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000多年前的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写下了这首《出塞》,随后成为千古名句。今天,我们把它译文成了这样: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后来,又有人觉得把龙城飞将仅说成李广,有些不妥,就把卫青也加了进去。《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

但是,李广呢?有人认为,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我们理解,对于李广为龙城飞将的定义应该是守着龙城的“飞将军”。

蒙恬三十七计(龙城飞将是谁蒙恬)(1)

一、啥是龙城飞将?

我们不能说这种说法不对,但可以肯定的是,守着卢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肯定是没有飞抵过匈奴人的“笼城”或者是“龙城”。我们对此诗有着自己的理解,主要集中在“万里长征人未还”和“但使龙城飞将在”,认为“万里长征人未还”实际上指的是李广利攻大宛之战,该战是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至公元前101年(太初四年)西汉与大宛之间的战争,该战争先后进行了两次,持续四年。李广利的行程显然是超过了万里,第一次没能成功,数万部队退至敦煌,减员十之八九;第二次成功了,汉军不但得到了汗血宝马,还指定与汉亲善的昧蔡为王,让大宛变成了汉朝的附属国。但是,部队返回时,却因为自然环境恶劣、军中上层贪污不知爱惜部下等原因,不少人被活活饿死,只能“人未还”了。

第二句“但使龙城飞将在”,我们认为译文是有问题的,“但使”不是只要,但:为凡是、只要是; 使:运用;使用。但使即为:只要用。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就是这么个意思。运用、使用在将军们的身上当然可以理解为任命、前往或者出征,飞将可以理解为有本领的将军、会奇袭的将军、作战勇猛而迅速得像飞一样的将军。所以,“但使龙城飞将在”和“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意思应该为只要能够奇袭匈奴王廷的有本事的将军还被使用、还在,那么,他们就能够让匈奴人的军队阴山度过阴山。更直白一点:有本领的将军们把匈奴人的王廷都捣毁了,他们还能过阴山来胡作非为吗?使,在这里被我们更准确地译成了前往

蒙恬三十七计(龙城飞将是谁蒙恬)(2)

匈奴人崇拜龙,这在今天看来不是什么秘密或者有争议的了,据传华夏族与匈奴族同源,约公元前16世纪夏朝灭亡后,夏后履癸的一支后裔逃到北方,在吞并其他部族之后成为匈奴族。公元前九世纪以前,匈奴王族即夏朝王族后裔的一支主要分布于阿尔泰山以东的鄂尔多斯高原。从匈奴单于历年秋季在鄂尔多斯祭祀龙神的习俗来看,匈奴原型即殷商甲骨文卜辞所记载的龙方,图腾为黑龙

另据古籍记载,匈奴人曾经在其王廷前开挖水池,水池挖好后,里面装满了水,天下突然便掉下了一条龙。从此,匈奴人便将他们的首脑所在地称为龙城,在对龙的崇拜里,祈福平安。在蒙古国诺彦乌拉匈奴墓地出土过很多刺绣,其中有一幅被人们称为“西龙腾飞绣”,料底为缎,上面是一条“龙”,首伸向后,扬尾向前腾飞。龙的四爪造型奇特,其双肩绘有一段短翅。虽然,这种龙与中原龙蛇身有所不同,但依然是龙。

所以,龙城一定是匈奴人的王廷。而龙城飞将的序列里也不应该有李广。

蒙恬三十七计(龙城飞将是谁蒙恬)(3)

二、龙城飞将会是谁?

