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我们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推广越来越重视,其中传统艺术中的书法艺术也越来越被众多人士喜爱,学书法的人越来越多。学习书法离不开向传统的书法碑帖取法,那么在临摹传统碑帖的时候,很多人说一定要临摹的一模一样才行,真的是这样吗?这里面有三点误区,对于初学者来说不可不知。

书法临帖有几种方法(书法临帖一定要一模一样)(1)

第一,临摹的一模一样,几乎不可能。作为一个初学者要想写得和碑帖一模一样,难度太高了,也几乎不可能做到。即使是很多书法就练了一辈子书法了,你让他去模仿另外一个人的字,也很难做到,尤其是古帖。

如果一个人的字体随随便便就能完全模仿了,那么就不会有笔迹学这门功夫了,签名画押也完全没有必要了。临帖主要学习的是原作者的笔法、结字和章法,通过临摹掌握了某个书家的用笔特色,再学习他的结字法则,然后去体会他的章法布局,那么这个临帖的关就算过了。

书法临帖有几种方法(书法临帖一定要一模一样)(2)

第二,碑刻书法不是真正的书法。启功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非常有启发,他说学习碑刻书法要“透过刀锋看笔锋”。事实上碑刻和墨迹是有很大区别的,而且差别还可能会很大。书法家写完字,让刻工去刻出来,这就等于二次加工,有些刻工并不会完全百分百复制墨迹,有可能会带入自己的喜好。

书法临帖有几种方法(书法临帖一定要一模一样)(3)

启功《论书绝句》

例如史载颜真卿写完字,就有专门的刻工负责给他刻石,而这个刻工刻完之后颜书的捺画波磔就会失真。另外随着岁月的摧残,碑刻最容易风化和受损,所以很多转折之处的方笔,就变成圆笔了。本来是瘦硬的笔法风格,会变得相对圆润了很多。

另外由于摹拓的手法和技术问题,同一块碑用不同的手法技术拓下来的拓片有可能会不同。所以我们在选贴的时候,拓本的选择也是很关键的一点,一定要选择优良的拓本,这就需要我们多学习点书法知识了。所以启功先生那句话“透过刀锋看笔锋”是很有深意的,王羲之据说后来再次写《兰亭序》写了很多本都不如第一次写的,何况我们后人去临摹,怎么可能一模一样。

书法临帖有几种方法(书法临帖一定要一模一样)(4)

欧阳询《九成宫》的三个版本

第三,临摹的关键是入帖和出帖。临摹法帖的目的在于入帖,入帖就是学习法帖的精髓,这样你在不自然的情况下写出的字就具有了临摹对象的特征。什么是原帖的精髓呢?窃以为就三点,笔法、结字、章法。

如果一个临帖高手临谁像谁,这也有问题。很多书家不会终生就学一个碑帖,都会兼收并蓄,不局限于一家。而且即使同一个书家,不同阶段他的作品也是有十分明显的风格特征的,举个例子吧,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是颜书早期的作品,而《颜勤礼碑》是成熟期的作品,二者风格就相差很大。再举个例子,你学过欧体,再去学习赵孟頫书法的时候,很有可能就会把原来学到的欧书的特征带进去,这样的话,你临摹赵体的时候就不会像了,但这种“不像”反而是好事情,如果能融合各家书帖风格于一体,那不就是自己的风格了吗?您也就成家了。

书法临帖有几种方法(书法临帖一定要一模一样)(5)

就像启功先生自叙学书经历一样:“先摹赵董后欧阳,晚爱诚悬竟体芳。”先生早期学习赵孟頫和董其昌的书法,后来又学习欧阳询的书法,最后学习的是柳公权的字,这中间启功先生还临摹过很多书家的作品,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很多大书法家看他们的临帖,没有一个和原作是一模一样的,既有原作的特征又有自己的风格。如果说您临谁的都一模一样,那等于没有学习吸收到原作的营养吗,等于学过就忘了,这种临摹到最后也学不到什么。

书法临帖有几种方法(书法临帖一定要一模一样)(6)

启功行书墨迹临《米芾苕溪帖》

书法临帖有几种方法(书法临帖一定要一模一样)(7)

赵孟頫临《圣教序》和原帖比较

临摹是书法学习的基本途径,通过临摹碑帖从中获取用笔、结构、章法具体而微的书写技法,去感受原作者书写时的状态,从而去窥探书法艺术的道统和精神。临摹不是死临,一定要用智慧用脑子,边临边思考才是学习的捷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