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人际交往心理学15个细节?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际交往心理学15个细节(攀比心理能让你收获爱情)

人际交往心理学15个细节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成年之后,特别是在18到25岁这一阶段,人们的主要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对于爱情的需要是我们的基本需要,但他认为爱情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为我们进入社会奠定基础。

人们进入社会之后的满意度,很大程度上都受到爱情的影响。不妨看看我们的身边,“单身狗”回家就只能刷剧、玩游戏、躺尸,而有男女朋友的人无疑有着更为丰富的生活。

他们可以去看电影、喝奶茶、散步、唱歌,亦或是一起做一桌子的菜,不管怎么说,后者都有着更强烈的幸福感。

这种幸福感能够激励人们努力工作,让辛苦地打工人有个盼头,回到家看见的不再是残羹冷炙,而是爱人的笑容。

心理学中,人际吸引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喜欢。爱情是典型的人际吸引,朋友之间亦是如此,如果不能接纳对方的价值观,和对方在一起感到很无趣,朋友便无从谈起。下面我们以爱情为例,为大家揭示其背后的原理和动机。

在马斯洛看来,爱同归属感一样,都是人们的基本需要,换言之,你生来就有对爱的渴望。

小时候,你渴望父母的关爱,饿了想要吃东西,寂寞了想要妈妈陪伴,你的一切依恋行为都是渴望被爱的体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的生理机能逐渐发育成熟,于是你产生了对异性的兴趣。

一方面,性本能驱使着你追求爱情,另一方面,你渴望摆脱对父母的依赖,也想要逃离他们对你的控制,于是你希望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另一个人身上,并和他建立最亲密的关系。

因此,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让你第一次对爱情产生如此强烈的欲望,而这种欲望又区别于儿童期对父母的爱。

当你成年之后,你谈起了恋爱,你逐渐意识到爱情被你过分理想化了,并开始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在争吵与分手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能够理解对方的感受。

当你结婚生子之后,爱情已然归于平淡,激情消退,你所在乎的不再是另一半,而是老人和下一代。

总之,你之所以渴望爱情,是因为爱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不同时期的爱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另一方面,性本能驱使着你追求爱情,并与爱人发生关系,这是一种原始的生物本能。

此外,将爱情过度理想化也是很多青少年追求爱情的原因,他们偷尝禁果,体验初恋的滋味,但很少能走到最后,最终只能成为苦涩又甜蜜的回忆,随风而逝。

爱情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但爱情仅是人际吸引中的一种表现,下面我们来讨论人际吸引,之后大家应该能对爱情有自己更深的理解。

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相互吸引呢?

或者换一种问法,你为什么想要或者必须进行人际交往?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都想要确立自我价值,这通常通过积极的自我评价来实现,即如果对自己评价很好,那么个体就会体验到积极的自我价值感,反之则会变得自卑、自贬

很多自杀的人之所以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与他们自我价值等不到确立密切相关,试想,当一个人感到自己被全世界抛弃时,那么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很多时候并非他不想坚强,而是这个社会剥夺了他作为一个人的所有价值。生活中也是如此,当你被陌生人辱骂时,你为什么会感到怒不可遏?

因为对方伤害了你的自我价值,这与人们确立自我价值的倾向是相违背的,于是你打算反击,但这又会伤害到对方的自我价值,最终形成“你骂一句他骂一句”的局面,导致恶性循环。

有句话说得好: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退让并不意味着认怂,它只是让你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方式思考问题,从而达到你的目的。

如何获得积极的自我评价?

前面提到过,想要确立自我价值,就必须获得积极的自我评价,那么这种评价从何而来?从心理学角度看,社会比较是自我价值确立的首要途径。

顾名思义,社会比较就是让你在社会中与他人进行比较。例如,学生想要确立自我价值,他就必须在班级中通过考试来实现,如果成绩优于他人,自然能够确立自我价值。

而在工作中,如果人们发现自己得到上级唯一的青睐,或是工资普遍更高,也能确立自我价值。

总之,只有当你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占得上风,你才能够确立自我价值,如果你发现自己什么地方都不如别人,你就会感到非常焦虑,认为自己没有任何用处,如果劣势过于明显,甚至会让你走上自杀的道路。

如果在自我价值、社会比较和人际交往之间建立某种关系,则是自我价值→社会比较→人际交往。换言之,每个人都想要确立自我价值,这激励着他们与他人进行比较,最终引导他们进行社会交往。

正是因为存在这样一个路径,人们才会有与他人交流的欲望,才会想要对别人好,也想要得到对方的回报。这为人们追求爱情提供了可能性,如果人仅仅依靠自己一个人就能存活,那么爱情便不复存在。


