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不喝也不死

最近有一则新闻,说的是在日本的一个鸟羽水族馆,很多人围观大王具足虫两年一度的排便便行为。没见过大王具足虫的人,一定被它的奇特长相吓到。它长得很像好莱坞科幻片中的外星生物,有点令人毛骨悚然。

不吃不喝想死(不吃不喝也不死)(1)

日本某餐馆的大王具足虫

这种生物,不仅吃得慢,消化慢,屙得也慢。最夸张的一只,据说5年内没吃过一口“饭”。“不吃不屙”,寿命却很长。

据观测,大王具足虫的寿命在40到60年。而“好吃好喝”的家鼠,寿命最多也只有3年,即使家猫、家狗的寿命,一般也不超过15年。

老铁们肯定心存疑惑:没道理啊,不吃不喝活这么久?那人是否也可以通过适当的不吃不喝来延长寿命?比如“辟谷”。

可是,大王具足虫这种可不是故意不吃不喝,而是它的生理特征就是低新陈代谢率

什么是新陈代谢?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所谓同化作用,就是生物体将从外界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化成自身组成物质的过程,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存储转化;异化作用,则刚好相反,即把自身组成物质分解之后排出体外的过程,同时伴随着能量的释放。

不吃不喝想死(不吃不喝也不死)(2)

人体新陈代谢

可见,任何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的现象,这是生物维持生命状态的最基本活动。真的不吃不喝,人可能就挂掉了。

这是初中生都学过的新陈代谢的概念,但是这是从生物学角度作出的解构,如果再深入到分子生物学、量子力学的角度,我们理解的新陈代谢会是如何?

深入生命的分形学结构

生物界有一个说法,叫“四分之一平方定律”:一只动物的寿命比小于它n倍的另一只动物的寿命长(n)^(1/4)倍。根据这个公式算出来,猫的寿命是老鼠的3.2倍。这个定律虽然比较粗犷,但总而言之,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就是体型越大,静息心率就越低,寿命也就越长。比如鲸鱼能活到100年,一分钟心跳不到几次;而蜂鸟的心跳能达到每分钟1260次,新陈代谢速度极快,是大象的100倍,因此一天不吃东西就有可能毙命。

不吃不喝想死(不吃不喝也不死)(3)

蜂鸟

至于四分之一平方定律,其实是有些科学家试图从热力学几何学层面对生物的寿命进行研究,得到的统计学结果。它是复杂系统普遍规律“四分幂比例律”中的一种——其他诸如80/20原则也是,这里不展开叙述。

这个比例律的基础是几何学,准确一点说是“分形”。

不吃不喝想死(不吃不喝也不死)(4)

数学分形

分形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几何学,例如树叶、树木、闪电、蛋白质、DNA等,分形无处不在。

不吃不喝想死(不吃不喝也不死)(5)

西兰花中的分形

因此普遍认为,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以及寿命,跟蛋白质、细胞的分形结构一定脱不了关系。而决定这个结构的解释,可能就在量子力学这个层面。

我们再看一个跟健康和寿命有关的问题,比如一个白细胞是如何找到病原体的?

从白细胞所在的点到病原体所在的点,有小学数学基础的人都知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但白细胞从一个点跳到另外一个点进行搜索,遵循的是遗传算法模型,最后的最优解是符合幂律分布规律的。

不吃不喝想死(不吃不喝也不死)(6)

寻找食物中的黏菌 - 群体智能算法

同样的,比如闪电在天空中向下寻找大地上的接触物,树向上生长,寻找阳光,都遵循这个规律。您可能发现了,树其实就是在时间尺度上慢了10^12倍的闪电

不吃不喝想死(不吃不喝也不死)(7)

闪电实验

从宇宙到细胞,再到电子在加速器里的高速运行轨迹,再到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都符合分形几何原理特点。但并不是所有的分形图案,其长度都是无限大的。举个例子:康托三分集,其长度是无限接近一个值。而寿命,就好比是有限的长度的分形结构。比如雪花,其分形结构的长度也是有限的。生命可能就如雪花,稍纵即逝,有限却美丽。

不吃不喝想死(不吃不喝也不死)(8)

