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荷,我不能用“难吃”来定义它,但它绝对是一种味道极其特别的蔬菜。

对于国内大多数尤其是北方的朋友来说,都相当陌生,其名声远不如味道令爱它的人大快朵颐,令恨它的人闻风丧胆的折耳根(鱼腥草)。

但如果你之前从未见过阳荷,却又“有幸”吃到它又恰巧是生嚼时,你会发现,世间竟真有此物,能与味道“直冲脑门”的折耳根一战。

如何挑选阳荷(名声虽不如折耳根大)(1)

相遇阳荷

我与阳荷的第一次相遇在产茶大县湖北省鹤峰。

时间距今已过去许久,说实话林下生长的阳荷对我味蕾和精神的刺激,远比满山清甘的鹤峰茶要深刻许多。

因为从事农业,吃阳荷之前,我对它是有一定了解的,知道它营养丰富也晓得它诸多功效甚至了解它的植物文化底蕴传承。

所以我才在当地朋友鼓动我吃下新鲜阳荷时,没有一丝防备,这事也印证了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如何挑选阳荷(名声虽不如折耳根大)(2)

原谅我文字功底的不足,我实在是无法用几个或几行字来形容彼时吃下新鲜阳荷的感受,只是记得嚼一口马上吐出后自己挤在一起的五官,以及当地朋友笑到面部扭曲眼含泪花。

此后才知道,不是深爱阳荷的当地人,也难以承受新鲜阳荷的味道。

饭时,桌上有阳荷炒的腊肉,我本想着不动一筷。

但未见我之前吃相,与我同来鹤峰的北方朋友,竟是大快朵颐吃得津津有味。

若不是亲眼见当地人把阳荷切好放入锅中,我都觉得炒腊肉的和我生嚼的不是一种东西。

当地朋友笑劝到:炒熟后的阳荷,味道清爽,世间美味。

最终我还是没忍住动了筷,说实话味道确实没有那么激烈了,可以接受,但对于我来说仍是没有吃出津津有味。

如何挑选阳荷(名声虽不如折耳根大)(3)

腌阳荷

对于我来说怎么吃都难以接受的折耳根火了,炒熟后我能吃下,北方同事能吃得津津有味的阳荷,不该被埋没。

所以今天愿从多个角度带大家认识认识营养丰富,食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潜在经济价值突出的阳荷。

别称数不清,正名叫“蘘荷”

阳荷在我国分布非常广泛,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福建、贵州和四川等地均有野生分布。

因为分布范围较广,又长期是山间野菜的身份,因此别称多到数不清,比如洋火姜、茗荷、洋合、羊藿、山姜、野阳合、莲花姜、观音花、野老姜、土里开花、洋河、阳荷笋等等,在不同地区所指的基本都是阳荷。

如何挑选阳荷(名声虽不如折耳根大)(4)

阳荷是较为统一的一个名字,但若根据《中国植物志》来讲,阳荷并非正名。

它的正名应该是蘘(rang)荷,因为不论是从古代留下的文献传承还是植物特征上讲,产地常食的和当前人为种植的都是蘘荷(Zingiber mioga (Thunb.) Rosc.)。

而蘘荷的通俗名阳荷,在植物志中指的其实是另一种和蘘荷同科同属的“兄弟”植物。

它与蘘荷非常相似的同时有明显的区别,区别在于蘘荷开黄花,阳荷(Zingiber striolatum Diels)开紫花,植物志中的阳荷也可以食用。

如何挑选阳荷(名声虽不如折耳根大)(5)

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的“下原蘘荷”(江苏)和“西畴阳荷”(云南)都开黄花,是蘘荷(Zingiber mioga (Thunb.) Rosc.)。

至于为啥通俗称呼时,阳荷要比蘘荷响亮,我个人认为可能是方言的误读。

另外植物志中的阳荷也能吃,味道差不多,地理位置上又存在交叉分布,因此也不能完全排除吃的本来就是植物志中的阳荷。

所以我并不是想把大家拧过来,只是给大家讲清这么一件事,接下来我还是用通俗名阳荷来称呼它(强调一下下文的阳荷指的就是植物志中的蘘荷了)。

如何挑选阳荷(名声虽不如折耳根大)(6)

口齿留香和直冲脑门的味道来自阳荷花序苞

阳荷(蘘荷)姜科姜属多年生植物,株形与生姜相似,高0.5——1.5米;根茎淡黄色,可入药;叶片绿色,长20厘米左右。

椭圆形穗状花序,长5-7厘米,花期8——10月(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开黄花;果实10月后成熟(不同区域存在差异),熟时裂成3瓣,果皮里面鲜红色;内有白色假种皮包裹的黑色种子。

我们吃的部分就是阳荷的嫩花序,口齿留香也好直冲脑门也罢!

其实阳荷的花序颜色有两种,紫色居多,绿色较少,貌似只有江苏南通有绿阳荷。

据说绿阳荷比紫阳荷吃起来更嫩,但我没有吃过不好下定论。

如何挑选阳荷(名声虽不如折耳根大)(7)

阳荷地地道道的中国植物

除“阳荷”外,不少地区还把它叫做洋火姜,因为日本人很喜欢阳荷,并且把它推到了一个相当高的位置。

所以国内有个别宣传,说是洋火姜原产日本,清朝时期才传入我国,依据就这个“洋”字,外来的植物才称“洋”嘛。

但事实上阳荷的“洋火姜”别称的来源其实是因为它刚发芽的时候像“洋火”,指的并不是由外引种。

阳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植物,我能查到最早记录阳荷的文献应该是《周礼》,距今至少已有2000——3000年的时间。

如何挑选阳荷(名声虽不如折耳根大)(8)

记载内容却不是用来吃,而是用来限制蛊毒的植物。

“庶氏掌除毒蛊,以攻説禬之,嘉草攻之。蘘荷与茜,主蛊为最也。”

咱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蛊,不好断定真伪,用现在的思想来说,可能是因为阳荷可以驱虫,它生长过程中一般不会遭遇虫害。

到西汉时刘向所著《名医别录》中就将蘘荷列入了菜部中品,可见刘向的口味也比较特殊。

如何挑选阳荷(名声虽不如折耳根大)(9)

再而后,蘘荷就入了药,被众多药学典籍收录,具体药性我就不说了,大家自己查吧。

到了近现代阳荷就成了家乡的味道,当然不是所有人的家乡味道,毕竟即便是产区也有受不了阳荷味道的本地人。

当前不少地区开始将其产业化,阳荷能吃、可入药,还可以提取天然红色素和精油,经济价值相对可观。

写这篇文章无他,就是想让大家认识下阳荷,如果你感兴趣的话,不管你是北方还是南方人可以都尝试一下。#头号周刊#

如何挑选阳荷(名声虽不如折耳根大)(10)

喜欢有关三农,农业、种植、农村生活、植物科普等类型的文章,那请关注、点赞头条号@依农看天下会把我了解的、学到的、看到的持续分享给大家

原创不易,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赘述不详,欢迎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