关于社会比较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们比较的对象通常是那些与我们状况相近的人,换言之,如果对方远不如你,或者远胜于你,那么你一般不会将他们作为比较对象。

例如,你为公司赚了一大笔钱,公司决定给你分红,那么你会选择那些工作中碌碌无为的同事进行比较,而不会选择马云作为比较的对象,更不会选择那些连饭都吃不饱的乞丐来比较。

这一结论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启示意义。小时候,我们会因为得到一个玩具而高兴好几天,而如今,我们的“快乐阈限”似乎越来越高,以至于任何积极的刺激都无法让我们开怀大笑。

生活的压力让我们疲惫不堪,我们也变得愈发贪婪,得不到的就拼命去争取,得到了又想要更多,无尽的欲望驱使着我们成为生活的奴隶,却忘记停下来欣赏沿途的风景。

人们不甘现状,注意的点永远放在那些厉害的人身上,羡慕他们的豪车别墅,眼馋他们幸运的人生,这种心态最终只会让我们自取灭亡。

自我价值和社会比较的知识告诉我们,为了让自己好好活下去,我们都应该选择与自己相近的对象进行比较,而不应该好高骛远,也不能自傲自大。

当你感到不如别人时,不妨多进行下行比较,你会发现原来你的生活并没有那么糟糕,饭还得吃,生活也得继续过。

关于社会比较,人们通常认为,“比较”的内容包括成绩、成就、外貌、经济等等,在生活中的确如此,然而社会比较还有着更深层的含义,即对行为的比较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信奉“枪打出头鸟”,所以我们的社会文化要求我们保持内敛、低调,因此在社会比较中,当我们对情境感到无法控制时,一般都会将自己与他人的行为进行比较。

例如,当你进入了一家新的公司,你不知道同事之间的关系如何,也不清楚一些规章制度,于是你必须要去观察其他人的行为举止,以此作为你的行为定向。

这其实就是一种控制环境的倾向,通过社会比较,你逐渐变得和群体中的其他人一致,从而减轻自己的焦虑感。

从这一方面来看,社会比较下的攀比心理,是促使你去追求爱情的根本原因。

当你初来乍到,你必须要找到一个同伴,为你分担由其他人所带来的社会作用力,这时,你会倾向于寻找什么样的同伴呢?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是怎样的人,你就会找怎样的人交朋友。例如,你性格开朗,那么你绝对无法忍受和一个“闷葫芦”在一起,假如你性格内向,你自然也对那些“自来熟”避之不及。

这一切都是你比较行为的表现,比较行为不仅能够让你快速熟悉环境,还能减轻你的焦虑和压力,其本质就是一种适应社会的过程。

前面我们谈了爱情、自我价值、社会比较和人际交往,实际上都是围绕着一个词——人际吸引而展开的,人与人之间的吸引是如此得普遍,除了这些概念,安全感也是人际吸引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密室逃脱受到年轻人的普遍欢迎,然而玩家们都是成群结队前去体验,没有人想独自面对未知的恐怖。

心理学称之为生物安全感,即一种来自群居动物的安全本能,只要当他们与同伴在一起时,才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危险。

当你夜晚一个人在家时,如果听到厨房有怪异的响声,你会感到非常害怕,如果此时你的父母或朋友突然回来,你就会感受到强烈的安全感,哪怕只是一个电话,就能让你好过许多。

社会作用力理论也能够解释这一现象,当一个人面对危险时,他所体验到的恐惧感是百分之百,多一个人,这种感觉就会减半。

此外,当一个人处于群体中,人们的情绪会互相“传染”,这是情绪的信号功能在起作用,当你看到别人能够冷静应对时,你也会有同样的感觉。

总之,这种来自原始本能的安全需要促使着我们去进行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能够相互接纳、相互喜欢的重要原因。不仅如此,当你一个人在家待久了,你会逐渐产生一种隔离感。

例如,疫情期间,无数人被迫在家隔离,有的是一家人,可有的只能独自生活。隔离时间越长,他们与人交往的欲望就越强烈,有些人还因此出现了抑郁症状。

与上面所说的安全需要不同,这种社会安全感的需要仅仅依靠别人的陪伴是无法满足的,只有当他感到被关心、被在乎、被需要的时候,他才能够走出抑郁的阴影,重新恢复正常。

本篇文章为大家讲述了人际吸引,阐明了人们渴望爱情的原因以及爱情产生的可能性,同时为大家介绍了社会比较以及安全感,它们都是人际吸引的原因。

相信看完这篇文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你眼中变得更加透明,希望能够对大家的生活有所启发。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In: Esposito A., Esposito A.M., Vinciarelli A., Hoffmann R., Müller V.C. (eds) Cognitive Behavioural Systems.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vol 7403.

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