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1644),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崇祯帝见大势已去,便吊死在煤山之上。至此,享国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王朝宣告正式灭亡。不久之后,盘踞关外的清军在山海关守将吴三桂的接引下浩荡南下,并于轻松击败李自成后占据了北京。

《吴三桂》(他当面痛斥吴三桂八天八夜)(1)

就在清军四处开疆拓土的同时,明王朝的残余势力逃往南方,先后建立了被统称为“南明”的多个政权。可惜的是,由于实力上的巨大差距和权力斗争等复杂的原因,南明最终走向了灭亡。不过在此过程中,仍有许多忠于大明的将领谱写出了一曲曲壮烈的史诗。举例来说,明亡之后有一人坚持抵抗了十余年,兵败后又痛斥了吴三桂八天八夜,最终绝食十五天而死,此人便是皮熊。

据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所著的《永历实录》记载,皮熊生于四川,而另有一种说法认为他生于贵州铜仁,原籍则是江西临江府。皮熊小时候被一户姓罗的人家收养,于是以罗为姓,取名罗联芳,直到日后有了一定的地位才改回本名。明朝末年,皮熊投身行伍,靠着作战勇猛崭露头角,官至援剿副总兵。

《吴三桂》(他当面痛斥吴三桂八天八夜)(2)

明朝灭亡后,福王朱由崧于南京即位,是为弘光帝,而皮熊则被提拔为都督佥事充总兵官,提督贵州军务。当时,天下一片混乱,皮熊在贵州颇有名望,他恩威并施、从严治军,赢得了当地百姓的尊敬与爱戴。最初,清军与南明兵马的交战主要是在东南沿海地区,但随着战事的发展,贵州、云南等西南边陲之地却成为了南明最后的领土。

永历元年(1647),清军将领李成栋攻陷广州,杀害了绍武帝朱聿鐭及宗室子弟十余人。不久之后,永历帝朱由榔迫于李成栋的压力,选择放弃根据地肇庆,先后逃往了广西的梧州、桂林。不巧的是,无赖出身的军阀刘承胤恰好在桂林,于是主动“迎驾”,并率军挟持着永历帝到了位于湖南、广西交界处的武冈。

《吴三桂》(他当面痛斥吴三桂八天八夜)(3)

没过多久,身处贵州的皮熊听说刘承胤挟持永历帝,当即准备前去解救,但很快武冈失陷,刘承胤投降清朝后被杀,永历帝则转而委身于了军阀张先壁。另一方面,韩王朱本铉流落到贵阳,皮熊对其以礼相待,还将女儿许配给了他。朱本铉曾参与抗清斗争,从关陇一带来到贵阳时已经组织起了一支军队,于是暗中有自立之意。

当时,皮熊原本也在纠结是否要拥立朱本铉为帝,但几经辗转来到贵州,并向其发出诏谕的永历帝打消了这个计划。然而,尽管皮熊最终并没有拥立朱本铉,但此事却传到了永历帝麾下众多大臣耳中。于是,朝臣对他都颇有不满,只不过他本人并不知情,甚至还上书请求永历帝封赏自己。

《吴三桂》(他当面痛斥吴三桂八天八夜)(4)

皮熊递交奏疏后,中书舍人吴其雷恰好当值,负责起草制书,于是在回复他的书信中直接写道:“丸泥封谷,夜郎自大。”至此,皮熊才终于意识到自己曾经的动摇让群臣颇为不满,于是他上奏道:“流言无根,污辱臣节,乞赐改正。”尽管永历帝表面上对皮熊表示谅解,但其实心中仍然有些不满。

《吴三桂》(他当面痛斥吴三桂八天八夜)(5)

很快,张献忠率大西军进入贵州,紧迫的形势让皮熊获得了证明忠心的机会。皮熊素来与水西大家族安氏关系良好,于是在自知无法与大西军抗衡后率众前去暂避。大西军劫掠一番后转道云南,皮熊则在回到贵阳后逐渐积累功绩,被加封为了匡国公。

纵观天下形势,清军已经占领了大片地区,而西南一带除了皮熊之外,还有马进忠、张先壁、郝永忠、王进才等多股势力。鉴于此,皮熊一心收拢兵马,固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并没有什么开拓进取之志。然而,正所谓久守必失,更何况凭借皮熊的力量想要与清军抗衡,简直就是螳臂当车。

《吴三桂》(他当面痛斥吴三桂八天八夜)(6)

永历十一年(1657)平西王吴三桂终于率领兵马来到云、贵一带,并一举消灭了与皮熊关系极佳的水西安氏。穷途末路之下,皮熊被活捉,并押送至滇南。在监牢当中,皮熊恪守气节,坚决不肯喝水进食。为了劝降他,吴三桂派出许多曾经与他并肩作战的降将,但皮熊却“慷慨论辨,称引古今忠义,追叙国家败亡之故”,就这样连续不断地痛斥吴三桂等人足足八天八夜,即使吴三桂亲自前来,他也照骂不误。绝食十五天之后,皮熊死在了牢中。

客观来说,皮熊对明朝末年的抗清斗争起到的作用比较有限,他在大部分的时间里只是固守自己的领地,甚至在强敌到来时直接前往他处暂避。不过,他壮烈豪迈的个性、至死坚守的气节以及对大明王朝的忠诚还是十分值得尊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