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育儿咨询中,经常会有妈妈问到: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于上述的几个问题随便百度一下,就会看到很多观点,妈妈很焦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一些理智的妈妈可能会去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比如营养师、医生等;

也有一部分妈妈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补了再说。

还有一些妈妈会看“别人家的孩子在补什么”,也不想让自家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开始盲目地跟风。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宝宝生长发育过程中,妈妈最关心的维生素AD/维生素D、钙、铁、锌、DHA这几个营养素,到底应该如何补?

01 维生素AD和维生素D该怎么补?补到宝宝多大?

说到这两个维生素其实大家都不陌生,从孩子一出生,医生就会给开维生素AD和维生素D其中一个,也有的医生是两个都开。

那两者该怎么吃?是很多妈妈们比较疑惑的点。

(1)先来分别看看维生素A、维生素D的特性及作用:

特性

维生素A、维生素D都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在人体小肠被吸收是需要脂类的参与;

作用

(2)维生素AD/维生素D该如何补?

维生素A、维生素D都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在人体小肠被吸收是需要脂类的参与;

《中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给出的建议是不同的:

《中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建议》[1]

为预防维生素A、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ad是不是补钙(维生素DAD钙铁锌)(1)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建议》[2]

婴儿出生2周左右,对于母乳喂养者每日补充维生素D10μg(400IU);

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通过合乎国家标准的配方食品,能获得充足的维生素D,不需要额外补充。

每日10μg(400IU)的维生素D可满足婴儿在完全不接触日光照射下维生素D的需要,这一补充量对北方地区、冬季或梅雨季节的婴儿都是基本充足的。

维生素ad是不是补钙(维生素DAD钙铁锌)(2)

综上所述:

维生素A和维生素D对婴儿的生长发育都很重要,但是不同的标准给出的建议不同。

婴儿(1岁以下)每天补充400IU维生素D是必须的,但对于维生素A的补充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是没有明确指出的。

(3)那婴儿到底需不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A呢?

《中国营养科学全书》中提到:

维生素A不易通过胎盘,在新生儿肝内储存较低。

出生后所需维生素A均需从食物中摄取。

0-6月龄母乳喂养的婴儿一般不需要额外补充,通过母乳即可获取到;

7-12月龄婴儿除母乳外,还添加辅食,其维生素A的适宜摄入量以600ml/d母乳加上适量辅食获得,以满足婴儿的身体需要[4]。

结论:

纯母乳喂养的宝宝:维生素A是可以通过乳汁传递给宝宝,在妈妈保证饮食均衡的前提下,可通过摄取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红肉类、动物肝脏、蛋黄等,以及一些富含维生素A源的蔬菜水果(以深色蔬果为主),是可以满足婴儿的需要,只需要每天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即可,若不能保证饮食均衡,可以选择补充维生素AD或者维生素D和维生素AD交替补充。

奶粉喂养宝宝:在保证孩子奶量充足的前提下,基本也不会存在维生素AD缺乏的情况,若孩子户外活动较少,可以适当的补充维生素D。

关于维生素A和维生素D对于不同月龄阶段的推荐摄入量和最大可耐受摄入量,见(图1、图2)。

(4)维生素D应该补充到多大?

维生素D的食物来源较少,它主要靠皮肤在紫外线照射条件下自身合成维生素D来满足。

维生素ad是不是补钙(维生素DAD钙铁锌)(3)

维生素D受体几乎分布在我们身体的所有组织,除了有助骨骼和牙齿的强健,还可以增加肌力的强健、促进免疫系统的健康等。

所以,维生素D不是婴幼儿的“专利营养素”,对于孕产妇、儿童、青少年、正常成人、老年人、长期室内工作的人都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

下图为《中国居民膳食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3]给出的不同年龄阶段维生素A、维生素D的推荐摄入量(RNI)和人体最高可耐受摄入量(UL)。

(:维生素D 1μg=40IU,维生素A 0.3μgRAE=1IU)

维生素ad是不是补钙(维生素DAD钙铁锌)(4)

图1

维生素ad是不是补钙(维生素DAD钙铁锌)(5)

图2

02 “钙、铁、锌”到底需不需要补?

