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贵州威清卫朱氏考》原文于2019年9月2日发表于新浪微博,因新浪微博停止运营,特转于今日头条。

朱光荣

谱者“尊卑之分,亲疏之别,老幼之序,生死之载,有利于溯源追本,承先启后,认祖归宗,明血统,别婚姻,助于团结之义也”。是谓:“一国不可无史,一地不可无志,一族不可无谱”。史可知古今,志可明衍变,谱则可辨枝系、昭亲睦、别长幼。家无谱犹如国无史,国无史则纲纪混淆,家无谱则宗枝紊乱。知国史则知兴衰,知家谱则唇齿亲爱。这也是我们要修谱的原因所在。保留好族谱,就是留住根。家谱在历史长河中,由于经历战乱、动荡等情况存留下来的已经是片羽吉光。家谱由于年代久远,有的资料匮乏,难以考证,有的由于战乱或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族人流离失所,致使资料断代不齐,给后世续修带来了很大的困惑。但在互联网的今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各地宗亲、地方志和保留的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如:中国明朝档案总汇、贵州通志(万历志、嘉靖志、乾隆志、民国志)、黄平志(嘉庆志、民国志)、民国清镇县志稿等文献,里面均找到了有关威清卫朱氏先祖的记载,于是反复和《朱氏家谱》对照,总算是历经风雨,修正了家谱中明显的错误,补全了断代的世系,使世序相承、沿袭不紊,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家谱中的不逮之处。现在,我们就在修谱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修正之处写出来,给关心朱氏家族的宗亲们做交流,不当之处,请多指教。

一、关于有明朝威清卫朱氏源头

云贵高原,世代居住着少数民族。黔西滇东以彝族为主,黔西南以布依族为主,黔东南等地有苗族等兄弟民族。明朝洪武初年,为了统治云贵,则实行土司制度,也就是朝庭封给某个少数民族首领为“土司”,只要服从朝庭,官职允许世袭,代代相传。这种土司又称为“土官”。土官拥有很大的权力,集政权、兵权于一手。 在贵州,鸭池河以西称为水西,为安氏土司,下有13则溪48目;鸭池河以东为宋氏土司,各管区域很广。

明洪武四年(1371年),合水西安氏、水东宋氏二土司地置贵州宣慰司。是年底,又置贵州卫指挥使司于宣慰司城西。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颖川侯付友德率30万大军征讨云南,为遏制水西势力。

明洪武十五年,即1382年,在平定了云贵高原的叛乱后,为了避免这里再次成为中央的权力真空地带而重蹈历史覆辙,朱元璋决定屯兵驻守,威慑四方。这个决定改变了数十万人的命运,来自江南、中原的军队沿着横贯云贵高原的咽喉要道次第布防, 建立卫所,按照明军的编制驻扎下来。这一军事行动被称作“调北征南”。

朱元璋调北征南后,更加完善了土司制度。明军在贵州建立了卫所,在卫所任职的官,均是随军而来的外省军人,外省军人当官有一定期限,时而在云南,时而在贵州,如:威清卫朱暹,征云南麓川,镇守贵州威清卫前所;威清卫朱昭,在普安、乖西清水江、威清卫等地都留下征剿蛮贼的身影;威清卫朱永年,时而在云南沾平任参将,时而参加贵阳保卫战,时而镇守威清卫;这种流动任职的官称为“流官”。流官代表着皇权的旨意,必须为朝庭服务。流官必须控制土官,土官若有反叛行为,卫所的军队就实行镇压,废除土官的职务。清镇地区属贵州宣慰司辖地,处于贵州卫于水西亲辖地的边缘。

洪武十七年(1384年)班师时于清镇驻军6000余户,洪武二十一年置威清站(今清镇新华路)。二十三年(1390年)建威清卫,焦琴任威清卫首任指挥,开设卫所,洪武二十六年(1394年4月)开始督修威清卫城池,辖前、后、左、中、右五个千户所,每所领十屯。

据《武职选薄》记载,威清卫朱姓军户来自三个地方,庐州府、安吉县和海盐县,其中二个是武职,一个是充军。

庐州府朱氏:朱禧,庐州府合肥县人,(至正十四年)甲午年(1354年)归附。(至正十八年)戊戍年(1358年)充旗手。洪武二年(1369 年)充总旗,二年除百户。四年(1372 年)授世袭。二十二年(1389 年)升世袭副千户。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三月,由西安右护卫后所钦调威清卫前所。

安吉朱氏:朱贵,安吉县人,丁酉年从军,甲辰年充小旗,洪武四年併枪,钦除所镇抚,十年钦授世袭。其子朱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复职威清卫左所世袭所镇抚。

海盐朱氏:朱子贵,海盐县人,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发威清卫威清站充军。

明朝贵州威清卫朱氏考(明朝贵州威清卫朱氏考)(1)

明朝贵州威清卫朱氏考(明朝贵州威清卫朱氏考)(2)

明朝贵州威清卫朱氏考(明朝贵州威清卫朱氏考)(3)

