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90校庆介绍(西电校友记忆60年前的黑板报)(1)

作者简介

甘仲民,将军校友,1937 年 11 月生。原西军电雷达系 581 班学员,1962 年分院成立通信兵雷达工程学院, 随分院迁至重庆,毕业后留院任教,先后在重庆通信兵工程学院、南京通信工程学院和解放军理工大学从事雷达、微波与卫星通信教学与科研工作,教授,全国优秀教员,全军优秀党员。

一块小黑板,浓浓同学情

1960 年代,我在西军电上学时,学校为每个教学班配发了一块黑板,以作黑板报之用。我当时在班里是党支部的宣传委员,也就挑起组织出版的责任。黑板报每隔一周至十天出版一期。那几平方米的板面,成为反映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园地。

我班多是军官学员,另外是来自南京空军雷达学校和大连俄专转学的“士兵级”学员,约 80 余人,虽然大家之前经历不同,但都很珍惜能上西军电的极宝贵机会,学习热情十分高涨;也因为来自“五湖四海”,许多同志业余爱好“多才多艺”,不乏能写能画、又热心为集体服务的“好手”;全班同志积极投稿,因此将黑板报办得甚是有声有色。这里刊登有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心得体会,国内外时事标题新闻,班里的好人好事和各学习组动态,“劳卫制”体育项目达标要领,专业学习方法交流等等。记得有一个题为“马大哈来到我们班”的连载(按:“马大哈”是当时人们对粗心者的通用称谓),是收集大家在专业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诸如完成课程作业练习中粗枝大叶,囫囵吞枣,概念不清,复数运算错误等,编成“章回小说”,以起警钟的作用,颇受大家的欢迎。

1961 年国庆节到来之际,学校决定由各系举办一次庆祝国庆的黑板报比赛活动。在党支部的授意下,我们确定以“沿着党的道路前进”为主题,发动大家写稿,由我和赵积梁选稿和编辑,我又与刘佳望设计了版面,并负责标题和插图;赵玉书、刘纯一和陈九治担任抄写。因为国庆节当天是星期日,为能如期出版,周末晚上,我们几个人加班突击,完成了任务。

西电90校庆介绍(西电校友记忆60年前的黑板报)(2)

庆祝国庆黑板报(局部)

西电90校庆介绍(西电校友记忆60年前的黑板报)(3)

在黑板报前的合影(前排三人中左一为本文作者)

我们为这一期黑板报下足了功夫,为了突出主题,精心排版、作画,并请陈次兮等同志谱写了一首主题歌曲。所发文稿也紧扣主题,力求文字简短精辟。在“逢佳节谈谈心里话”一栏中,节选了三位同学的心声:

吴芸台:在党的号召鼓舞下,内心激发出一股劲:时间就是现在!要学出过硬的本领就在当前!我们的教学质量要有一个极大的提高,这就是我们向伟大祖国的 12 周年庆典的献礼!

张甦:严记:以废寝忘食的姿态投入学习,抓紧一切时间,加强思考,毫不松懈——永远不要忘记,党的要求高,自己完成的很差 !

王国轴:人的时间有限,知识却是无穷,要把前人的知识学到手已非易事,何况我们肩负着开辟新天地的重责!没有一股“悬梁剌骨”的傻劲,不可能设想在科学上作出什么成绩来。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很大,让我们“发苦心,立苦志,下苦功”,在世界新科技的行列里,争强比胜,为祖国国防事业建功立业,以此行动迎接国庆!

没有华丽词藻,写的是心系国家,不忘责任,专心致志努力学习以效国防,三个同学的心里话,道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豪情壮志!

最终,我们班的黑板报以主题鲜明、板书工整、图文并茂而荣获全系第一!得此消息后,十多位同学高兴地来到黑板报旁合影。

毕业后,我们走上了不同的国防建设岗位,其中,赵玉书同志留西电任教;陈次兮同志先到南京 14 所工作,后调北京,1990 年代任电子部电科院总工;刘纯一同志分配到西安某研究所工作;赵积梁同志先后是通信兵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和通信指挥学院的教授 ...... 此是后话。

60 年过去了,黑板报的故事牢牢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成为青春记忆的一部分,回想起办报的情景,联系到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军校生活,也油然唤起对母校西军电深深的怀念!

(来源:西电校友总会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