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菩萨圣诞日三月初三(欢欢喜喜过大年)(1)

2018年2月16日,农历正月初一,是众所周知的弥勒菩萨圣诞日,又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祈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能笑口常开,常说吉言,豁达大度,南无弥勒菩萨!南无弥勒菩萨!南无弥勒菩萨!(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弥勒菩萨圣诞日三月初三(欢欢喜喜过大年)(2)

在中国老百姓中,弥勒与观音,是人们最喜闻乐见、最虔诚信仰的佛菩萨,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佛教大菩萨之中,弥勒代表大慈——给予人们以欢乐;观音象征大悲——可以救苦救难。所以,弥勒还有一个名称:慈氏菩萨。(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弥勒为什么既是菩萨、又是佛呢?为什么所有的佛都无比庄严神圣、所有的菩萨亦极尽华美高贵,唯独弥勒“不修边幅”,活脱脱就是一个平常人的模样呢?(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弥勒菩萨圣诞日三月初三(欢欢喜喜过大年)(3)

弥勒与文殊、观音、地藏等其他大菩萨不同,他不是传说人物,而在历史上实有其人。(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弥勒菩萨圣诞日三月初三(欢欢喜喜过大年)(4)

他出身于古印度一个婆罗门家庭,其父亲迦波利是波罗柰国的宰相,他少年时期便跟随释迦牟尼出了家。他作为佛的声闻弟子——出家比丘,却不断烦恼、不修禅定、不证罗汉道。因为,他灵根宿植、累劫修行——甚至比释迦牟尼还早四十大劫,早已经是一位等觉菩萨了。(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弥勒菩萨圣诞日三月初三(欢欢喜喜过大年)(5)

所以,释迦牟尼授记他续自己之道统,绍自己之佛位,将来在娑婆世界作佛。因此,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空之中,弥勒属于未来,代表着明天。(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弥勒菩萨圣诞日三月初三(欢欢喜喜过大年)(6)

弥勒是佛教中最为重要的佛菩萨形象。弥勒造像具有弥勒菩萨、弥勒佛、化现布袋和尚等三种形态,是具有三大部类丰富造形的佛教造像。弥勒也有净土信仰,弥勒在南北朝以来的农民起义,弥勒与武则天时称帝之革命等方面,都有很强烈的特点。而且,弥勒形象由印度及中亚而中国,又由中国至朝鲜韩国等国,其间信仰与造型的转变历程是丰富而精彩的。(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弥勒菩萨圣诞日三月初三(欢欢喜喜过大年)(7)

弥勒造像至少可知的形式有如下数种:交脚菩萨、倚坐佛像、倚坐菩萨、半跏思惟菩萨、布袋和尚形象、立姿佛像,结跏趺坐佛像、立菩萨像,弥勒上生、弥勒下生及上生与下生的组合像、游戏坐姿的布袋高僧形象。(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弥勒菩萨圣诞日三月初三(欢欢喜喜过大年)(8)

弥勒经变绘画中有上生形象与下生形象,上生与下生的弥勒佛菩萨造型与石窟碑像等雕塑造像也息息相关。弥勒相关的特殊形象还有交脚思惟菩萨像,龙树思惟双像、武则天称女皇与弥勒信仰《大云经》、《宝雨经》也有密切关系、在南北朝及隋代下层起义中又与白色特殊联系。这些丰富形态变化,尚未得到精密严整的梳理。(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弥勒菩萨圣诞日三月初三(欢欢喜喜过大年)(9)

在古印度,佛像起源于西北部的犍陀罗地区,其佛像造型朴素,身着僧衣,而菩萨造型则有如贵族,华美雍容。犍陀罗雕像之中弥勒菩萨十分具有代表性,造像数量多而且雕刻精美,现在印度与欧美的博物馆中藏有不少的犍陀罗弥勒菩萨。(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弥勒菩萨圣诞日三月初三(欢欢喜喜过大年)(10)

