中国评剧院一团演出,导演石岚,编剧高琛,主要参演者有谷文月、赵丽蓉、王景明、张秀兰、张彦生等。片中谷文月饰演杨三姐,赵丽蓉饰演杨母。

电影上映后引起强烈反响,其拷贝发行量居当年戏曲艺术片之首。

杨三姐四十七集(1956年新凤霞见到自己演了多年的真实杨三姐)(5)

也正是中国评剧院一团复排《杨三姐告状》演出时,演员谷文月、赵丽蓉见到了生活原型杨三姐本人。

有史料记载:1980年10月,一个金风送爽的日子,中国评剧院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年过古稀的杨三姐。

原来,剧院领导得知杨三姐正好与家人来北京看病,就特意邀请她来剧院先观看复排的《杨三姐告状》,再与剧组见面交流。

在这之前,杨三姐早年曾在滦县县城庙会上看过这出戏。当时演到开棺验尸情节时,她泪流成河不能自持,只好中途退场。

如今已经78岁的杨三姐,精神矍铄,兴奋地看完演出,又与《杨三姐告状》剧组高兴地见了面。

改革开放后,杨三姐已经不再有政治包袱,身心得到彻底解放。她仿佛又回到了年轻的岁月,与人谈笑风生。

此时,她还是唐山市及滦南县政协委员。回忆起当年告状打官司情景,仍能说得清清楚楚。

得知恢复上演的《杨三姐告状》,是由新凤霞老师的大弟子谷文月和老艺术家赵丽蓉主演。杨三姐特别感动,

看完演出,老人被剧团领导接到后台与演员相见。大家问她,演得像吗?杨三姐说:“演得真像。如同当年的事又回到眼前,我这心里真有说不出的滋味。”

老人看见在舞台上演杨三姐的谷文月后,张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演的杨三姐比我本人漂亮多了!”

转而,她又拥抱着著名艺术家赵丽蓉,热泪盈眶地说:“赵丽蓉啊,你演我母亲,演得太像了,无论是走路说话,还是举止行为、行动坐卧,和我母亲一模一样。看着,看着,我的眼睛模糊了,忘了你是赵丽蓉,好像我的母亲真的出现在我面前。”

赵丽蓉忙说:“老人家,我演的杨母还有哪些毛病?我说的唐山话像不像?请你给我指出来,我好改呀。”

老人家肯定地说:“像,真像。杨母演得好。唐山话说得也好,若不是知道你是赵丽蓉,我还以为你是地地道道的唐山人呐。”

杨三姐四十七集(1956年新凤霞见到自己演了多年的真实杨三姐)(6)

随后,老人在中国评剧院众人的诚恳要求下,对剧情提出了意见。杨三姐说,剧中人物缺少帮助她最后打赢官司的徐汉川大律师。

她说:“我这场官司如果没有人家徐大律师亲自在法庭辩论,那是不可能打赢的。徐大律师是我的恩人。可是这些,戏里都没写出来,我觉得挺对不住人家的。”

于是,剧院对剧本再次改编时,尊重了杨三姐本人的意见,特地增加了“徐律师”一角。

对于表演艺术家赵丽蓉的身世,人们都比较熟知,不必赘述。

谷文月1945年出生于河北省固安县,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剧代表性传承人之一。

她1965年毕业于北京戏校,曾受教于喜彩莲、喜彩雯、花玉兰等老师,最终成为艺术家新凤霞的大弟子。拜师后她主演的第一部评剧《祥林嫂》,就获得圆满成功。

1980年,谷文月领衔主演的《杨三姐告状》被拍成了戏剧影片,在全国进一步扩大了评剧影响,谷文月的名字从此广为观众知晓。《杨三姐告状》,是谷文月的代表性剧目。

1993年,由董金堂执导的13集电视连续剧《杨三姐告状》上映,剧中由北京人艺演员郑天玮饰演杨三姐。

2007年,由黄力加执导的电视连续剧《杨三姐告状》上映,剧中由青年演员杨若兮饰演杨三姐。

因为2007年这部连续剧对杨三姐告状进行了改编“创新”,因而引发了一场杨三姐后人为名誉侵权而起诉制作方的官司。

据当时的媒体报道:看完该电视剧后,杨三姐的孙子薛先生很恼怒:“文学创作可以适当虚构真人真事,但也不能改的离谱儿啊!”

薛先生说,以前的版本都对奶奶的故事做过修改,但没有像这个新版《杨三姐告状》这样,改的如此不负责任。薛先生列举了新版《杨三姐告状》的三大虚构“罪状”,包括将本是靠务工、扛活为生的贫苦农民杨三姐父亲,改成了清朝的山东藩台,亲家也成为同僚,正义与邪恶的抗争成了豪门恩怨;将史实的时间由民国七年改成清朝,事发地由滦县改成玉丰县,杀害杨二姐的高占英更名为“高成栋”,令公众对杨三姐的生平产生误解和疑问;最令薛先生不能容忍的,是电视剧中,杨三姐被沦落妓院,还向“高成栋”索要三万两银票行贿知县···。

薛先生认为,这样歪曲历史,是对杨三姐的侮辱和诽谤,使杨三姐的社会评价降低,也给作为后人的自己带来精神、工作和生活上的严重困扰。

2007年年10月30日,此案在北京西城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杨三姐的孙子薛先生将其认为“荒谬”的情节制作了剪辑光盘当庭播放。

片段中,包括前面所说的多个情节。

薛先生当庭指出,电视剧演的的事件发时间和地点,以及杨三姐的出身均与历史不符,他提交了县志和唐山市志等证据,证明杨三姐的真实经历。

而被告代理人认为,县志和市志在记录相同事实时存在出入,只能作为参考,不足以作为史实证据。同时,被告方代理人表示,《杨三姐告状》并没有主观恶搞“杨三姐”形象的动意。

被告代理人还称,电视剧并非传记类作品,绝对真实很难。在文学创作中,作者有凭自己想象创作的权利。据此认为,《杨三姐告状》并没有侵犯杨三姐的名誉。

被告当庭否认侵权,辩称“沦落妓院、贿赂官员”属于合理的艺术创作,该剧出发点是好的,塑造了一个受人尊重并令人同情的杨三姐形象,没有污蔑的意思,而且该剧已经过合法审批,因此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

2008年,这起名誉权官司最终达成庭外和解,原告杨三姐的孙子薛先生获得了一定数额的经济赔偿并向法院提出撤诉。

杨三姐四十七集(1956年新凤霞见到自己演了多年的真实杨三姐)(7)

而杨三姐的扮演者杨若兮说:“这次起诉和我杨若兮本人没有任何关系。我只是一名演员,负责演好戏,塑造好角色。至于其它的事情都不在我的掌控之内”

杨若兮1989年进入空政歌舞团,而后学习芭蕾舞。1996年参演了何群执导的电影《男孩女孩》,并由此进入演艺圈。

她在电视连续剧《杨三姐告状》中饰演的杨三娥,性格泼辣、活泼,眼神、表情,举手投足都是戏,给人印象深刻。

2019年,杨若兮参演的电影《三国之战神无双》上映,她在片中饰演美女貂蝉;去年6月,她参演的电视剧《关于唐医生的一切》在央视八套播出,在剧中,她饰演骆母。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可点击“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文中参考资料和配图均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