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湖南省长沙市东郊出土了一座汉代古墓。
这一情况得到了湖南省军区的重视,马上对墓葬进行了挖掘。
在挖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在墓主人的墓葬中找到了大量的随葬品,各式的漆器、丝织品、书帛等让人应接不暇。
在打开墓主人内棺的时候,更是令人震撼。在二十多层衣物的覆盖下,里面的女尸不仅毛发完整,而且皮肤依旧保持弹性,手足指纹清晰可见,甚至两部分关节都还可以弯曲。
而后,在整理随葬品的时候,一枚刻有“妾辛追”的小小印章,暴露了暴露了墓主人的身份。原来,这具千年不腐女尸就是西汉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辛追。
这一发现在我国乃至世界考古史和医学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也自然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而对辛追的研究,也就成为了当时首当其冲的命题。
辛追的遗体为何能千年不腐?她因何原因离世?她身上还有哪些未知谜团?
想要得到答案,就必须对这具女尸进行解剖。
为寻找一名解剖主刀,湖南长沙一时云集了众多专家,但大家都没有把握自己能否胜任,因此迟迟没有人站出来担此大任。
在会上沉默良久之后,一名年轻小伙主动举起来了手,自告奋勇道:我来主刀!
话音刚落,在场的人都为他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他就是后来为辛追解剖工作主刀的专家——彭隆祥。
彭隆祥
那么,汉代美女辛追的尸身为何能千年不腐?其中有着怎样的奥秘?自告奋勇主刀的彭隆祥又有什么来头?辛追的解剖工作又完成得如何?
钻探作业发现千年汉墓,墓中惊现不腐女尸这里,先将时间拉回到1972年。
1972年,长沙市马王堆附近的部队医院计划修建一座防空洞,当时医务人员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钻探作业。
一日,医务人员正在进行打孔探测作业时,孔中却突然冒出了一股白烟,大家用水灌孔,结果灌入的水反而都被溅了出来。
这一奇怪的现象令大家都惊诧不已,马上将此事上报了湖南省博物馆和军区。
由此拉开了马王堆汉墓发掘的帷幕。
接到这一消息之后,经验丰富的侯良带队马上对这一古墓进行了发掘。
马王堆汉墓的墓葬规模十分庞大,里面共有三个墓室,其中辛追夫人位于1号墓,是三个墓室中规模最大的一个。
在对1号墓进行发掘时,考古专家首先挖出了一层“白膏泥”、重达5000公斤的木炭、以及泛黄的竹席。竹席有整整26张,将这26张竹席完全揭开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椁室。
椁室分为四个部分,位于中间的就是殓尸的内棺。
打开内棺盖板后,一股难以言说的酸臭味扑面而来,考古专家不由得往后退了两步,随后又赶忙上前,不由得惊讶地瞪大双眼。
只见辛追身上穿戴着整整齐齐二十多件衣物,春夏秋冬的款式一应俱全。把这些衣物清理完毕之后,一具浸泡在棺内约20厘米深的无色液体中的女尸映入眼帘。
这具女尸虽已储存千年之久,但却尸身保存完好,外形完整无缺,全身皮肤柔软有弹性,完全就像一具刚入棺的“鲜尸”。
此时,考古专家已经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了。
这具千年不腐的汉代女尸,可谓是我国乃至世界上考古的重大发现。
果不其然,该消息一经传出,顿时引发轰动。
在国际上,像这样的千年不腐的女尸,大家可谓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据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曾向我国求取辛追的一根头发用以研究。不过这一要求立即被我方回绝:中国人可以自己研究。
此外,许多慕名而来的国人都想亲眼看看这名女尸的真容,当时的湖南省博物馆每天都有大量的游客涌入参观,即使有警察民兵的干预,也没能抵挡群众的热情。甚至当时很多人不吃不喝,排队到深夜也不要看上一眼。
对此,周总理还特地进行了多达五次的批示。
批示中写到:“出土尸身和衣着、帛文还有其他文物非变质不可,必须立即采取办法,将尸身转到冰窖,消毒、防腐,加以化工处理,这是可以向群众说得通的。”
周总理的批示下达之后,这具女尸这才得以连夜转移到了湖南医学院,并进行了妥善的安置。
辛追
那么,问题来了:辛追的遗体为何能千年不腐?
对此有考古专家表示,在其墓室内或许能捕捉到些蛛丝马迹。
在挖掘辛追夫人所在的1号墓室时,首先挖出的是一层厚厚的石膏泥,而石膏泥的粘性强,渗透性低,对墓室起了密封的作用;而后来发现的那重达5000公斤的木炭,更是吸收了墓室内大量的水分,保持了环境的干燥;此外墓室运用了四层套棺,并且层层填土,隔绝了外部的空气;内棺液体中也有少量的防腐液体。
这些工作都为椁室营造了一个恒温、恒湿、缺氧、无菌的环境,而这正是辛追的遗体能千年不腐的原因所在。
外侧棺椁
此时大家心中依旧涌现着很多疑问,比如:
在辛追的身上还能发现哪些有价值的东西?辛追的墓葬又能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带着这样的疑问,工作人员马上就进入了下一阶段的考察。
不腐女尸身份揭晓,尸身解剖价值涌现随着墓室的相继发掘,墓室主人的身份也逐渐揭晓。
她就是汉代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辛追。
而想要了解辛追身上更多的秘密,就必须对其进行解剖。
为了解剖辛追的相关事宜,湖南长沙一时云集了众多专家,大家在会上就解剖一事纷纷发表着自己的见解,但主刀的位置却一直没有人应承下来。
会上的气氛也因此掉到了冰点。
直到一位年轻小伙主动举起了手,他说:“我来主刀如何?”
