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本地疫情防控态势出现松动。在家憋了好久了,就骑两轮电车出去钓鱼。一路还算顺利,来到一个20公里开外的地方,这里有条大河,多年不曾干涸过,是远近闻名的野钓之所在!

打窝船的(一只打窝船)(1)

从这个水闸边过去,再走了一段土路,很快就到了。

这段河道非常宽阔,有七八十米吧,对面有个戴眼镜的钓鱼人,好像开了一辆银灰色的suv来的。我左边,在几棵粗壮的杨树后面,有个小伙子,20岁左右的样子,装备也比较简单,和我一样,也是一个小马扎,两根鱼竿。他钓得很嗨,可惜全是小鱼,趴地虎,白条,奶鲫,还有鳑鲏鱼。鱼虽小,不过数量上很乐观,已经有二三十条了吧。小伙儿很阳光,也很帅气,还比较健谈。言语之间吐露出对疫情的无奈,他在省内某市一专科学校就读。八月份放假以后,因为疫情,在家待了三个月了,因为家就在河北边那个村子里,他就经常来钓钓鱼。

在水边的时光过得很快,一晃几个小时就过去了,太阳渐渐落下,即将落在西边那排杨树后面。对面那个钓友已经收摊,开车回家了。

我注意到,有个老先生来到我身边。我们随便聊了两句后,他静静看着我钓鱼,看我钓不到鱼,就又离开了。

过了几分钟,突然一阵异响打破了这边的宁静,而且水面上泛起小小的波澜。我注意到,水面上斜着驶出一只小船。

打窝船的(一只打窝船)(2)

小船长约60公分,黄色,自带动力。应该是遥控打窝船。这在钓鱼界并不稀奇,我也曾经在某宝上看过,好像几百元就可以搞定的。只不过,我没有买,感觉没太大用,手竿钓鱼,打窝就用手随便抛一些就够了。我又发现,遥控打窝船的居然是刚才那位身材矮小,面部精瘦的老汉!我情不自禁发出了一句赞叹:“这老先生居然也玩起了高科技!”常言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那老汉收好了船,提着船从我身后经过,又去了另一个地方操控小船,打了第二个窝。

然后他收了小船,又跑到我身边,好像是干完了活儿,要歇一会儿的样子。我俩就聊起来了,从打窝的目的(明天早上挂炸弹钩打海杆)到打窝船的价格(他说这个船3000多)再到打窝船怎么购买的(其儿子为他网购的),聊着聊着,老先生说的话里就显示出越来越多的自豪感来!他告诉我,这条河在60年代早期,只是一条小河沟,他那时候才几岁,因为当时条件差,村里八九百口人,盘了两个大伙。吃红薯叶面条,里面红薯叶比面条多,还有红薯片面做的馍,经常吃不饱,饿肚子。(老人身材瘦小似乎由此找到了答案),从那时候就开始逮鱼,没有食用油,就白水煮鱼吃……。现在68岁了,他捕鱼,钓鱼已经有近60年了!原来的小河沟经过后来人工拓宽,再后来有人淘沙导致河堤塌陷,还有附近的砖窑厂取土,变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水面宽阔,里面到处都是深坑,平均水深可能超过4米,是鱼类繁衍生息的理想场所。

老先生自然又聊到他经常捕鱼,或者用海杆钓鱼,经常逮到野生的白鲢、花鲢还有鲤鱼。他说他从来不在他们自己乡镇集市上卖鱼,都是到更远的一个镇上。我问他是不是因为熟人太多?他就点点头。他说,拿到那个镇上,鲤鱼可以卖到12元一斤,野生鱼有嚼劲,好吃。由此可见,老人的精明。

打窝船的(一只打窝船)(3)

老人一半是农民,一半是渔民啊!他的日子真的也是很潇洒,很快活,他的村子就挨着大河,条件可谓得天独厚。

更让他感觉骄傲的是,老人有三个孩子,两个大学生!他儿子从郑州某知名高校毕业,现在浙江省某市一中学教书,而且好像还是该市某委的主席,一个小女儿大学毕业后在深圳上班,老人说他的孩子很孝顺,只要他想要啥,用不了三天,他孩子就给他下单了。老人说,自己不怎么吸烟,也就是一天两三根儿烟。但都是好烟,黄鹤楼,软中华之类的。

我问他您喝酒么?他告诉我说,经常喝点酒,家里都是好酒,最低700元一瓶的,而且还有三四千的。老人说到此处,洋溢在脸上的自豪感和满足感很难用语言形容。就这样,聊到了天黑,老人打开头灯,照着挂满露珠的麦苗间的路,开着电动三轮车回家去了。那个小伙,在早已在太阳下山时收竿回去了,寂静的河边,二百米内,就只有我一个人了,我也陷入了沉思。

打窝船的(一只打窝船)(4)

在农村,只有读书可以相对轻松地改变孩子的命运!把孩子培养好,出人头第,成功成才,那是父母永远的骄傲!老人透露出来的事情,有力地打了了曾经出现过的“读书无用论”一耳光!

哲学家说过,世界是物质的!对于普通人来说,其实很多人的快乐就是,要什么,有什么。那位老人想要什么,就会有人给他买!多么幸福的老人家!虽然曾经过过苦日子,但如今的生活是衣食无忧,甜蜜惬意,且老有所好,自由自在。

写在最后,常言道: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愿天下所有的儿女,都要莫忘父母的养育之恩,他们养你长大,你定要陪他们变老,你小时候,总是依赖父母,他们变老了,你就是他们的靠山!如果条件允许,不止让他们衣食无忧,更要注重老人们的精神需求,投其所好,让他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