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刚出生的小宝宝,睁开眼睛的时候很少,这时候很难对孩子的眼睛进行仔细观察。等到孩子满月后,睁眼的机会明显增多,家长发现的“问题”也就逐渐多起来:眼球不随物体转动;两只眼运动不协调;两只眼往内侧聚或两侧散等。这些可能是什么问题呢?

宝宝一出生就能看东西吗?胎儿眼睛的结构一经初步形成,在子宫内就能察觉到光亮了。但是,出生后,婴儿的眼睛必须通过学习,才会看东西,而且这种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新生婴儿的视力极差。如果测定他的视力,大约也只有0.04。换句话说,新生婴儿只能看到接近乳房大小和形状的物体。新生儿不仅视力差,而且几乎是个色盲,仅能区分黑、白和红色。其实,达到这程度已经具有确切的意义了,因为妈妈的乳房是粉红色的。此后头几个星期内,宝宝的视力很快成熟起来。出生几个星期的宝宝,眼睛每天就能接收到数千张图片信息的刺激了。在眼睛成熟的同时,也逐渐具备了聚焦的能力,大脑也开始整合眼睛看到的信息了。从眼睛学看东西的角度看,宝宝的进步是非常迅速的。当宝宝长到6~7个月时,视力可提高到0.4。 宝宝视力的发育过程包括哪些方面?学会聚焦,看清远近的物体;学会识别颜色;学会使用双眼看出物体的立体状态等。一旦宝宝学会了看,就开始寻获视觉知识了:学会区别父母的外貌;学会区别白天和黑夜;学会区分远体和近物。

宝宝为什么会出现斜视?出生后头几个月,当宝宝需要学着看东西时,他的视力会大大提高。同时,眼睛和大脑也开始共同工作,大脑可以解释从双眼获得的立体视觉信号了。起初,大脑接收的信号不是双眼同时输入,而是由每只眼分别输入的,致使大脑接收到的信号有时会非常奇特。引起这种奇特现象出现的最常见原因是散视——两只眼睛注视着不同的方向。这种令家长不安的现象将终止于出生后4~6周,那时大脑和双眼之间就能进行很好地沟通了。此后,宝宝还会偶尔出现散视或对眼。到宝宝3~4个月时,对眼的现象就基本消失了。

有多少是真性斜视?真性斜视是很少见的,如果发现宝宝偶尔出现对眼现象,通常是由于眼睛向内散视或向鼻侧聚集的随机动作所致。出生后头1周的宝宝会经常出现对眼现象,这是因为宝宝控制眼睛的能力还不成熟,而且大脑还不能与眼睛同步工作。随着婴儿的生长,散视的频率将越来越低,直到有一天完全消失。如果仅一只眼睛向内斜或向外斜,且出生2~3个月后还频繁出现,很可能是控制眼睛运动的肌肉比较薄弱,这种情形才能称为斜视。 到目前为止,宝宝出现对眼现象的最常见原因是成人的视觉假象。假设婴儿眼睛很大、鼻梁很宽、上眼睑很厚,即使婴儿双眼已相当的协调了,你还会认为他存在对眼。这种现象称为假性斜视。

怎么判断3个月宝宝是不是斜视 爸爸妈妈要怎么观察宝宝们的视力(1)

怎么观察、处理宝宝的散视、对眼?

1.出生后头2个月的宝宝偶尔出现散视现象,不需要任何治疗。如果宝宝的一只眼睛运动不良、双眼持续出现对眼或频繁散视现象,就要带宝宝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但这种情况如果出现在不满8周的宝宝身上,可以不必担心。2.3个月以上的宝宝出现一只眼睛或双眼持续内斜或外斜,要向眼科医生请教。有时家长很难判断宝宝的眼睛是向内还是向外斜。但只要有所怀疑,都应该带孩子去医院。

3.医生会对宝宝进行遮盖测试,以此检测两只眼睛间的协调能力,从而确诊斜视。先让宝宝双眼注视一件物体,然后用盖布遮住一只眼睛2秒钟后放开。如果宝宝眼睛正常,他会持续注视着原有的物体。如果宝宝一只眼睛为斜视,当把正常眼睛盖住后,有斜视的眼睛会轻微移动,这是因为它要努力聚焦于目标上而形成的移动。

4.判断宝宝是否真有对眼的最好办法是观察眼睛对光线的反应。当光照射时,如果宝宝双眼能同时相聚于发光点,说明他不是对眼。如果宝宝双眼分别注视不同的方向,说明他的眼睛可能有问题。

5.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解除“警报”或进行必要的治疗,比如,戴眼镜进行矫正,眼镜可以帮助宝宝将双眼聚集于同一物体上。如果斜视诊断得太迟,大脑就会适应眼睛不协调生成的信号,从而阻断或抑制有问题的那只眼发来的信号。以后即使戴眼镜,眼睛仍然斜视。这些孩子只能接受眼部肌肉的外科手术来矫正斜视。手术后,通常还要戴眼镜。

造成宝宝斜视的三个原因:

1、不成熟的眼睛控制系统导致散视和偶尔的对眼。

2.眼睛和鼻子的解剖关系,容易使家长产生错觉,感到宝宝存在对眼。

3.宝宝眼睛真的有些偏斜,并集中于鼻侧。

宝宝用眼睛看东西是需要“学习”的。如果宝宝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需要“教师”——医生的教育矫正。如果不及时教育,矫正出现的问题,也许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甚至导致无法矫正的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