犍陀罗弥勒往往有着一个重要特征,即手持净瓶。例如,巴洛尓博物馆与美国堪萨斯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的弥勒菩萨像,虽然左手略有残损,但手中原提有净瓿瓿瓶的细部特征仍很清楚。(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弥勒菩萨圣诞日三月初三(欢欢喜喜过大年)(11)

中国现在也有这样的金铜菩萨之像。藏于本滕井有邻馆的十六国时代金铜菩萨,相传出自陕西三原县。此像犍陀罗韵味浓厚,粗犷浓重,其手姿一如前述菩萨像,左手提着一个净瓶。(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弥勒菩萨圣诞日三月初三(欢欢喜喜过大年)(12)

中国金铜佛像之中最早的观世音菩萨像,是属于莲花手观音的形态,即在观音菩萨右手中持有一朵莲花,左手自然下垂执帛带。但中国观音菩萨手中的净瓶,竟是源自印度弥勒菩萨的手中,这其中变化的奥秘,还可深入探究。(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弥勒菩萨圣诞日三月初三(欢欢喜喜过大年)(13)

弥勒菩萨像还有一些冠上具有化佛,此与观音菩萨冠中现阿弥陀佛化像也有类似处。敦煌第275的交脚弥勒菩萨冠中就有化佛,第390窟北壁隋代弥勒说法菩萨之宝冠饰一坐佛。云冈石窟也有冠饰化佛的弥勒形象。弥勒形象还有一头顶戴宝塔的造型,如敦煌第323窟所画一尊弥勒菩萨,印度笈多朝有此种形象弥勒,但中国所见极少。(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弥勒菩萨圣诞日三月初三(欢欢喜喜过大年)(14)

公元二三世纪时,犍陀罗艺术之中出现了七佛与弥勒的造像。七佛与弥勒佛的造像意为三世佛流转成佛,因为弥勒是未来佛,而七佛是过去两世之中所现的佛,七佛中最后一佛就是释迦牟尼佛,因而七佛弥勒就是表达了过去现在与未来佛的思想与形式。这种三世佛的形态在北朝的石窟之中是非常流行的。云冈石窟第35窟口东侧帐形龛,雕交脚菩萨并有胁侍菩萨,龛楣雕出了七佛之像。(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弥勒菩萨圣诞日三月初三(欢欢喜喜过大年)(15)

弥勒的救世思想,弥勒净土,弥勒信仰在社会底层的影响,与下层起义有密切关系。在盛唐初,弥勒信仰又与最高统治者的利益结合,成为武则天称帝的思想武器。五代以后的布袋和尚形象则最为普及和深入人心,成为最大众化的信仰。(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弥勒菩萨圣诞日三月初三(欢欢喜喜过大年)(16)

弥勒是佛教传入后并得大发展时期到南北朝阶段人们最为信仰的尊崇的佛像之一。虽然以后为弥陀净土的阿弥陀与观音在数量居先上所代替,但是自五代起,弥勒佛以中国高僧的形象重新出现,又供奉在寺庙的天王殿中,更是达到了极为普遍的程度。(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弥勒菩萨圣诞日三月初三(欢欢喜喜过大年)(17)

在弥勒造像交脚菩萨为都率天上补处菩萨,即弥勒上生像,倚坐佛像为下生弥勒像。此为典型弥勒造像。交脚菩萨坐椅上,双小腿交叉,是都率天宫内院中弥勒形态。敦煌石窟有不少弥勒上生与下生结合的壁画。这些画面巨大完整,艺术形象极为丰富,即是描绘弥勒净土的理想世界,也是对古代中国社会生活种种形态的生动反映。(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弥勒菩萨圣诞日三月初三(欢欢喜喜过大年)(18)

除了上述的典型的弥勒上生与下生的图像外,还有一些较为特殊的造像。例如弥勒像与思惟菩萨像。在古印度犍陀罗等造像之中,交脚坐姿的弥勒菩萨像亦不多见。在中国,交脚坐姿于天宫中的菩萨弥勒像在北朝时极为流行,同时也出现有不少半跏思惟菩萨。(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弥勒菩萨圣诞日三月初三(欢欢喜喜过大年)(19)

