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广袤的大地上,我们的祖先以伟大的创造力、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凝聚力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历尽磨难,从远古走到现代,从蒙昧走向文明。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铸成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马克思曾说过:"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它反映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中华上下五千年、不断推进文明进步的历程。今天的世界是过去世界的继续和发展,如果割断历史,就不能全面地、正确地理解现实和展望未来。"历史是我们的过去,我们沿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足迹,才发展到今天高度文明的社会。我们血液里流淌着传统文明的精华,凝结着华夏儿女改造世界的不朽功业,更蕴涵着博大恢弘的民族精神。一位古希腊哲学家说过:"一个远离历史文明、头脑中失去这方面知识的人是贫穷的。"

作为中国人,我们只有全面了解民族的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今天,创造明天。

中华上下五千年细讲(中华上下五千年简介史)(1)

网络配图

一、华夏文明起源:

1.盘古开天辟地

据民间神话传说古时盘古生在黑暗团中,他不能忍受黑暗,用神斧劈向四方,逐渐使天空高远,大地辽阔。他为不使天地会重新合并,继续施展法术。每当盘古的身体长高一尺,天空就随之增高一尺,经过1.8万多年的努力,盘古变成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而天空也升得高不可及,大地也变得厚实无比。盘古生前完成开天辟地的伟大业绩,死后永远留给后人无穷无尽的宝藏,成为中华民族崇拜的英雄。

中华上下五千年细讲(中华上下五千年简介史)(2)

网络配图

2.女娲造人补天

相传远古时代,水神共工怒撞支撑天界的不周山,顿时天塌地陷,世界陷入巨大的灾难。女娲不忍生灵受灾,于是炼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通阴阳除逆气,万灵始得以安居。女娲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她抟土造人,并化生万物 ,使天地不再沉寂,是古老相传的大母神。

中华上下五千年细讲(中华上下五千年简介史)(3)

网络配图

3.神农遍尝百草

神农氏本是三皇之一。有一次他见鸟儿衔种,由此发明了五谷农业,因为这些卓越的贡献,大家又称他为神农。他看到人们得病,又到都广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园取瑶草而遇天帝赠神鞭,神农拿着这根神鞭从都广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神农尝百草多次中毒,都多亏了茶解毒。因誓言要尝遍所有的草,最后因尝断肠草而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和功绩,奉他为药王神,并建药王庙四时祭祀。

中华上下五千年细讲(中华上下五千年简介史)(4)

网络配图

4.黄帝大战蚩尤

黄帝姬轩辕在神农跟九黎两部落之东南。当时这三个部落是之间最为强大的,于是争霸战开始了,姬轩辕怕两面受敌,所以他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突袭神农部落,在阪泉郊野的大战中击败了神农部落。姬轩辕乘胜挥军,一直挺进到九黎部落的根据地涿鹿,会战在涿鹿郊野,这是历史上最早和最有名的大战之一。中国神话学者将这场黄帝战蚩尤的大战神化,双方都动用了神仙法力,风伯、雨师都来参战。最后黄帝击败九黎部落,杀死蚩尤。这一著名战役使姬轩辕名震当时的世界,各部落酋长们称呼拥护他为"天子",尊称他为"黄帝"。黄帝者,黄色的土地。

中华上下五千年细讲(中华上下五千年简介史)(5)

网络配图

5.尧舜让帝位

传说黄帝以后,在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出现了尧、舜、禹三个著名的领袖。尧,号陶唐氏,是帝喾的儿子、黄帝的五世孙,居住在西部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县一带)。尧在位七十年后,年纪老了。尧召开部落联盟议事会议,讨论继承人的人选问题。大家都推举虞舜,说他是个德才兼备、很能干的人物。尧很高兴,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并考验了二十八年才将帝位禅让给舜。

尧舜"禅让"的历史传说,反映了原始公社的民主制度。禅让的方式是和平、民主的推选,不是个人权利的转移。体现了"以人为本,任人为贤"的思想。有利于部落联盟的团结,协调社会生产。

中华上下五千年细讲(中华上下五千年简介史)(6)

网络配图

6.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古代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中华上下五千年细讲(中华上下五千年简介史)(7)

网络配图

二、奴隶王朝三代更迭:

1.家天下(夏王朝: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

根据史书记载,禹本来传位于益,但益却让位给禹的儿子启,这段历史被看作是中国历史上"家天下"的开始 。家天下指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己有,世代相袭把天下的土地、臣民都当成君王一家的私产;即所谓帝王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世代相传;家天下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夏朝(约前2070~前1600 )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一般认为夏朝共传14代,17后 (夏统治者在位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 ,为商朝所灭。后人常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

对于夏朝的行政区,世传为"九州":

  1. 冀州,夹右碣石入于河,三面距河,是各州贡道必经之处。(今山西、河北省境、辽宁西部。)
  2. 兖州,浮于济、漯,达于河。(今山东西部、河北东南角。)
  3. 青州,浮于汶,达于济。(今泰山以东之山东半岛。)
  4. 徐州,浮于淮、泗,达于河。(今淮河以北之江苏、安徽以及山东南部。)
  5. 扬州,沿于江、海,达于淮、泗。(今淮河以南之江苏、安徽以及浙江、江西北部。)
  6. 荆州,浮于江、沱、潜、汉,逾于洛,至于南河。(今湖北、衡山以北之湖南以及江西西北端。)
  7. 豫州,浮于洛,达于河。(今河南省境、湖北北部、陕西东南、山东西南部。)
  8. 梁州,浮于潜,逾于沔,入于渭,乱于河。(今四川以及陕西、甘肃南端。)
  9. 雍州,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

中华上下五千年细讲(中华上下五千年简介史)(8)

网络配图

2.商汤灭夏(商王朝: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

夏王朝末期国势日衰,江山开始摇摇欲坠,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国王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乱", 夏朝开始走下坡路。夏朝最后一任君主夏桀即位后,统治更加残暴、更暴虐无道、荒淫无耻,"赋敛无度,万民甚苦"。 他宠爱有施氏之女妹喜,为她营建倾宫瑶台。妹喜中意听裂帛之声,他就叫人找来许多丝布,供妹喜撕裂以求其一畅。

夏桀以为他的统治永远不会灭亡。他说:"天上有太阳,正像我有老百姓一样。太阳会灭亡吗?太阳灭亡,我才会灭亡。"当时民众咒骂道"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 意思是说你这个日头何时才沦亡啊,我们情愿同归于尽。夏桀还召集所属各部首领开会,准备发动讨伐其他部落的战争。可是,各部落对他更加离心离德。这就给商汤灭夏造成了有利的机会。商部落因为畜牧业发展得很快,到了夏朝末年,汤做了部落首领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部落。商汤看到夏桀的腐败,决心消灭夏朝。夏此时已是众叛亲离,而商汤领导有方,所以夏桀的军队很快被打败,桀也遭到了流放。于是,公元前1600年夏朝就被新建立的商朝所代替。

中华上下五千年细讲(中华上下五千年简介史)(9)

网络配图

3.姜太公钓鱼

商朝末年,渭水流域兴起了一个国名叫周的强国,周的祖先姓姬,历史很悠久,据说他们的远祖后稷在尧的时候担任农师,以后世世代代承袭这个职务,管理农业方面的事情。商朝后期,周族遭受西北的狄族的侵扰,周族的首领古公儃父率领族人从岐山北边迁到岐山南边的周原上居住,并且在那里建筑城郭宫室,开垦荒地,设置官吏。商朝的王感到周的威胁,就杀害了季历。季历死后,她的儿子姬昌继位,就是有名的周文王。殷纣王看到周势力越来越强,十分害怕,就找个理由把周文王找来,囚禁在羗里(今河南省汤阴县西北)。周文王获得自由以后,决心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以便寻找机会,推翻商朝,报仇雪耻。

有一次,周文王外出打猎,在渭水的支流磻溪边上遇见了一位钓鱼的老人。这老人姓姜名尚,又名子牙,是远古时代炎帝的后代。他曾在商朝的首都朝歌(今河南省汤阴县)宰过牛,在黄河边上的孟津卖过酒。他不会做买卖,亏了本,所以到渭水边上来钓鱼,其实是在等待贤明的君主来寻访他。周文王在和姜尚的谈话中,发现姜尚是一个眼光远大、学问渊博的人。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对政治、军事各方面都很有研究,特别是对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分析得头头是道。他认为商朝的天下不会很长久了,应当有贤明的领袖出来推翻它,建立一个新的朝廷,让老百姓能过上舒服的日子。姜太公果然是栋梁之才,他做了周文王的国相,帮助周文王整顿政治和军事,对内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对外征服各部族,开拓疆土,削弱商朝的力量。