其中朱禧为威清卫第一大朱姓,绵延至今,已有650余载。岁月沧桑,风云变幻,族中之人几经战乱,玩强地生存下来,并越发的根深叶茂,后人主要集中在清镇市辖区,如杨家庄、田家冲、云归村、暗流乡等地。

安吉县朱氏和海盐朱氏,在威清卫(今清镇)明朝后期没有了记载,同时我们现在也没有收集到相关后人信息。

二、关于庐州府朱氏入黔始祖朱陆和朱禧

1、《武职选薄》中记载的庐州府朱氏入黔始祖

《武职选簿》明代兵部武选清吏司修造于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后又于万历、天启、崇祯年间补入,明朝对于卫所武官的管理,最基本的原则是施行世袭制度。《武职选簿》是记录明代武官家族世袭过程中,资格审查的官方文书。武官家族各辈姓名、籍贯、年纪、武官除授年月、职务、从军归附来历、征讨地方、杀获次数,受赏名目,升授职役、调守卫所、犯罪记录均记载于文书之中。因此给我们查询家族信息带来了福音。在中国明朝档案总汇60分册之《武职选薄》威清卫中记载了当时朱伋家族入黔的时间和家族世袭情况,如图所示。

明朝贵州威清卫朱氏考(明朝贵州威清卫朱氏考)(4)

一辈朱禧→二辈朱庸→三辈朱辉→四辈朱暹→五辈朱昭→六辈朱经→七辈朱伋→八辈朱嘉臣→九辈朱永年→十辈朱乾清。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辈序只按照承袭的次数,并不考虑实际辈份,如朱庸和朱辉的同父异母的兄弟,不是父子关系,这是大家阅读时要注意的。朱禧正式钦调入黔时间为洪武二十五年三月。

2、万历《贵州通志》中记载的入黔始祖

明万历《贵州通志》(简称万历志),原刊本为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所刻,现仅藏于日本尊经阁文库,为宇内唯一。该书现在通行使用的只有1991年书目文献出版社以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馆藏日本原刊本缩微胶卷为底本影印出版的十六开本。是对贵州进行文史研究、地方志编纂等极其重要和可以引用的重要历史文献。在万历《贵州通志》卷五,第118页,记载了威清卫职官中,有威清卫庐州府朱氏入黔始祖朱禧的记载(如图):

明朝贵州威清卫朱氏考(明朝贵州威清卫朱氏考)(5)

朱禧:直隶合肥县人,洪武三年功升副千户,调本卫,正统四年四世孙(朱)暹升正千户,弘治十八年五世孙(朱)昭升指挥佥事,沿嘉臣袭。

朱禧洪武三年功升副千户,调威清卫时间没有交待,结合前文,知道是洪武二十五年调威清卫。朱昭弘治十八年升指挥佥事时间和上文《武职选薄》中的时间是吻合的。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四世孙(朱)暹,实际上是四辈(朱)暹,在上面的《武职选薄》中讲过,一辈朱禧→二辈朱庸→三辈朱辉→四辈朱暹→五辈朱昭→六辈朱经等,辈次是指承袭的次数,不是实际辈份,因此这里的四世孙(朱)暹,实际上是朱禧的孙子,也就是三世孙,朱昭是四世孙。

3、暗流朱氏家谱记载的入黔始祖朱陆

暗流朱氏家谱是贵州威清卫庐州府朱氏家族仅存的朱氏家谱,存于贵州省清镇市暗流乡朱有静家。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三月,由于家谱被大火焚毁,朱大坤(我爷爷)往返清镇和暗流河召集族人,请袁伯轩誊写的《朱氏家谱》。谱中录入了清朝道光四年(1824年)为入黔始祖朱陆立碑的碑文,碑文如下:

窃以物莫不有所生,而人亦不可忘其本,如吾始祖朱陆公系南京庐州合肥县人氏,自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开辟贵州,奉命来黔征讨镇远思南等处,浩封武略将军,至十六年又奉命镇守威清卫,既没,以葬于旗山地焉(当地名旗山坡),至今十有余年(此处家谱录入时把代错写为年,故正确应为:代)矣,培修宗庙,庶民有祖茔,吾族虽微岂无人孝子孝孙,以上众族捐资以作祭奠,庶先灵可以永慰于九泉,而子孙亦赖此世守不坠矣以上众族捐资以作祭奠庶先灵可以永慰于九泉,而子孙亦赖此世守不坠矣……。

大清道光四年(1824年)甲申仲春二十五日谷旦(谷旦就是吉日的意思)公立此碑。

明朝贵州威清卫朱氏考(明朝贵州威清卫朱氏考)(6)

民国《清镇县志稿》记载:朱陆,洪武时,奉命证讨镇远思南,以功封武略将军。同时也记载了镇守威清卫明武略将军朱陆墓,在县城东旗山坡。

家谱中说:至十六年奉命镇守威清卫(置卫前为威清驿),既没(既没:是指去世以后),葬于旗山坡。

有族人这样解释:到洪武十六年奉命威清卫,同年去世后葬于旗山坡,这是错误的,正确的应该为:到洪武十六年奉命镇守威清卫,后来去世以后,葬于旗山坡。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庐州府记载的入黔始祖出现了两个名字朱禧和朱陆,他们是什么关系呢?我们往下看

