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遇春

翻阅史料,看到明代沈榜在其《宛署杂记》中记述民风之时,曾写到方言,感觉很有意思,就此,且作一段文字。

我是陕西省扶风县人氏,从小就说本地方言。

沈榜当日曾任大明王朝顺天府治下宛平县知县;他是湖南临湘人,任职期间,对民风很是用心,所以,还用文字记载了部分宛平方言。

在看沈榜的文字时,我发现,明代的宛平方言和现代的扶风方言竟然有很多相同、相通之处。不知道,这是巧合还是传承?这大概要交给语言学家去说道了。

话说,沈榜生于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卒于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就沈榜的卒年看,时间距今(公元2021)首尾已有425年。

明代的宛平县位于现在的北京市内,现在的扶风县为陕西省宝鸡市的属县。运用现代的网络测距工具,可知宛平与扶风的直线距离接近1000公里。

时隔425载,直距近1000公里,明代顺天府宛平县方言与当代陕西省扶风县方言都是怎么说的呢?

现代方言可分为(明代顺天府宛平县方言与当代陕西省扶风县方言的比较)(1)

1、祖父

明代宛平人称祖父为“爷”。

现代扶风人称祖父为“爷”,音似普通话中的“夜”。

2、祖母

明代宛平人称祖母为“奶奶”。

现代扶风人称祖母为“婆”,音似普通话中的“泼”。

3、父亲

明代宛平人称父亲为“爹”;又称之为“别”,平声;又称之为“大”。

现代扶风人称父亲为“爹”,音似普通话中的“接”;当着父亲的面称呼时,用叠字,称“爹爹”,音似普通话中的“接接”;对他人言及时,一般只用单字“爹”,如“我爹一切都好……”;又称之为“大”,音似普通话中的“达”;又称之“伯”,音似普通话中的“白”;又称之为“爸爸”,音似普通话中的“罢罢”;1990后多称父亲为“爸”,音似普通话中的“罢”,这是新的流行趋势。

4、母亲

明代宛平人称母亲为“妈”。

现代扶风人称母亲为“妈”,音似普通话中的“麻”。

5、父母呼唤子女

明代宛平父母呼唤儿子时称“哥哥”、呼唤女儿时称“姐姐”。

现代扶风人呼唤子女时,一般用乳名或小名,当然,也会称其正式名字。

先祖母在世时,呼唤我姐,叫“女娃”,音似普通话中的“女挖”。那时,女孩子被家长呼为“女娃”的现象非常普遍。

6、公公婆婆呼唤儿媳

明代宛平公公婆婆呼唤儿媳时称“大嫂”、“二嫂”。

现代扶风公公婆婆呼唤儿媳时,一般直呼其名。隐约有印象,年少时,曾见老年妇人呼唤媳妇辈时不称其名,而呼之为“她大嫂”、“她二嫂”。

7、儿媳称呼公公婆婆

明代宛平儿媳称呼公公为“爹”、婆婆为“妈”。

现代扶风儿媳对公公婆婆的称呼与其夫对父母的称呼相同。

8、女婿称呼岳父、岳母

明代宛平女婿称呼岳父为“爹”、岳母为“妈”。

现代扶风女婿称呼岳父为“姨父”、岳母为“姨”;当然这些年,也有女婿对岳父母的称呼与其妻对父母的称呼相同的。

9、外祖父、外祖母

明代宛平人称呼外祖父为“老爷”、外祖母为“姥姥”。

现代扶风人称外祖父为“舅院爷”,音似普通话中的“舅院夜”;称外祖母为“舅院婆”,音似普通话中的“舅院泼”。

10、舅母

明代宛平人称舅母为“妗子”。

现代扶风人称舅母为“妗子”;当着舅母的面称呼,用叠字,呼作“妗妗”。

11、雇工称呼主人

明代宛平雇工称呼主人为“当家的”。

现代已经没有原来意义上的雇佣关系,不过,帮人家干活的扶风人,也会称呼雇主为“当家”,音似普通话中的“当雅”。“当家”一词,也被弟弟辈或外人用来称呼某一家中主掌家务的长子。

12、痴人

明代宛平人称痴人为“傻子”。

现代扶风人称痴人为“瓜子”,音似普通话中的“刮姿”。

现代方言可分为(明代顺天府宛平县方言与当代陕西省扶风县方言的比较)(2)

13、弃去

明代宛平人称弃去为“丢”。

现代扶风人称弃去为“扔”,音似普通话中的“耳”。

14、寻取

明代宛平人称寻取为“找”。

现代扶风人称寻取为“寻”,音似普通话中的“型”。

15、物不新

明代宛平人称物不新为“曹”。

现代扶风人称物不新为“旧”,音似普通话中的“邱”。

16、贫

明代宛平人称贫为“醮”。

现代扶风人称贫为“穷”,音与普通话似。

17、上市

明代宛平人称上市为“赴集”。

现代扶风人称上市为“跟集”,音似普通话中的“跟齐”;或称“跟会”,音与普通话似。虽均为上市,但“集”与“会”不同。

18、浸

明代宛平人称浸为“泡”。

现代扶风人称浸为“泡”,音与普通话似。

19、砌

明代宛平人称砌为“垒”。

现代扶风人称砌为“扎”,音似普通话中的“匝”。

20、面饼

明代宛平人称面饼为“馍馍”。

现代扶风人称馒头为“馍”,音似普通话中的“摸”;烙的大饼叫“锅盔”,音似普通话中的“郭亏”;煎饼叫“烙面”,音似普通话中的“落免”。

21、驴骡

明代宛平人称驴骡“头口”。

现代扶风人称驴骡为“头口”,音似普通话中的“头固”;也叫“高脚牲口”,音似普通话中的“高角僧口”。

22、头

明代宛平人称头为“脑袋”。

现代扶风人称头为“头”,音与普通话似;也有一种叫法为“撒”音同此字、声调为三声。

23、背

明代宛平人称背为“脊梁”。

现代扶风人称背为“脊背”,音似普通话中的“几北”。

24、项颈

明代宛平人称项颈为“脖子”。

现代扶风人对项颈的叫法,音似普通话中的“坡浪锅”。

25、喉咙

明代宛平人称喉咙为“嗓子”。

现代扶风人称喉咙为“喉咙眼”,音似普通话中的“呼路碾”。

可说的方言对比词例大体如上。

其实,沈榜记载的明代宛平方言还有一些词汇,因无法找出扶风方言中对应的词汇,就一略而过了,有兴趣的读者,可翻看沈榜的原文。

————————————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

1.明·沈榜《宛署杂记》

(本文结束)

现代方言可分为(明代顺天府宛平县方言与当代陕西省扶风县方言的比较)(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