话音刚落,场上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而这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小伙,也顺利成为了辛追解剖的主刀专家,他便是彭隆祥。
为了使解剖结果满足各方面的要求,彭隆祥整整做了108套不同的方案,只为了准备不时之需。而他这种严谨的作风,令在场的人员对他即将进行的解剖工作充满了信心。
很快,1972年12月14日上午8时,令世界瞩目的马王堆千年不腐女尸辛追的解剖手术开始了。
彭隆祥作为此次解剖手术的主刀,用手术刀顺利划开了女尸的腹腔,看到了里面完整的器官。
彭隆祥和他的助手小心翼翼对辛追的器官进行摘取,以便进行后续的研究。直到对辛追身体内部器官进行完具体的清理之后,彭隆祥才敢出了一口气,他的使命终于完成了。
术后,彭隆祥同样没有松懈对从辛追体内摘取的器官的研究。
经检验,大家发现辛追生前患有冠心病、多发性胆石症、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症等多种疾病,右上肺有结核病灶、右前臂曾经骨折,在直肠和肝脏内有血吸虫卵、鞭虫卵和蛲虫卵,一只胆囊先天畸形。
可见,辛追在生前可谓是受到了多种疾病的折磨。
但同时,她的这种病变又为古病理学、古代疾病史和中国医学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范本。
根据研究,彭隆祥等人对于辛追的死亡原因,也给出了大致的推断:辛追的食道、胃、肠内有138颗半还未消化的甜瓜子,可以推测出,当时应该是暑天,辛追食用了大量甜瓜之后引发了胆绞痛,由此诱发心脏病而猝然离世的。
而正是这些解剖结果,才让我国关于古病理学、古代疾病史和中国医学发展史的研究迈上了新的台阶。
在辛追的解剖结果上来看,我们知道了许多现行的疾病并不是现代的专利,例如冠心病,胆结石等病症,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存在了。
而在辛追肠内发现的血吸虫卵,也证明它出现的时间也并不是日本记载的1904年,真实的时间还要提前了两千多年。
辛追的饮食习惯同样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因为辛追发掘出来之后,专家们推断辛追的体型应该是较为肥胖的,加上辛追所患有的多种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得出辛追生前应该是喜欢食用肉食,大量的肉食和甜食的摄入,以至于营养过剩。
这些发现统统成为了研究我国古病理学、古代疾病史的范例。
彭隆祥便首当其冲,成为了研究古病理学的专家。
在自己进行研究的同时,彭隆祥还写出了多个论文供后人进行参考。在前往其他国家进行宣讲的时候,让更多的人知道了中国古病理学的伟大,并带去了更深远的影响。
自此,辛追的解剖算是告一段落。
辛追的尸体至今仍在保存,根据专家的判断,应该还能再保存200——500年。
相信在科技不断进步的未来,能够在辛追身上探寻到更多的价值。
但就此次发掘来说,具有巨大价值的,不仅仅只有辛追尸身千年不腐那么简单。
文化瑰宝相继涌现,艺术价值空前绝后彭隆祥等人对辛追的尸身进行解剖之后,人们发现了辛追死亡的原因,以及在辛追身上对我国关于古病理学、古代疾病史和中国医学发展史的研究上的贡献。
除此之外,人们在对辛追的墓室进行发掘的时候,跟随辛追出土的还有多种文物,它们同样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马王堆墓中究竟出土了多少的文物呢?
据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研究第一业务主管喻燕姣说:“光马王堆的帛书就够研究的”。
的确,从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帛书大约25万字,其中记载的内容几乎是刷新了历史。就连司马迁的《史记》其中都很少涉及。老子《道德经》的最古老的版本也存在此。其中四篇古佚书《经法》、《十六经》、《称》和《道原》让失传已久的“黄帝四经”重现天下。
除此之外,更是涉及了多个领域,像是政治、历史、医药、地理、天文、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均有涉猎,充分体现了当时汉代的文化风貌。
出土的帛书
在马王堆汉墓中还出现了许多曾经不为人知的艺术,足够我们现在研究的了。
就连其中出土的一件素蝉纱衣,也让人们瞠目结舌。这件衣服充分体现了当时汉代最杰出的工艺,成为当时楚汉文化的缩影。身为一件丝织品,折叠起来仅仅只有一个火柴盒的大小,重量只有48克,甚至达到了我们现在的工艺水平。
从素蝉纱衣出土以来,许多人都在尽力复刻,但直到40年以后,人们才还原了当时的工艺。
回想当初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其中辛追作为不腐女尸T型帛画受到了热烈的追捧。人们在惊讶她的尸身不腐的同时,也在密切关注着这个时代。
就像当初自告奋勇解剖辛追尸身的小伙彭隆祥一样,工作者们现在依旧在研究着这个千年以来最“鲜活”的文物,并由此产生更大的价值。
和千年前到现在依旧“活着”的辛追一样,现在的人们在奋斗的同时,依旧要抓住各种机会,成为一名受人尊敬、敢于拼搏的工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