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阵子,朋友女儿参加电视台儿童节目面试,鉴于只能1名家长陪同,孩子想让爸爸陪着,朋友便等在门口。

面试结束,宝爸和女儿一出来,朋友就迎上去急切地询问情况。

宝爸说,“有点紧张,声音小。”

朋友问:“不自信?其他孩子呢?”

宝爸:“大孩子好一些,有几个小的有点紧张,拍了视频,你看看。”

朋友有点失望,转身要走,“有什么好看的,又没有多好。”

宝爸怒了:“又不要孩子当网红,你那么大反应干什么?嫌孩子不自信,你这样,她能自信吗?”

顿时,一腔怒火泄了气,朋友陷入沉默和自责中。

是啊,哪个自信的孩子,是在父母白眼下长大的?

孩子的自信来源于父母的有效沟通(都毁在了父母的口中)(1)

不禁想到李亚鹏,他的女儿李嫣先天唇腭裂,却在他的教育下,一直自信十足。

他曾7年如一日陪女儿上课,尊重女儿,总是耐心引导。

有一次,李嫣钢琴乐理考试没通过,说不想学了。他首先认同女儿,肯定女儿的努力,说人生总要经历一些放弃和失败。

接着以自己考交规为例,告诉女儿:“不要让人生的第一次放弃来的这么早。”

正是这种认可与爱,成就了女儿的自信。

孩子的自信来源于父母的有效沟通(都毁在了父母的口中)(2)

复旦老师陈果曾说:

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

当你喜欢自己的时候,你会由内到外散发出一种自信,散发出一种自由。当你拥有自信和自由的时候,你就能够优雅、从容、感染他人,就有正能量。

自信的孩子,能够更自由地生活。

而父母,恰恰是能给予、亦或能毁灭孩子自信的人。

2

父母言行不当是扼杀孩子自信心的元凶

我曾目睹过这样一幕:

合唱班试听课上,老师想摸摸底,便问小朋友有谁愿意为大家唱歌。课上6个孩子,有5个想唱。

他们唱完。老师想了解下没举手的女孩,便问:“宝宝,你叫什么名字?”

女孩轻声嘟囔一声。

老师鼓励道,“宝宝,大点声,要让所有人听到你的名字。”

女孩很害羞,低头摆弄着衣角,这时旁听的妈妈急道:“大点声,你叫什么名字?我听不到你的声音!”

女孩一惊,头更低了。

妈妈催促道:“快点!叫什么名字!大声回答!”

女孩嘀咕一声。老师解围道,“小A,你会唱什么歌?唱一个好吗?”

“就唱《学猫叫》”,不待女孩回答,妈妈抢先说,“我给你放伴奏!”……

同样四、五岁的孩子,是什么使小A妈妈在短短几年把她说话的胆量养没了?

是暴躁的声音,不耐烦的口气,嫌弃的表情,无视孩子而为她做的一切决定。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8阶段理论指出:

儿童期的孩子,如果经常受到成人的讥笑甚至斥责,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和创造性。

家长的态度、言行对孩子身心发展影响深远。

想孩子自信,父母就要情绪稳定、言语温婉、行为传达深爱。只有温柔呵护,自信的种子才能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孩子的自信来源于父母的有效沟通(都毁在了父母的口中)(3)

3

不自信的人生难逃“不幸”

前阵子《我家那闺女》播出后,吴昕受到广泛关注,她和好友聊天谈及婚姻时不禁痛哭。

她担心如果现在结婚生子,工作停止一年半,后面是否能回到工作岗位。

这种焦虑——对没发生的事预想最糟的结局,并不断临摹这种情景体验,使得心生恐惧,放弃尝试——正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吴昕,为什么缺乏自信?她和妈妈的关系是个重要因素。

节目中,吴昕多次受到妈妈的批评:妈妈嫌她走路时胳膊乱动,坐姿不好,屋子凌乱……随时随地,妈妈都能发现问题批评她。

吴昕自曝妈妈经常指导自己,妈妈则说:“我不是指导你,就是你有时候有毛病,我就说一下。”

36岁的吴昕,在妈妈眼里仍有各种“毛病”,需要不断指出。不难想象,年幼时,她会被妈妈批评多少“毛病”。

而吴昕总是力争做好。从小到大,她一直努力做听话的孩子。就连择偶,都觉得父母喜欢更重要。

一个听话的孩子,在高要求妈妈的培养下,一边优秀着,活成“别人家的孩子”,也一边渐渐失去自我肯定的能力,变得愈发不自信。

她活成父母期望的样子,却没活出父母希望她有的幸福。

美国心理学家、作家查尔斯·哈奈曾说:

“常被不自信奴役者之所以难成大器,是因为他们在做任何尝试之前已经在心里预言了自己的失败。

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肯相信自己具有成功的潜质,而是一再地为可能遭遇的失败做最坏的准备。

如果失败如期而至,他们会更加肯定自己判断的正确性,殊不知失败是他们自己一手促成的。”

不自信的人,对心中所想缺乏行动的勇气,人生自会错失精彩。

不自信的人,很难客观体味生活。常放大失意,忽略美好。再好的生活,都充斥着“不幸”感。

对于孩子,不自信是无形的枷锁,桎梏内心向往,使其在胆怯与失望的情绪中交替,迷失在当下,更何谈未来。

4

自信的人生,处处惊喜

《爸爸去哪》播出后,多多便成为“国民女儿”。从小至今,她在各种场合无不表现得自信大方。

她在很多场合,自信地说流利的英语,并在多个领域崭露头角:电影配音,巴黎走秀,话剧表演,英文译著,绘画,弹琴……人生,就像顺风顺水的船,走得更远、更宽。

父母在多多的成长中,倾尽所爱,为她创造自由、快乐的环境。

多爸陪她经历很多有益的人生体验:参加节目、配音、译书……多妈更是投入全部精力陪伴、培养女儿。他们对多多的每个选择,都给予支持。

多多在充满爱和鼓励的环境里长大。

越是自信满满,越是多才多艺;越是多才多艺,越是自信满满。

孩子的自信来源于父母的有效沟通(都毁在了父母的口中)(4)

美国文学家艾默生曾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自信的人,往往自我效能感更高,动机更强;自信的人,好奇心强,又不乏勇气;自信的人,面对挫折,更倾向坚持。

这些,都是成功的必需特质。

对孩子来说,自信就是内驱力,使孩子为目标更努力地奋斗,越是努力,越是优秀,人生也将越走越宽,处处惊喜。

5

怎样提高孩子的自信

自信,让孩子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幸运的是,自信的养成不必刻意,而是春风沐雨一般融入在父母和孩子的关系里。

☞ 成长在充满尊重的环境

我曾参观一家以“爱与尊重”为办学理念的幼儿园,观摩小朋友出早操。

老师发出集合口令后,小朋友们都自觉到门口换鞋、排队、下楼、列队。

整个过程,孩子们欢喜雀跃,但秩序井然。老师只是下达指令,帮助需要帮助的孩子。

老师说,“尊重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有能力做好,肯定他们的进步,孩子的能力和信心就会大大提高。”

让孩子感受到尊重与爱,鼓励与认可,自信的种子自然会生长。

☞ 陪伴孩子探索未知

孩子越是经历丰富,越是自信。

王诗龄从小拍电影、画画、弹钢琴、游泳、骑马、打高尔夫、下国际象棋……父母创造各种条件让她经历未知。她小小年纪不但发展全面,自信更是超强。

陪孩子经历未知体验,不意味一定要花大钱。

和孩子攻克一道难题,参加一项活动,一起公园探险,一起烤面包点心……只要是孩子的第一次,即便平凡,对孩子来说都是成长。

探索未知,父母参与越多,越能了解孩子:知道孩子什么情况害怕畏缩,孩子如何面对未知、如何面对困难……参与中父母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树立信心。

☞ 培养孩子拥有专长

去年刘国梁女儿刘宇婕获得“世界之星青少年高尔夫锦标赛”冠军,颁奖典礼上,8岁女孩英语发表感言,自信调侃超过了爸爸。

刘宇婕3岁接触高尔夫,7岁已赢得3块金牌。她曾在《了不起的孩子》节目中,从容、自信的参加挑战。

即便其间失误,也能立即调整状态,把握下次机会,获得成功。

高尔夫训练,不仅让她多次赢得比赛,也铸就她自信的品格。

发掘孩子的兴趣,培养一两项专长,孩子会在不断增长的技能中提升自我效能感,积累自信。

孩子的自信来源于父母的有效沟通(都毁在了父母的口中)(5)

孩子生来都差不多,随着孩子长大,有些越来越自信,有些却越来越不自信。

这种差别是孩子内心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而父母恰是环境的营造者。

父母应该言行得当,并适时自省,创造温馨有爱的环境,让自信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请给孩子一颗自信的种子,精心呵护,静待花开。孩子会用无限可能的人生,让你惊喜连连。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