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投射”是指一个人将内在生命的价值观与情感好恶影射到外在世界的人、事、物上的心理现象。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朝作为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可以说是百舸争流,名家辈出。据统计,仅唐朝的诗歌数量就多达5万多首,像李白、杜甫、白居易、这样的伟大诗人也是层出不穷。

今天谈到的这本《唐诗三百首》不仅仅是唐诗宝藏中的精华,也陪伴了我们整个童年。时至今日,我对于当年和同学们一起在教室里背诵唐诗的画面依然清清楚楚,除了一般小孩子的游戏,恐怕对于我来说学习的最大兴趣便是背诵唐诗了。

写石壕吏时杜甫当时的心理活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1)

如今,多少年后再来重翻《唐诗三百首》,除了依旧感慨中华诗歌的意境高远之外,还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古人在创作诗歌时对于心理学投射的应用。通过将自己内心丰富的情感投射给外界的花、草、树、木等等,诗人们向后人展示了他们生命的价值观与情感,值得我们反复学习借鉴。

可以说,没有心理投射效应,诗人们很难描绘出那么优美动人的画面,更难以表达自己内心复杂情感。今天,本文主要通过《唐诗三百首》里的典型意象来谈谈心理学投射作用。

花鸟草木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写石壕吏时杜甫当时的心理活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

《春望》这首诗是诗人杜甫在长安所作,当时国家正处于“安史之乱”时期,往日歌舞升平,鸟语花香的长安城在安禄山和史思明叛军的掳掠下破乱不堪,老百姓民不聊生。再想想自己也是正处于被叛军所困的境地,杜甫自然地心生出忧家忧国的感情。

此诗一开篇就描绘了一个典型意向“草木深”,为我们直观描绘了长安城到处断壁残垣,破乱不堪的景象。当杜甫再联想到现在的季节—“城春”时节,他回忆起了以前在长安城国泰民安,烟柳明媚的日子。这哪里是什么生长旺盛的草木!这肆意生长的草木不就是杜甫内心不断涌出的伤痛吗?可是他内心的悲痛之情可比这草木更深厚啊。

然后第二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诗更让我敬佩不已。

  1. 一是其艺术表达效果极为浓郁,容易引发读者共鸣。诗人通过拟人的手法将花鸟比拟成人的形象,不仅是简单的落泪和伤心,更是“溅泪”和“惊心”。这一比喻的运用可谓是相当的少见了。
  2. 二是诗人杜甫内心情感极为悲壮。花鸟对于我们来说本来应该是象征着生机与希望的事物,更何况是春天的花鸟,但是在杜甫心中却截然相反。此时的他将自己内心的伤痛投射给了眼前的花鸟,寄情于景物,即便花开正艳,鸟鸣依旧,在诗人心中却是花流泪,鸟痛心的场面。想想,就连花鸟都如此,那人又何堪?
明月白云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唐玄宗开元14年的扬州旅社,李白客居异乡,望着天空的一轮圆月,回忆起了自己的故乡。年仅26岁的李白由景生情,写下了这么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写石壕吏时杜甫当时的心理活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3)

此诗里的意象是“月”和“霜”,月白霜清的景象在深秋的夜晚也显得格外凄冷。这里,李白借“明月”投射出了自己思念故乡的感情。相比于杜甫的《春望》,这首五言小诗显得清新朴素,语言含蓄无穷,传颂度更高。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作为被后人吹捧的“唐人七言律诗第一名”,我们不得不敬佩诗人崔颢的文采。诗中不仅表达了思家怀乡之情,还巧借“白云”、“黄鹤”向我们展示了随遇而安、自由自在的心态。

写石壕吏时杜甫当时的心理活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4)

据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载:李白壮年时曾四处游山玩水,给各风景名胜都留下佳作,唯独来到黄鹤楼时看到此诗深感惭愧。对此李白这样说到: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既然连大诗人李白都如此吹捧这首诗,那么它肯定有其过人之处。而在这其中,我们显而易见的是此诗对于大量意象的描绘。近处有“绿树”“芳草”“黄鹤楼”,远处有“黄鹤“白云”“落日江景”,甚至还有“仙人”乘“黄鹤”归去的画面,各种意象变化奇妙,色彩缤纷,组合起来更像是一幅江山如画图。

写石壕吏时杜甫当时的心理活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5)

诗人崔颢在这里借“白云”表达了自己归隐山林,随遇而安的心态,借“落日”表达了对家乡故土的思念等等,把心理情绪投射给众多意象。众多意象在承载其感情的同时,又搭建起了一幅山水画,真可谓是妙哉。

风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唐肃宗上元二年春天,杜甫已从连年干旱的陕西来到成都定居已有两年。因为他亲自下田耕种,与农民打成一片,所以深知春雨的重要性。就在春夜草堂内期盼等雨时,春雨随着和风悄然降临,诗人不由得拍手称快。有春雨,就代表又可以耕种,更代表生活的希望。

写石壕吏时杜甫当时的心理活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6)

当杜甫将内心的喜悦赞美投射给“雨”“风”时,便再次赋予了他们人的思想情感。一个“好”,一个“知”,一个“潜”把“风雨”的形象拟人化。在他心中,这风雨是多么体贴又无私奉献,只有人的形象才能烘托出风雨的伟大。

其实杜甫本人品行高尚,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因此其诗篇更多的涉及社会黑暗和反动的一面,带有悲悯的情怀。而此诗截然相反,不同于以往的“凄风冷雨”,这首诗在描绘春雨的同时,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算是杜甫少见的作品风格。

如何认识心理学投射

本文所提到的唐诗不仅有传颂度极高的《静夜思》,还有被后人奉为“七言律诗第一名”的《黄鹤楼》。然而,这些都还只是唐诗文化瑰宝中的冰山一角。

可以说心理学投射作用帮助我们伟大的诗人创作了无数佳篇名作。那么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又有什么运用呢?

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的心理投射往往创造出了我们自己的世界。

比如,当上司对你的工作屡次提出改进意见时,你可能会想是不是上司不喜欢我没有直说,我是不是还该继续干下去呢?可是倘若你是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人,你不会把自己内心消极的一面去投射给上司让他承担你想象中的那个“坏人”。相反,你更会认真工作直到上司点头称赞。

再比如,当恋人约会迟到,敏感的人可能会想是不是对方不重视我,想要分手呢?可是你如果从恋爱一开始就对恋人怀有信任,那么这时候更多的会是关心他是不是因为有事情耽误了而不是无端猜测。

写石壕吏时杜甫当时的心理活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7)

心理投射作用堪称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承载我们厚重复杂的情感,还能映射他人在我们心中的印象。

就如著名身心灵作家张德芬所言: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所以,认清我们自己,合理运用心理学投射作用已成为当代人必学的功课。在这其中,我们始终都要认识到的是只有积极正面的心理投射才能让我们理性地抒发自己内心情感,在人生道路上做到心想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