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宗自古出巴蜀”古有司马相如、杨雄、陈子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神苏轼等,今有文化巨人郭沫若、文坛泰斗巴金等。一代代的文人墨客寓居巴蜀,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兼收并蓄、海纳百川又具有独特风格的巴蜀文化。李白在巴蜀文化的浸润中长大,巴蜀文化对李白的人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李白最后回过家乡吗(二十四岁的李白离开四川去了哪里)(1)

“白本家金陵,世为右姓。遭沮渠蒙逊难,奔流感秦。因官寓家,少长江汉。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李白从小在四川江油青莲乡生活,在这里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在这里他“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在这里他“性倜傥,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常手刃数人。”二十四岁之前的李白在蜀中过着逍遥快活的生活。但是此时的李白已经在为自己以后的政治生活做准备,为自己能够一展宏图打基础。

李白最后回过家乡吗(二十四岁的李白离开四川去了哪里)(2)

早期,李白师从赵蕤,赵蕤对他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李太白全集》卷三十五引杨天惠《彰明逸事》云:“太白恐,弃去。隐居戴天大匡山,往来旁郡,依潼江赵征君蕤。蕤亦节士,任侠有气,善为纵横学,著书号《长短句》。太白从学岁余,去游成都。”赵蕤虽是一个隐士但他依然心系天下,他吸收了各家思想但又不是将其简单的糅合在一起,包含着他对治世的重要思考而著作的《长短句》是一部重要的治世经典。根据葛景春的观点李白师从赵蕤所用教材便是这《长短句》,根据蒋志先生推断李白师从赵蕤时为十七八岁正是人生思想形成的重要阶段。由此我们可以推论《长短句》中的思想影响了李白出蜀后的许多行为,包括李白诗文方面的创作,“太白之诗,超然飞腾,不愧仙才,是为纵横家之诗。”刘师培《论文杂记》。

李白最后回过家乡吗(二十四岁的李白离开四川去了哪里)(3)

李白在巴蜀学习生活一直到了开元十二年(李白二十四岁)时才离开巴蜀地。“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李白《别匡山》带着自己的理想离开蜀地寻求政治出路。

李白最后回过家乡吗(二十四岁的李白离开四川去了哪里)(4)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二十四的李白怀着将“书剑许明时”的壮志豪情踏上了他的第一站——楚地。

参考文献: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

刘师培著《论文杂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