中华上下五千年细讲(中华上下五千年简介史)(10)

网络配图

4.武王伐纣(周王朝:公元前1046年-前256年)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带领周与各诸侯联军起兵讨伐商王帝辛(纣),最终建周灭商。

商朝末期,国王帝辛日益昏乱暴虐,周武王十一年(前1045年),帝辛杀王叔比干,囚兄长箕子,大师疵、少师强抱着他们的乐器去投奔周。这时武王姬发发觉攻打商的时机即将到来,向所有的诸侯宣告说:"殷犯下大罪,不可不合力讨伐。"因而遵循文王的遗志,率领战车三百辆,虎贲三千人,穿戴甲胄的战士四万五千人,东进伐纣。

帝辛听说姬发前来,发兵七十万抵御。姬发派姜尚和百夫长挑战,用大卒驰击帝辛的军队。帝辛的军队都是临时拉来的奴隶俘虏凑数,虽然人多,但都无心作战,只盼周武王赶快攻入。在周军强大威慑下,帝辛的军队丢盔弃甲转而攻击纣王,为姬发做内应。姬发顺势攻击帝辛的军队,帝辛的军队溃不成军。帝辛逃跑,退入城中,登上鹿台,把他的宝玉都穿戴在身上,自焚而死。

武王伐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是商衰周兴的转折点,经过牧野之战,一战而胜,结束了商王朝的统治,对推动中国历史进步起到积极作用,它标志着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伐纣成功之后,西周开始实行分封制,中国从此建立了长达800年的周朝,周朝的经济、文化、生产力水平比商代更高,并培育了中华民族的文明。 武王伐纣的五百多年后,作为商族后裔的孔子,面对辉煌的周朝,这样倾心表达对灭掉他祖宗之国的周朝的认同:"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中华上下五千年细讲(中华上下五千年简介史)(11)

网络配图

5.周公辅政

周公原名姬旦,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过了两年就害病死了。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这就是周成王。那时候,周成王才十三岁,再说,刚建立的周王朝还不大稳固。于是由武王的弟弟姬旦辅助周成王掌管国家大事,实际上是代理天子的职权。从成王十三岁到二十岁,他一心朝政,忠心不二;排内忧,征外患,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并给"成康之治"奠定了基础。

中华上下五千年细讲(中华上下五千年简介史)(12)

网络配图

6.烽火戏诸侯

周宣王死后,其子宫涅继位,是为周幽王。 当时周室王畿(wáng jī)所处之关中一带发生大地震,加以连年旱灾,使民众饥寒交迫、四处流亡,社会动荡不安,国力衰竭。 而周幽王是个荒淫无道的昏君,他不思挽救周朝于危亡,奋发图强,反而重用佞臣虢石父,盘剥百姓,激化了阶级矛盾;又对外攻伐西戎而大败。周幽王,为求褒姒(bāo sì)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各诸侯王的故事。烽火点燃后,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周幽王看见美人笑了很是高兴,此后又多次点燃烽火,戏弄诸侯王。屡次戏耍之后,诸侯们都不相信周幽王的号召,即使看见烽火燃气,也觉得是周幽王的戏弄,便不再听令出兵。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各诸侯因为此前的屡次戏耍也没有出兵相救,导致周幽王被杀,最终周幽王的儿子姬宜臼于公元前770年在申(今河南南阳北)即位,是为周平王。因国都镐京已遭战争破坏,而周朝西边大多土地都被犬戎所占,周平王恐镐京难保,于公元前770年在秦护送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在郑、晋辅助下立国;东迁后的周朝,史称东周。西周时期到此结束。

中华上下五千年细讲(中华上下五千年简介史)(13)

网络配图

三、礼崩乐坏战乱频繁: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 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晋,各诸侯相互征伐, 称为战国时代。

中华上下五千年细讲(中华上下五千年简介史)(14)

