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水资源分布(绍兴人均水资源不足1200立方米)(1)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近日,绍兴市水利部门发布了绍兴市2018年度水资源公报。这份针对绍兴市水资源量和水环境质量的“体检报告”显示,去年绍兴市人均水资源量不足1200立方米,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水乡缺水现象值得每一位绍兴人重视和警惕。

人均水量,仅全国一半

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水资源管理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绍兴市紧密结合“五水共治”工作,认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和水生态文明建设,水资源管理控制目标全面完成。但在部分指标上,仍不容乐观。

公报显示,2018年全市平均降水量1559.7毫米,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多6.6%。但降水时空分布差异较大,夏、冬两季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其中台汛期台风影响频繁,平均降水量511.3毫米,较多年平均值偏多17.9%。

受冬季降雨较多影响,19座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5.8315亿立方米,较上年末增加33.8%。

尽管如此,绍兴市人均水资源量依然偏低。据统计,因产水系数(指一定区域内水资源总量与当地降水量的比值)比常年偏低,去年全市水资源总量59.8192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少6.2%。人均水资源量1188.07立方米,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约为2100立方米,浙江省平均水平约为1700立方米)。

用量下降,水质提升

虽然水资源量“禀赋不佳”,但绍兴市用水量及用水效率等指标却很“提气”,反映出绍兴市用水总量控制有效,用水效率进一步提升。

统计显示,2018年绍兴全市用水总量18.0935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2.3%。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7.2144亿立方米,林牧渔畜用水量1.3752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4.5548亿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量1.8882亿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量2.6754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量0.3855亿立方米。

2018年全市万元GDP用水量33.02立方米,较上年下降8.6%;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8.54立方米,较上年下降15.8%;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90,较上年略有提高。

同时,得益于“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等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绍兴市地表水水质持续提升,饮用水水质继续向好。2018年全市70个市控断面全部达到Ⅲ类以上水质,其中Ⅰ类水质断面2个,Ⅱ类水质断面51个,Ⅲ类水质断面17个,Ⅱ类水质断面增加11个。跨地市交接断面水质全部达标,4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汤浦水库、陈蔡水库、南山水库、长诏水库)水质优良,全部满足水域功能要求。

2017年和2018年,在省政府实行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绍兴市连续两年获得全省第一。

水乡缺水,如何破解?

“很多人都会不解,绍兴拥有发达的河网水系,怎么会出现水资源不足?但事实就是如此。”绍兴市水利局水政水资源处处长马阿祥解释说,水资源总量,是指某个地区一年内降水产生的有效径流的总和,而人均水资源量就是水资源总量除以地区常住人口总数,“从历史数据来看,绍兴人均水资源量多年平均值就在1200立方米左右,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评价指标,人均水资源量低于2000立方米就属于中度缺水地区”。

在马阿祥看来,“水乡缺水”主要由地域面积偏小、人口密度偏高的市情实际决定,也跟绍兴市的产业结构有一定关系,“以‘三缸’为代表的传统产业,都是高耗水、高污染的产业,必然会使缺水现象更加突出”。

那么如何应对和破解?“还是要做好开源节流。”马阿祥说,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决策上马了重大水利工程,尤其是随着新昌钦寸水库、诸暨永宁水库的建成蓄水,使绍兴市大中型水库数量增加至19座,既增强了防洪能力,又大大增加了蓄水量,扩大了市民的“大水缸”。另一方面,要持续实施产业转型升级,继续念好“两业经”,调整产业结构。与此同时,广大市民要节约用水,自觉保护水资源,“河道干净了,水环境质量好了,能用的水自然也多了”。

(原标题《我市人均水资源不足1200立方米 水乡缺水!开源节流不能松劲》。原作者周国勇。编辑金汉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