我们认为除了捣毁过龙城的卫青、霍去病,还应该把这几个人加进去:蒙恬、陈汤、窦宪等人加进去。

蒙恬(约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齐国(今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人,秦朝著名将领。他的事迹也有匈奴人联系在一起。

秦攻匈奴之战又称北击匈奴,是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军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蒙恬的大军攻占了河南地(今内蒙古境内位于黄河干流以南的河套地区)、占据阳山(内蒙古乌加河以北),设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西北孟家湾),并将秦、燕、赵三国原筑的长城加以增修,建立起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使之成为了中原汉民族二千年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要塞。

蒙恬北伐匈奴的胜利,不仅有力地制止了匈奴奴隶主贵族对中原的抢掠,而且进一步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开发。在长期的交往和劳动中,不少匈奴人南迁中原,逐渐同秦人及其它各族人民共同居住和生产,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史家对此的评价是:为秦帝国关于“天下版图”南北扩张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系列征服战争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

明人孟霦为此有诗:秦皇逐虏至今谈,挥剑曾将虎穴探。当时拓地称荒远,今望长城更在南。

蒙恬三十七计(龙城飞将是谁蒙恬)(4)

陈汤(?—约前6年),字子公,汉族,山阳瑕丘(今山东兖州北)人,西汉大将。

建昭三年(前36),陈汤深虑郅支单于势力危及西汉对西域的控制,乃矫诏发大汉西域驻军及属国兵,分六校(即六队)击郅支单于。汉军奔袭三千里至郅支城(郅支单于在康居所筑城池),随后以弓、弩射郅支城下骑、步兵,其骑、步兵皆入城内,斩郅支单于、阏氏、太子、名王以下共1518级,俘145人,降千余人。

事后,陈汤上奏书说:“臣等听说天下的大道理,应当是天下一统,以前有唐和虞,如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只有郅支单于反叛对抗,没有受到惩罚,大夏以西的地方,都以为强大的汉朝不能使郅支单于臣服。郅支单于残酷毒害百姓,罪大恶极通达到上天。臣甘延寿、陈汤率领仁义的军队,替天诛伐,依赖陛下的神灵,阴阳调和,天气晴朗明丽,冲锋陷阵打败敌人,斩了郅支单于的首级以及杀死了名王以下的人。应把所砍的头悬挂在稿街蛮夷的官邸间,用以昭示万里之外的人,让他们明白违犯强大的汉朝的,即使再远也一定要诛杀。”

陈汤为我们留下了“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千古名句,而西汉与匈奴的百年战争就此画上了句号。

蒙恬三十七计(龙城飞将是谁蒙恬)(5)

窦宪(?—92年),字伯度,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市)人。东汉外戚大臣、名将。他把匈奴的老巢给端了。

永元元年(公元89)六月,窦宪、耿秉以汉军锐骑8000、南匈奴3万余骑、羌胡8000余骑,并辎重车1.3万余辆,组成一支适应漠北作战的骑兵部队,分三路出师,会于涿邪山(今蒙古戈壁阿尔泰山)。后获悉北单于庭驻稽落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古尔连察岭一带),遣将率精骑万余,分三路驰袭,围歼北匈奴军主力于稽落山,单于北遁……此战,汉军针对北匈奴飘忽不定、行动快速的特点,以远程奔袭、先围后歼、穷追不舍的作战方略取胜,使延续数百年的汉匈战争得以结束。

铄王师兮征荒裔,

剿凶虐兮截海外。

夐其邈兮亘地界,

封神丘兮建隆嵑,

熙帝载兮振万世!

这是班固的《封燕然山铭》,作为史学家,他全程参加了此次战斗。“燕然勒功”、“勒石燕然”作为重要的典故,成为了后世功臣名将向往的功业巅峰。其后,北匈奴一部开始向欧洲迁徙,余部溃散。

……

蒙恬、卫青、霍去病、陈汤、窦宪他们才是真正的龙城飞将!

蒙恬三十七计(龙城飞将是谁蒙恬)(6)

结语:据我们所知,中国有“龙城”的城市和地区共有10多个,它们分别是:太原、柳州、萧县、湘乡、天水、诸城、齐齐哈尔、濮阳、常州、泸县、朝阳、凉州……它们大多属于“中原龙”,应该和匈奴人的龙城没有半毛钱关系,也和“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没有半毛钱关系!(文/路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