网络配图

周平王东迁以后,管辖范围大减,形同小国,而春秋时共有140多个诸侯国。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和兼并,天子不能担负共主的责任,经常要向一些强大的诸侯求助。在这情况下,强大的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诸侯对四夷侵扰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团结自卫。

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发生子带之乱,周襄王不能平,求救于晋文公,文公诛叔带,遂为伯而得河内地 。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襄王为晋文公所迫,于河阳践土会盟 。

周考王时,国势益弱,分为东周国和西周国 。

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秦国借道东周攻打韩国,周人两边都不敢得罪,左右为难 。东周国与西周国位于诸强国之间,不能同心协力,反而彼此攻杀 。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国为秦国所灭,同年周赧王病死,周亡。七年后,东周国亦为秦所灭 。

东周共传25王,历时515年, 这一时期是中国的社会制度剧烈转变的时期,以铁器的广泛使用为标志。

中华上下五千年细讲(中华上下五千年简介史)(15)

网络配图

1.齐桓公的雄图霸业

齐桓公,本名吕小白(?-前643年),姜姓吕氏 ,春秋五霸之首,与晋文公并称"齐桓晋文",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姜姓齐国第十五位国君。

齐桓公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齐国内乱后 ,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后即国君位 。

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齐国逐渐强盛。齐桓公于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见,是为平定宋国的动乱。后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便以周天子的名义率几国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此即为"九合诸侯"的第一次。前679年,各诸侯与齐桓公在鄄(juàn)地盟会,齐桓公从此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此外,齐桓公还灭了谭、遂、鄣等小国。

当时中原华夏诸侯苦于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齐桓公晚年昏庸,在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开方、常之巫等小人,最终于公元前643年9月12日(鲁僖公十七年十月乙亥)病死 。

中华上下五千年细讲(中华上下五千年简介史)(16)

源自网络

2.中原霸主晋文公

晋文公(公元前697年 -公元前628年),姬姓晋氏,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 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骊姬之乱时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晋怀公而立。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人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到周天子赏赐。 公元前632年,在城濮之战以少胜多,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 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公元前628年,重耳逝世。

中华上下五千年细讲(中华上下五千年简介史)(17)

源自网络

3.秦穆公任人唯贤

秦穆公(?-前621年),嬴姓,赵氏,名任好,雍城(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南郊)人。春秋时期政治家,秦国第九位国君(前659年-前62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秦德公少子。

公元前659年,秦穆公正式继位,继位后任用百里奚、蹇叔为谋臣,励精图治,击败晋国,俘获晋惠公,灭亡梁国、芮国、滑国等。秦穆公二十三年(前637年),帮助晋怀公回国即位,秦穆公二十四年(前636年),帮助晋文公回国即位,实现秦晋之好。秦穆公三十三年(前627年),秦穆公派兵攻打中原,经历"崤之战"和"彭衙之战"的惨败,东进之路行不通。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年),秦穆公向西发展,任用由余为谋士,逐渐灭掉戎人国家,受到周天子赏赐金鼓,继续攻打蜀国和关西(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辟国土千里,被周襄王任命为"西方诸侯之伯",称霸西戎,对秦国的发展和古代西部的民族融合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秦穆公三十九年(前621年),秦穆公去世,安葬于雍城(今陕西省凤翔县东南)。

中华上下五千年细讲(中华上下五千年简介史)(18)

源自网络

4.楚庄王一鸣惊人

楚庄王熊旅(?-公元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战国楚简作臧王),芈姓,熊氏,名(一作侣、吕),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庄王元年(前613年)到楚庄王二十三年(公元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

楚穆王十二年(公元前613年),穆王去世,庄王熊旅即位, 庄王即位时年龄尚不足20岁,国内矛盾重重,爆发了公子燮与公子仪的叛乱。在复杂的形势下,他采取了以静观动、以感辨奸的对策,表现出沉湎于声色犬马、不问政事的状况。三年后,他对楚国的政局和各类人物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他重用了伍举、苏从等忠直之臣,攻灭了前来进犯的庸国,使楚国的势力向西北扩展,任用孙叔敖为令尹,重视社会生产,发展经济,充实国力。

