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繁县书生

金刚经因果(太平广记报应之)(1)

益州新繁县西四十里王李村,隋时有书生,姓苟氏,善王书而不显迹,人莫能知之。尝于村东空中四面书金刚般若经,数日便了,云:“此经拟诸天读诵。”人初不之觉也。后值雷雨,牧牛小儿于书经处立,而不沾湿,其地干燥,可有丈余,及暗,村人怪之。尔后每雨,小儿常集其中,衣服不湿。唐武德中,有异僧语村人曰:“此地空中有金刚般若经,诸天于上设宝盖覆之,不可轻犯。”自尔于四周设栏楯,以阻人畜履践。每至斋日,村人四远就设佛供。常闻天乐,声震寥泬,繁会盈耳。出《三宝感通记》

益州新繁县西四十里王李村,隋朝时有个书生,姓苟,擅长王羲之的书法而不去显露,因此没有人知道他有这个本事。曾在村东头野外的空间四面凌空虚写金刚般若经。几天就写完了。他说,这是写给天上的天人来念的。当初人都不以为事。后来正赶上雷雨天,放牛的小孩在写着经书的地方站着,雨水却不沾湿衣服,脚下也是干爽的,可能有一丈方圆。直到天黑的时候,村里人见到这个情景都感到奇怪。之后每当下雨,小孩常常聚集在那里,衣服也都不湿。唐高祖武德年间,有一个异域来的和尚告诉村里人说:“这个地方空中有金刚般若经,诸天神在上面设宝盖覆盖着它。不可以轻易冒犯。”从此就在这地方周围设置栏杆。来阻止人畜的践踏。每当到了斋戒日,村人从四面八方赶来设供祭佛,能常常听到天空中有音乐声。声音震动苍天,响而震耳。

蒯武安

金刚经因果(太平广记报应之)(2)

隋蒯武安,蔡州人,有巨力,善弓矢,常射大虫。会嵩山南为暴甚,往射之。渐至深山,忽有异物如野人,手开大虫皮,冐武安身上,因推落涧下。及起,已为大虫矣。惶怖震骇,莫知所为,忽闻钟声,知是僧居,往求救。果见一僧念金刚经,即闭目俯伏。其僧以手摩头,忽爆作巨声,头已破矣,武安乃从中出,即具述前事。又抚其背,随手而开,既出,全身衣服尽在,有少大虫毛,盖先灸疮之所粘也。从此遂出家,专持金刚经。出《报应记》

隋朝蒯武安,是蔡州人。他臂力过人,擅长射箭,常常射老虎。有一次正赶上老虎在嵩山以南行凶,于是就前去射虎。快到深山时,忽然有一个怪物像野人一样。用手撕开老虎的皮,罩在武安的身上,又把他推下深涧。等到他起来,已经变成老虎了。他非常惊慌害怕,不知道怎么办。忽然听到钟声,知道是和尚住的地方,就去求救。果真看见一和尚在念金刚经,他就闭着眼睛趴在那里。那个和尚用手摸他的头,忽听一响巨响,头已破了,武安才从中露出,就把前面的事全告诉和尚。和尚又抚摸他的脊背,便随手而开,武安才完全露出身体来,全身的衣服都在,只是有些老虎的毛,大概是先前长疮的地方粘的毛。从这以后他便出家,专心念金刚经。

睦彦通

金刚经因果(太平广记报应之)(3)

睦彦通隋人,精持金刚经,日课十遍。李密盗起,彦通宰武牢,邑人欲杀之,以应义旗。彦通先知之,遂投城下,贼拔刀以逐之。前至深涧,迫急跃入,如有人接右臂,置磐石上,都无伤处。空中有言曰:“汝为念经所致,因得还家。”所接之臂,有奇香之气,累日不灭。后位至方伯,九十余终。出《报应记》

睦彦通是隋朝人,虔诚地念诵金刚经,每天学习 十遍之多。当时李密造反,彦通守卫武牢关。城里的人想要杀了他,来响应义军。彦通事先知道了这件事。急忙出城。贼众拔刀来追赶他。到了深涧前,被迫急忙跳入涧中,他感到好像有人拉住他的右臂,把他放在磐石上。他一点也没有受伤。天空上有人说:“你因为念经才能得救,得以回家去。”他被拉住的那个右臂,有奇异的香气,多日不消散。以后爵位到方伯,九十多岁才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