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扬州西湖镇司徒村的曹庄,发现了一座极具研究价值的古墓。

隋炀帝的死因(到底葬在了哪里)(1)

当时,这座古墓是开发商挖掘地基时发现的,后来,因考古工作挖掘被暂时停了下来,需要专家到现场确认古墓的真实情况。

之后,为了解答各界人士的疑问,扬州文物考古研究所,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所长束家平主持会议。他向外界介绍:在前一年的时候,工地就发现了少量的碎砖,有人就认出这是古物。由于,当时建筑垃圾太多,不好区分,便使得考古工作没有及时进行。于是,在春节过后,工地全面休整,将建筑垃圾清除,让考古队进驻,以方便挖掘古迹。之后,通过勘察,考古队发现了两座古墓:

一号墓,包括耳室和甬道以及大量文官俑、武士俑、骑马俑等高规格随葬品。其中,墓室长八米,宽五米,在帝王陵墓中,只能算小型墓葬。二号墓,则为腰鼓形砖室墓,由主墓室、东西耳室、甬道、墓道五部分组成。并且,还有一套女性用冠饰,工艺精巧,算是国内罕见。最重要的,则是墓内保存有部分人骨遗骸,经南京大学体质人类学专家鉴定为大于56岁、身高约1.5米的女性遗骸。

隋炀帝的死因(到底葬在了哪里)(2)

此外,束家平还介绍道:隋炀帝的陵墓被盗贼盗掘过,原本的装饰遭到了破坏。而且,陵墓的上方是民房,墓顶难免受到了房屋的挤压,遭到了破坏。在陵墓中,考古人员发现了铜铺首、玉腰带、铁钉、铜钱等文物。虽然,这些文物的数量很少,但是,它的价值却很高。

铜铺首总共有四只,其表面都是鎏金覆盖,体积非常大。据专家推测,这是用在棺木上面的。此外,玉腰带的表面是金色的,人们将其称为“金镶玉”。因为,这两样东西都不是平常人能够佩戴的,所以,这足以证明墓主的显贵身份。但是,在一号墓中,考古人员却没有发现墓主人的遗骨,只有两颗牙齿。

隋炀帝的死因(到底葬在了哪里)(3)

其实,隋炀帝的下葬位置曾被迁移过,这里能够证明墓主身份的东西必然是墓志。

当时,在陵墓中的墓志,清楚地写着“隋朝炀帝墓志”。而且,墓志中还提到了“隋朝大业十四年”,这正是隋炀帝被杀死的那一年。公元618年,隋炀帝被叛军捕获,当众将其吊死,以泄众愤。隋炀帝死后,就被埋葬在了扬州,这正是萧皇后埋葬他的地方。由此,专家鉴定,这就是隋炀帝的陵墓。

此外,考古现场位于扬州西部,与史籍所述的地方比较接近。之前,在扬州城北槐二村,人们将其确认为隋炀帝陵墓所在地。槐二村和这次发现的地方相距五公里,那么,杨广为什么会有两座陵墓呢?原来,槐二村的陵墓是后来唐朝为其修建的陵墓,并迁移至此。

隋炀帝的死因(到底葬在了哪里)(4)

隋炀帝被处死后,萧皇后将他安葬在了江都的流珠堂。后来,隋朝大将陈棱念着隋炀帝的恩情,便将他安葬在了吴公台下。之后,唐朝新建,开国皇帝李渊与杨广有血缘关系,便慷慨地以帝王之礼将其安葬在了雷塘。

此外,束家平还说道:“隋炀帝改到雷塘安葬是有明确记载的,但是,他的陵墓却在五公里外的曹庄被发现,这其中涉及到什么缘故,需要考古去发现。而且,史书中提到的吴公台、江都宫、雷塘究竟是什么关系,目前还不清楚。”

更甚者,曹庄发现的陵墓,是不是李渊为杨广修建的,目前尚不可知。据史书记载,萧皇后去世后,当时的皇帝李世民将其遗体送到江都与杨广合葬。如果,能找到萧皇后的埋葬之处,必然能找到杨广的安身之地。然而,考古人员最关注的还是那块墓志,这是揭开很多谜底的关键所在。虽然,墓志已经说明了墓主人的身份,但是,上面的很多文字却非常模糊、难以辨别,很难搞清楚墓志究竟说了哪些内容。

隋炀帝的死因(到底葬在了哪里)(5)

都知道,隋炀帝杨广在历史上的名声很差。提到他,人们不仅会想到他弑父杀兄的事情,还会想到他残暴不仁的诸多事迹,这俨然是一个暴君的形象。

然而,隋炀帝开创了科举,修建了大运河,这些都是有利于后代的政策。可是,修建大运河动用了大量的民力,最终,导致百姓怨声载道,对朝廷的不满。此外,杨广经常发动战争,包括出征吐鲁番、高句丽,这些都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而这些重担都落在了百姓身上,使得百姓最终揭竿而起推翻了隋朝。

其实,在学术界,学者对于隋炀帝的评价是很不一样的,这说明他是一位复杂的历史人物。那么,唐王朝的统治者是如何评价隋炀帝的呢?

这只能从那块字迹模糊的墓志中寻找到答案了。之后,扬州市文物局联系国家科研所以寻求他们的帮助,试图揭开墓志的内容还原隋炀帝的真实面貌。

隋炀帝的死因(到底葬在了哪里)(6)

最终,国家文物局和中国考古学会在扬州组织召开扬州曹庄隋唐墓葬考古发掘成果论证会,中国考古界权威专家黄景略、徐光翼、王巍、赵辉、刘庆柱、信立祥、焦南峰、付清远、王学荣等10余人参加了论证会,并且,一致确认:扬州曹庄隋唐墓葬为隋炀帝墓,是隋炀帝杨广与萧后最后的埋葬之地。

其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非功过都随着隋炀帝的去世成为了历史的尘埃。不管他是明君还是暴君,留给世人更多的则是一种遐想。笔者也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关于隋炀帝的一切谜题,都能展现在世人的面前,让世人能更准确的了解这个已故的皇帝。

参考资料:

【《隋书·卷四·帝纪第四》、《资治通鉴·隋纪》、《旧唐书·地理志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