雪花的分形几何

从普遍规律再回到个体表现

受限于现在的科学水平,因此笔者也没有办法进行更深度的探讨。我们再回到生物普遍规律和个体表现这个层面,试图理解一下,“个体-心跳-寿命-新陈代谢”,这四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总是有几种生物,是以超越其他生物的普遍规律活着的,比如本文提到的大王具足虫,还有龙虾、乌龟、灯塔水母、蝙蝠,以及人类本身等。

大王具足虫一般生活在365米-730米深的冰冷的深海里。它们生活的低温环境,再加上自身的低新陈代谢,因此寿命就很长。

不吃不喝想死(不吃不喝也不死)(9)

深海中的大王具足虫

乌龟的新陈代谢也极其缓慢,与此同时,乌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胚胎细胞的分裂代次超长,可达110代左右。每次分裂,位于DNA末端的端粒蛋白就会缩短,如果缩短到一定程度,细胞便开始老化直至死亡。

龙虾更厉害,研究发现,它们的端粒在细胞复制过程中似乎一点儿也不会被磨损。所以目前,谁也无法掌握,龙虾到底可以活多久。

灯塔水母是真正神奇的生物,分类上属于捧螅水母科灯塔水母种,主要分布在加勒比地区的海域中。这是一种体态呈钟形的肉食性动物,直径4-5毫米,由于身体透明,可以看到红色的消化系统,像个灯塔,故此得名。它们通过“返老还童”的技能,做到了令全宇宙生物嫉妒的长生不老的能力。这么复杂的操作是如何做到的呢?首先,一般生物长到性成熟之后,就逐渐进入老化、死亡的进程,而灯塔水母不是,它可以回到水蛭型的幼虫阶段(即分化转移过程),然后再从幼虫阶段长到性成熟。理论上这个过程没有次数限制,从而获得无限寿命。但也有专家持不同意见,认为这两种生命形态转换,不能被认为是传统意义上的“长生不老”,毕竟类似的神奇现象,在低端生物中还是很常见的,比如蚯蚓被剪断之后,会长成新的独立个体。

不吃不喝想死(不吃不喝也不死)(10)

灯塔水母

最后,我们说一下蝙蝠。它是什么情况?蝙蝠的新陈代谢率其实很高,但是在数百万年前,它们的基因发生了突变,这次突变,让它们获得了两大技能:① 获得了修复基因的本领,所以它们的体细胞能以远超一般动物极限的次数分裂(人类的体细胞通常分裂次数为50~100次);② 获得了超强的免疫系统,很少得癌症,很少受病毒侵害。所以,蝙蝠即使新陈代谢很高,但是不容易得病,也能活很久,一般的寿命都在30年以上,是长相差不多的老鼠的10倍。

不吃不喝想死(不吃不喝也不死)(11)

飞行中的蝙蝠,体温可达41度

避开灯塔水母这类更低端的生物不谈,老铁们肯定发现了一个问题:低代谢不一定就长寿,还得不得病才行

说到这里,我们似乎又切换到了另一个更复杂的话题:生病

首先,我们自身可能就携带着致病基因,有些是属于先天的,有些是属于后天的;再次,外界环境对我们的不断影响,也会导致我们生病,比如病毒、细菌等。目前来看,外界因素对人寿命的影响,远超过人内部的其他因素。比如,民国时期,我国的平均寿命也就35岁,唐代更低27岁——即便有太平盛世一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得到改善,平均寿命迅速增加了40岁,目前的平均寿命至少达到了77岁。

生命的炼金术

我们总结一下,用一句话来形容影响个体实际寿命的X、Y、Z三大因素及其逻辑关系:

细胞的端粒决定了该个体的理论寿命长度X,代谢率决定了个体跑完这个长度所需的时间Y(过快过慢都不行,过快损耗太大,过慢则支撑不了机能运作),疾病决定了个体在寿命的跑道上是否提前出局Z。

关于寿命,自古以来就有炼金术士,孜孜不倦地研制“长生不老药”。但炼金术士,不属于科学的范畴,即便在百度百科中,他们被称之为“当代化学的雏形”。但是要掌握生命的奥秘,还得靠科学家们从更深层次的科学进行研究分析。以现在的科学水平,人类恐怕还无法掌握寿命的终极奥秘。

不吃不喝想死(不吃不喝也不死)(12)

本文参加#科学V计划#,内容为作者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