中国石窟与单体造像及造像碑等之中出现的半跏思惟像一般来说,都是表现释迦牟尼成佛前为菩萨之时的故事。具体又有两种情况,一是释迦身为悉达多太子之时,在树下观耕得初禅思惟之时情状。(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弥勒菩萨圣诞日三月初三(欢欢喜喜过大年)(20)

另一种是表现太子出家时,其坐骑白马与马夫辞行,白马舔足,依依不舍之情状。因思惟造像中很多都有白马辞别的埸面,如河南渑池鸿庆寺石窟之中大型浮雕,河南郑州出土的郑某造像背光后的浮雕,或是日本大阪美术馆藏郭氏造像,均有白马辞别的思惟菩萨埸面。(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弥勒菩萨圣诞日三月初三(欢欢喜喜过大年)(21)

唐代初年,武则天曾在都城建天宫天枢,又在白马建造大佛巨像,极为崇丽伟壮。但可惜建成不久就毁,而弥勒佛像在中国却得到空前供奉。中国的大佛,很多都是倚坐姿态的弥勒大像。如举世闻名的四川乐山凌云寺大佛,四川荣县大佛,宁夏须弥山圆光寺大佛等。摩崖弥勒大佛的传统似可追溯到南朝所建栖霞山大佛及北齐的浚县大佛,但唐代的弥勒大像更是盛极一时,蔚为壮观。(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弥勒菩萨圣诞日三月初三(欢欢喜喜过大年)(22)

唐代以后,各式各样的弥勒均让位于中国高僧布袋和尚的形象。布袋和尚名为契此,相传是弥勒下世于浙江四明的化身为布袋和尚。布袋僧能“示人凶吉”,以及水旱灾像。(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弥勒菩萨圣诞日三月初三(欢欢喜喜过大年)(23)

《宋高僧传》中记载布袋僧的行迹与事状说:释契此者,不详氏族,或云四明人也。形裁腲腇,蹙颏蟠腹,言语无恒,寝卧随处。常以杖荷布囊入缠肆,见物则乞,至于酚酱鱼葅,才接入口,分少许入囊,号为长汀子布袋师也。曾于雪中卧,而身上无雪,人以此奇之。有偈云“弥勒真弥勒,时人皆不识。人言慈氏垂迹也。(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弥勒菩萨圣诞日三月初三(欢欢喜喜过大年)(24)

布袋化寂后,乡人共埋之,后有他人见此公,亦负布袋行,江浙之间多图画其像焉。中国的圣迹高僧是很有传统的。南朝有圣僧宝志,传为观音化身。唐朝末年,金地藏自新罗来,在安徽池州九华山苦行,是为地藏菩萨化身显圣。梁末通公,居处无常,所语狂谲,饮食酒肉,游行民间。梁未还有阿专师,游行乡间,能行神迹。更为著名的就是济公和尚了。这些神僧也有不少留下了艺术形象,但最为普及的仍为布袋弥勒。(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弥勒菩萨圣诞日三月初三(欢欢喜喜过大年)(25)

现知最早的布袋和尚像是在杭州西湖石窟造像之中的南宋阶段的布袋弥勒佛,江西赣州有通天岩石窟,其中也有着布袋和尚的雕像。(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弥勒菩萨圣诞日三月初三(欢欢喜喜过大年)(26)

布袋僧的袒腹露怀,席坐于地,手持念珠,笑口常开的形象,却步入寺庙殿堂,成为寺庙天王殿中规制的佛像。人们一进入佛教寺庙,先入天王殿,就会见到这个笑呵呵的大肚弥勒。“大肚能容,笑口常开”竟也成为佛教人生观最重要的写照。弥勒佛从造型到观念都民间化世俗化了,成为中国人心中最为熟知又极为亲切的佛像。(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弥勒菩萨偈赞

慈无能胜补处尊,常居兜率演圆音。

现身尘刹有谁识,融心法界许彼亲。

袋中宝藏全倾出,笑颜等付者个人。

愿偕弥陀垂接引,好令三会证一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