4、武职选薄、万历《贵州通志》和朱氏家谱对比简表

明朝贵州威清卫朱氏考(明朝贵州威清卫朱氏考)(7)

我们从表中可以发现:《武职选薄》和万历《贵州通志》记载的入黔始祖为朱禧,《暗流朱氏家谱》则为朱陆。在家谱中,明朝记载了六辈人,明朝(1368年-1644年)在位276年,显然由于年代久远、战乱不断,导致次序颠倒、断代等现象。通过相互校对,总算是历经风雨,修正了家谱中明显的错误,补全了明朝断代的世系,使世序相承、沿袭不紊。

明朝贵州威清卫朱氏考(明朝贵州威清卫朱氏考)(8)

从上面两张表格,我们可以看到威清卫朱氏入黔始祖最早为浙江海盐县朱子贵,洪武二十二年发配威清站(当时还没有威清卫)充军。其次为庐州府合肥县朱禧,洪武二十五年由西安右卫后所钦调威清卫前所。第三为安吉县朱,洪武二十九复职威清卫。

暗流朱氏家谱记载庐州府合肥县入黔始祖为朱陆,为军职,封武略将军,至十六年奉命镇守威清卫,《武职选薄》记载庐州府朱氏入黔始祖为朱禧,威清卫庐州府朱氏只此一家,同时朱陆和朱禧镇守威清卫时间一致,同时我们也还有另一种猜测:朱陆的“陆”和朱禧的“禧”的繁体字由于风化原因,导致字体看不清晰,后人把禧看成了陆。通过史料和家谱对比,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朱陆和朱禧是同一个人。

综合上述资料:朱禧入黔时间为洪武八年,征讨镇远、思南等处,洪武十六年奉命镇守威清驿,洪武二十三年威清驿置卫,即威清卫。洪武二十五年,朱禧正式由西安右护卫后所钦调威清卫前所。洪武三十一年九月朱禧退休,由嫡次男朱庸袭威清卫前所副千户。

三、关于明怀远将军朱辉墓

前文已经知道,朱辉是朱禧第三子,朱贵的弟弟,朱庸庶弟,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正月袭授威清卫前所世袭副千户。 在民国《清镇县志稿》卷三 杂记中有记载,明怀远将军朱辉墓,在城东旗山坡(去世于宣德元年,即1426年)。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城市建设需要,迁至清镇市百花湖太平哨附近。

明朝贵州威清卫朱氏考(明朝贵州威清卫朱氏考)(9)

碑文如下:诰封怀远将军朱公讳辉之墓,男:朱鼎臣、朱嘉臣、朱良臣、朱明臣;孙:朱永铸、朱永年、朱永圣;曾孙:朱乾德、朱乾临、朱乾清、朱乾福、朱乾祯、朱乾建,同祀;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孟春月吉日立。

根据史料,我们整理了明朝威清卫庐州府朱氏简表(如下表所示):

明朝贵州威清卫朱氏考(明朝贵州威清卫朱氏考)(10)

从表中我们发现:

朱辉,宣德元年即公元1426年去世。

朱嘉臣,生于嘉靖三十五年,即公元1556年。

朱永年,生于万历二十一年,即公元1593年。

朱乾清,生于万历四十三年即公元1615年。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朱辉碑文中:曾孙乾字辈不可能穿越百年到达清朝嘉庆年1812年来立碑,这显然是后世子孙为祖先立的碑记,当时由于年代久远,时间也过百年,国家动乱不堪,族人在追寻祖宗世系出现了紊乱是很正常的。

另外:明崇祯庚辰年(1640年)朱永年给曾祖朱经立碑也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明朝贵州威清卫朱氏考(明朝贵州威清卫朱氏考)(11)

碑记:诰封招勇将军祖考朱公讳经、太淑人祖妣高氏,任云南沾平参将曾孙永年祀,崇祯庚辰年公同重立。

崇祯庚辰年为公元1640年,这一年,朱永年47岁,朱经原墓在清镇城东旗山坡,新中国成立后,迁至清镇115地质队)。

注:太淑人:命妇名号。明置。以封正、从三品官员之母、祖母。朱经为威清卫指挥同知,从三品,封昭勇将军,因此曾孙朱永年给曾祖母立碑称曾祖母为太淑人。

因此:正确的碑记应该为:

明诰封怀远将军朱公讳辉之墓,五世孙:朱鼎臣、朱嘉臣、朱良臣、朱明臣;六世孙:朱永铸、朱永年、朱永圣;七世孙:朱乾德、朱乾临、朱乾清、朱乾福、朱乾祯、朱乾建;八世孙:……九世孙:……同祀;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孟春月吉日立。

附:明朝武职勋禄阶表

明朝贵州威清卫朱氏考(明朝贵州威清卫朱氏考)(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