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01 17:38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陈逸清

智能电视怎么方便老人看(智能电视对老人真的)(1)

最近,王萍有点郁闷:半个月前从老家来杭州的婆婆提出,想提前回家。

眼看就要过年了,本打算一起在杭州大团圆,结果闹了这么一出。王萍做了好久的思想工作,婆婆才吞吞吐吐说出原因:家里的电视不会用。每天王萍和丈夫去上班,剩下婆婆一人在家,没了主要消遣,再加上人生地不熟,“好像关在笼子里”。

王萍实在没想到,家里的点播电视给婆婆带来那么大的困扰。事实上,和王萍婆婆有相同问题的还真不少。之前,“智能电视对老人不太友好”一度冲上微博热搜,你家老人会用智能电视吗?

难住的不止是老人

生产电视的商家可能永远都不知道我们为了一家人看个电视做出了多大的努力:

@沒有花的花枝丸:我已经帮我爷爷按遥控按了3年了,每天都要给他按,老人记不住繁琐的操作。

@沉影Light:我想到这件事非常难过。虽然给外公外婆开通了点播服务,但他们不会用。有时候连电视都打不开,我每周去他们家玩都要教他们用,还画了好几回流程图。

@栗子精的无情岁月:我教了我奶奶好几个月了,她碰巧了才能打开自己看会电视,有时候按错了她就失望地关上电视了。

@Ac218:我每次都是和我妈视频,让她切换摄像头拍遥控器,遥控她按遥控。

开电视靠运气,选频道看人品,电视不仅难住了老人,也难住了我们这些青少年:

@我是你白夜学姐呀:我超想吐槽这个!元旦回家想煮碗面看跨年演唱会,结果面糊了都没按出来电视!

@隔壁家老王凯凯王:我也搞不明白,最近在看《大江大河》,开播前还专门打电话问了安装机顶盒的师傅。

想尽尽孝,给家里买个新电视的我被要骂:

@小松菜麦:我爸也不会开,买了个新电视被骂了,觉得我买一个他不会用的,都是花里胡哨的功能。

没办法,被电视淘汰的我们只好选择不看电视:

@韩稀饭_启航归来遇见:直接放弃看电视的我……已经五六年没看电视了。

从旋钮到两套遥控器

小的时候,一家老小围坐在14寸黑白电视机前,目不转睛盯着电视讨论剧情。那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只是旋转电视机右侧的旋钮来更换频道和调节声音大小。

后来,频道多了,旋钮变成遥控器。再后来,为了保证通讯质量,电视多了机顶盒,一套遥控器变成了两套。

现在,为了丰富观看体验,电视开始有了自己的操作系统,各种电视盒子也开始多了起来。本来几个按键就搞定的事情,现在需要至少两个遥控器。

张先生是个孝子,怕老人看电视口味不一样,特地在母亲的卧室装了一台智能电视,结果老人用不惯,电视机上老早落了灰。现在,张先生的母亲看剧直接捧个平板电脑,电视机成了摆设。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老年人都排斥智能电视。

陈女士的父亲今年76岁,智能电视用得非常溜,“我每次看电视都是他们给调的。”两年前,陈女士给家里电视连上了小米盒子,老两口倒是适应得很快,去年又换了一台微鲸智能电视。陈女士感叹自己都搞不定的多个遥控器操作,老两口倒是玩得很顺。

罗欣家也是两年前换了3台智能电视机,花了一个星期教父母怎么用,终于上手了。“老人觉得没有广告看电视剧原来这么爽!”用惯智能电视后,老人对家里的网络要求就加强了,“有时候放不出来,就知道网络不好,会跟我说,‘网络搞一搞’”。

人工智能未来可期

据了解,人工智能电视在未来几年会全面占领彩电市场。

所谓“人工智能电视”,可以理解为搭载了智能音箱的智能电视。它最基础的功能是语音识别,对着电视机说句话,可以替代遥控器。比如,对电视机说出电视剧名、节目频道或者关机,电视机就会能自动跳转。如果不想更换电视,原则上,给家里的智能电视搭配一个智能音箱,也能实现市面上人工智能电视最基础的功能。

目前,在杭州市区某家电卖场,人工智能电视的比例已经超过30%。价格上也有很大优势,比如创维的一款55寸人工智能电视,售价4700元左右,仅比同样尺寸的智能电视贵了几百元。

当然,人工智能电视市场也不全是一片叫好的声音,随着技术和产品设计的进一步提升,人脸识别等技术开始被引入,就像是新技术应用到传统硬件中,初期难免会有噱头大于实际的情况。

人工智能电视的另一个痛点在于,在方言识别上的缺失。

网友@vivi在网络上吐槽自己的亲身经历:虽然可以声控,但电视听不懂我爷爷奶奶的上海普通话啊。

的确,声控主意是挺好,但也得贴近生活,普通话能识别,方言也得跟上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