钙、铁、锌都是人体所必须的矿物质,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也是至关重要的。

钙属于常量元素,而铁和锌是微量元素。

一般来说,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配方奶喂养,还是已经添加了辅食的,只要喂养量充足、生长发育良好的宝宝,通过食物中的摄取的钙质已经满足了孩子的生长需求了,不需要额外补钙。

只要每日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婴幼儿每天保证400IU),促进食物中钙质的吸收与利用即可。

对于0-6月龄以母乳摄入量750g/d计算,母乳中钙平均242mg/L,那么钙的摄入量为182mg/d,而母乳中钙吸收率高,未发现0-6月龄纯母乳喂养儿有明显的缺钙情况。

6月龄后添加辅食后,食物中的钙加上母乳中的钙基本是可以满足孩子自身的需求的[4]。

而奶粉喂养的宝宝,奶粉中本身已经强化了钙和维生素D的含量,奶量充足基本也是不会出现缺乏的情况。

因此,孩子在正常情况下是不需要额外补钙的。

添加辅食前

对于足月出生的宝宝,且妈妈在孕期未缺铁或者出现过铁缺乏、但在生产前已经补充上来,那宝宝出生时体内储备的铁,是可以满足前4-6个月的身体生长需要的。

无论何种喂养方式,一般都不需要额外补充。

添加辅食后

建议宝宝6个月后首次添加辅食以富铁的泥糊状食物为主,建议首选富铁米粉。

随着宝宝辅食种类多样化,在确认宝宝不过敏的情况下,可选择猪肝、红肉泥(牛肉、瘦猪肉)、鸡鸭血等食物去补铁,每周摄入1-2次即可。

那什么情况下需要补铁呢?

对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体内铁储备相对不足,加上后期的生长发育速度比足月儿快,出生后储备的铁常在2-3月龄时被耗尽[4],婴儿期更容易出现铁缺乏的情况,在医生建议下按需补铁最好,定期复查补充情况。

经抽血化验后医生诊断有缺铁性贫血症状的宝宝,需遵医嘱补充铁剂。

2013年修订的对于0-6月龄婴儿铁的适宜摄入量(AI)为0.3mg/d,7-12月龄因辅食添加,铁的推荐摄入量(RNI)是10mg/d[4]。

锌在人体参与很多生理活动,包括免疫和抗感染、生长、皮肤修复等。

判断孩子缺锌,并不能依靠简单的某一种或几个症状来判断,若怀疑孩子缺锌就应该及时去医院,遵医嘱,不建议自行盲目的补充。

一般足月出生的宝宝,体内也是有一定的锌储备的,4个月以前可以满足身体需要。

添加辅食后依然可通过食物补充,如:肝泥、蛋黄、红肉等都是锌的良好来源,在喂养正常、孩子生长发育正常的情况下是不会出现缺乏的情况。

若盲目长期过量补锌,还可能会增加宝宝的肾脏代谢负担,影响身体其它微量元素的吸收。

03 对于婴幼儿来说,DHA应该何时补?如何补?

DHA对宝宝神经功能发育有着重要作用,充足适宜的DHA可以促进脑部发育,对宝宝认知、语言、精细动作等神经功能有着积极影响。

宝宝出生后,其实并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必须给宝宝补充DHA。

《中国孕产妇婴幼儿补充DHA的专家共识》建议:3岁内婴幼儿推荐每日DHA至少摄入量达到100mg[5]。

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DHA的来源主要是母乳,推荐哺乳期妈妈每周吃2-3次鱼肉(其中一次以上约为富含脂类的海鱼)来补充DHA。

含DHA较高的鱼类有鲈鱼、鳕鱼、三文鱼、沙丁鱼、黄花鱼等。

而DHA主要是存在于鱼类的脂肪中,而正确的烹调方式能最大程度的保留鱼肉中的DHA,推荐采用蒸或炖的方式。

若母乳不够或者无法母乳喂养时,可以选用含有DHA的配方奶粉[5]。

什么情况下,可以选择DHA补充剂补充呢?

母乳喂养宝宝,妈妈不爱吃鱼或海藻等富含DHA的食物或进食这些食物过敏,可考虑通过DHA补充剂来补充(建议优选以藻油为原料的DHA)。

个人建议:

宝宝6月龄以前,妈妈可以通过每天补充200mgDHA,通过乳汁传递给宝宝;

6月龄以后,添加辅食后可以给宝宝直接补充DHA制剂(每天100mg),也可以给宝宝辅食中添加富含DHA的食物如鳕鱼、蛋黄等。

那么关于营养素“维生素AD/维生素D、钙铁锌、DHA到底应该怎么补?“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

希望每一位妈妈都能科学育儿,在养娃的路上不盲目、不跟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