楚国在北林打败晋国军队后,郑国开始听命于楚国。为了争当霸主,楚晋之间进行了长时间的战争,双方互有胜负,楚国在楚庄王十七年(前597年)的邲之战中大获全胜。使楚国的声威大振,国势日强,而晋国在中小国中威信下降,失去了支配他们的能力。不久,楚庄王灭掉了萧国,又连续三年攻伐宋国,迫使宋国向楚求和。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实现了自己称霸的愿望。

楚庄王二十三年(公元前591年),楚庄王去世,谥号,葬于纪山。后世对其多给予较高评价,有关他的一些典故,如"一鸣惊人"等也成为固定的成语,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中华上下五千年细讲(中华上下五千年简介史)(19)

源自网络

5.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65年),姒姓,本名鸠浅,古时越国与中原各国语言不同,音译为勾践。勾践又名菼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荀子·王霸》认定的春秋五霸之一

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在檇李大败吴国军队。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 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越王勾践十五年(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以彰显武力率精锐而出。越王勾践抓住机会率兵而起,大败吴师。夫差仓促与晋国定盟而返,与勾践连战惨败,不得已与越议和。

公元前478年,勾践再度率军攻打吴国,在笠泽之战三战三捷大败吴军主力。公元前473年攻破吴都,迫使吴国国王夫差自尽,灭吴称霸,以兵渡淮,会齐、宋、晋、鲁等诸侯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迁都琅琊,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中华上下五千年细讲(中华上下五千年简介史)(20)

源自网络

6.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一生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家始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国家的祖先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中华上下五千年细讲(中华上下五千年简介史)(21)

7.三家分晋

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后来赵把范、中行氏灭掉后,公元前453年又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瓜分了晋国王室。

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灭亡了,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三国产生了。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同时也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了封建制度的确立,七雄兼并的战国序幕揭开了。

8.商鞅变法

春秋战国时期,是分封制崩溃、中央集权制确立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导致原有的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地主和农民两大对立的阶级产生。新兴军功地主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从而引起了社会秩序的变动。因此,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各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如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等。

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

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于是,便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

中华上下五千年细讲(中华上下五千年简介史)(22)

源自网络

9.苏秦合纵张仪连横

战国后期,秦国仗着强盛不断发兵进攻邻国,占领不少地方。其它六国都很害怕,想方设法去对付它。当时有一个人,叫苏秦(?-前284年),他提出"合纵"抗秦,意思是六国联合起来共同抗秦。因为六国位置是纵贯南北,南北为纵,所以称为"合纵"。

苏秦(?-前284年),己姓,苏氏,名秦,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早年投入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学成游历多年,潦倒而归。洛阳是当时周天子的都城。他很想有所作为,曾求见周天子,却没有引见之路,一气之下,变卖了家产到别的国家找出路去了。公元前334年开始,他到六国去游说,宣传"合纵"的主张,结果他成功了。第二年,六国诸侯订立了合纵的联盟。苏秦挂了六国的相印,成了显赫的人物。后来苏秦因为被人怨恨,被刺客刺死,至此"合纵"宣告彻底破产了。

张仪(?-公元前309年),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县王显乡张仪村)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早年入于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出山之后,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六国入秦。得到秦惠文王赏识,封为相国,奉命出使游说各国,以"横"破"纵",促使各国亲善秦国,受封为武信君。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死后,秦武王继位。张仪失去宠信,出逃魏国,担任相国。公元前309年,张仪去世。

两千多年来,苏秦和张仪一直被说成是战国合纵连横斗争中的对手,苏秦大搞合纵,而张仪坚持连横。但1973年出土的长沙马王堆汉基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却表明:苏秦的年辈比张仪晚,苏秦死于公元前284年,张仪死于公元前309年,苏秦的主要活动均在张仪身死之后。张仪在秦国任相时,苏秦还没踏入政坛。

10.屈原投身汨罗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他被后人称为“诗魂"。

屈原也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华上下五千年细讲(中华上下五千年简介史)(23)

11.奇货可居吕不韦

吕不韦(?-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 战国末年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

早年吕不韦到邯郸去做生意,见到秦国质子异人后大喜,说:"异人就像一件奇货,可以囤积居奇,以待高价售出"(成语"奇货可居"的出典)。后将异人带回秦国,扶植其成为秦庄襄王后,被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家有奴仆万余人。

