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前夕(9月29日),聚焦于老年群体、障碍群体数字化生活的信息无障碍论坛在上海市闵行区江川路街道上海(闵行)养老服务能力建设基地召开。

作为上海市智慧城市大讲坛城市数字化转型系列宣讲活动,本届论坛以“数字新生活 信息无障碍”为主题,与会嘉宾们围绕城市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社会特殊群体如何跨越数字鸿沟,努力构建人人平等的信息社会展开了主题宣讲,探讨交流了如何以数字技术赋能老年障碍群体的互联网生活更便捷、更安全,让老年障碍群体的数字生活充满温度、善意与希望。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剑栋在致辞时指出,上海现有57万多持证残疾人,随着上海人口老龄化的加快,无障碍需求的人群也在不断增加。关注特殊人群的需求,推动数字新生活,信息无障碍的发展是彰显国家精神文明建设、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标志。

“很多人都认为所谓的‘无障碍’是专门为残疾人提供的。但其实随着我们年龄的不断增加,身体各项器官都在老化,最常见的就是眼睛老化,使得看手机屏幕就会变得那么不舒服,就需要有‘大字’功能,其实这个‘大字’功能也是‘信息无障碍’的一种表现。”他表示。

数字化发展鸿沟(数字化转型过程中)(1)

活动现场

吴剑栋指出,开展互联网信息化无障碍建设,不仅是服务于特殊人群,也是为所有人提供社会福利保障。其实,残疾人和健全人之间并没有本质区别,一些人一生中可能因为一场疾病、一次车祸、甚至一次地震等意外灾难,就可能从健全人变为残疾人,或者说暂时变成残疾人。在那种情况下,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

近年来,上海市委、市府、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围绕生活数字化,出台了数字生活、数字家园的建设导引,深入社区、网点,围绕“就医、出行、亮码、扫码、生活缴费、文化娱乐”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针对“银发族”、“障碍群体”的特殊需求,会同一些部门联合发布了“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清单”,启动了数字伙伴计划,助力跨越数字鸿沟。

吴剑栋透露,上海市在全国首创无障碍多媒体网上服务专区,政府门户网站都已经实施无障碍改造。还有,无障碍电影进社区,无障碍数字图书馆的落成,各区图书馆盲人读书角的设置等等,让视障人士可以享有文化生活;市民服务热线开通手语视频服务,手语云翻译,办理无障碍,率先在金融服务领域当中推出。

“所有这些都为残疾人获取信息和获取服务,提供了无障碍的网络渠道。同时,也增强了全社会的无障碍意识,营造了文明氛围,让残障群体感受到了‘人人关怀’给他们带来的幸福感。无障碍的理念不断的拓展,无障碍的标准也在不断的完善,无障碍的产品不断的丰富,为越来越多的特殊人群提供了多方位的信息化服务,使他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获得便利。”他表示。

本次公益宣讲活动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闵行区江川路街道、联通(上海)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承办。

活动现场,联通(上海)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养老产品负责人滕飞,发表“联通助力打造无障碍智慧养老”主题演讲,从应用场景、应用平台与运营服务等角度介绍了上海联通智慧养老解决方案,通过提供管理精细化、决策精准化、监测多样化、预警智能化、服务人性化的综合养老服务,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保障。同时,分享了上海联通在智慧养老领域的探索与实践,致力于用数字技术赋能智慧养老,为老年人带来更贴心、更暖心、更精细化的服务。

作为上海市智慧城市大讲坛城市数字化转型系列宣讲活动,本届论坛以“数字新生活 信息无障碍”为主题,与会领导专家围绕城市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社会特殊群体如何跨越数字鸿沟,努力构建人人平等的信息社会展开了主题宣讲,探讨交流了如何以信息技术赋能老年障碍群体的互联网生活更便捷更安全,让老年障碍群体的数字生活充满温度、善意与希望。

养老助残领域领导专家学者、中国老科协科学报告团上海市老科协、译迩科技、策宇信息、天壤智能、本来生活等爱心企业负责人、老年群体、障碍群体、热心市民代表出席了论坛活动,并收听观看了无障碍版纪录片《从外滩到陆家嘴》。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