庄襄王即位三年之后死去,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为相邦,尊称"仲父",权倾天下。太子政秦王年纪还小,太后常常和吕不韦私通。随着秦王政年龄越来越大,赵太后一直淫乱不止,吕不韦唯恐事情败露,灾祸降临在自己头上,就暗地寻求了一个名叫嫪毐的门客引诱她。太后听说之后,真的想在暗中占有他。吕不韦就进献嫪毐,假装让人告发他犯下了该受宫刑的罪。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有人告发嫪毐实际并不是宦官,常常和赵太后淫乱私通,受到嫪毐集团叛乱牵连,被罢相归国,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饮鸩自尽。

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包含八览、六论、十二纪,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史称"杂家"。

中华上下五千年细讲(中华上下五千年简介史)(24)

源自网络

12.毛遂自荐

战国时赵孝成王九年(公元前257年),秦兵攻打赵国,赵孝成王命令平原君赵胜到楚国去求救,平原君的门客毛遂主动自荐随同前去。平原君与楚王谈判半天没有成效,毛遂手拿宝剑走上宫殿,陈述利害关系,终于打动楚王出兵联合抗击秦国的侵略。魏、楚两国军队先后进抵邯郸城郊,进击秦军。赵国守军配合城外魏、楚两军出城反击。在三国军队内外夹击之下,秦军大败,损失惨重。王龁率残部逃回汾城,秦将郑安平所部两万余人被联军团团包围,只好降赵,邯郸之围遂解。

中华上下五千年细讲(中华上下五千年简介史)(25)

源自网络

13.荆轲刺秦王

荆轲(?-前227),战国末期卫国朝歌(今河南鹤壁淇县)人,人称庆卿,据说本是齐国庆氏的后裔,后迁居卫国,始改姓荆。卫人称他为庆卿,而到燕,燕人称他为荆卿。荆轲喜欢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曾游说卫元君,不为所用。后游历到燕国,随之由田光推荐给太子丹。

公元前228年秦国将军王翦灭赵后,俘虏赵王,占领了赵国大部分的国土,继而进军向北侵占土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兵锋直指燕国,燕国太子丹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秦国叛将樊於期首级及燕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是一块肥沃的土地)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临行前,燕太子丹等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好友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节拍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召见了他。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但最终行刺失败,被秦王侍卫所杀,荆轲就这样牺牲了。

中华上下五千年细讲(中华上下五千年简介史)(26)

源自网络

14.秦灭六国一统天下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铲除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集团,开始亲政,周密部署统一六国的战争。李斯、尉缭等协助秦王制定了统一全国的战略策略。

秦灭六国的战略有两个内容,一是乘六国混战之际,秦国"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秦王政采纳了尉缭破六国合纵的策略,"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 ,从内部分化瓦解敌国。二是继承历代远交近攻政策,确定了先弱后强,先近后远的具体战略步骤,李斯建议秦王政先攻韩赵,"赵举则韩亡,韩亡则荆魏不能独立,荆魏不能独立则是一举而坏韩、蠹魏、拔荆,东以弱齐燕" 。

这一战略步骤可以概括为三步,即笼络燕齐,稳住楚魏,消灭韩赵,然后各个击破,统一全国。在这种战略方针指导下,一场统一战争开始了。

从公元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0年的时间,先后按顺序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国家,即秦朝。秦朝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中华上下五千年细讲(中华上下五千年简介史)(27)

源自网络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内史腾率军长驱直入韩国,俘虏了韩王安,在韩国故地设置了颖川郡(郡治在今河南禹县),韩国宣告灭亡。

公元前228年,王翦大破赵军,攻克邯郸,俘获赵王迁,占领赵国本土。公元前226年,秦军攻占燕国国都蓟城(今北京市),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往辽东。 公元前225年,王贲率领10万大军去攻打魏国。魏王假投降,不久被杀,魏国灭亡。 公元前223年,王翦与蒙武合攻楚都寿春,俘获楚王负刍。次年王翦又率军渡过长江,平定了楚国的江南地区,降服百越之君。楚国宣告灭亡。

公元前222年,王贲奉命攻伐燕国在辽东的残余势力,俘获燕王喜,燕国彻底灭亡。公元前221年,王贲率秦军从燕国边界南下进攻齐国。齐王建入秦投降,齐国也被纳入秦国的版图。

中华上下五千年细讲(中华上下五千年简介史)(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