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实中的一位朋友,看到我那篇文章,说你们安徽高考真容易。(6个参加高考的兄弟姐妹,结果都考上了大学)。

我和他说,那是你忽略了我们的努力以及没有去网上了解下安徽历年参加高考的人数和本科录取人数,了解了你就知道了。2021年末,安徽省常住人口6113万人,还有大量出省的务工人员,作为人口大省,2022年,安徽省高考报名考生60.1万人,实际参考人数约47万人,高考怎么会容易,一直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你这个是严重的幸存者偏差。

幸存者偏差教会我们什么?幸存者偏差是什么(1)

幸存者偏差是什么?幸存者偏差就是未幸存者无法发声。你所能看到的消息都是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但是因为你自己没有意识到这种筛选的过程。那么你从统计结果中得到的结论,与真实情况必然是有差别的。

举个例子,春运回家火车票难抢,这个应该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如果你去高铁里面,或者你们火车出站口调查采访,你得到的结论肯定是,大家都抢到火车票了。这个结论明显是与现实情况不相符,这个不相符的原因就是你忽略了幸存者偏差。因为没有抢到火车票的人永远不会出现在你采访调查的地方。

幸存者偏差教会我们什么?幸存者偏差是什么(2)

网图,侵权请联系删除

幸存者偏差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会出现。你发现只有小孩子才挑食,大人却不会,但是我们却忘记了,菜是我们大人买的,我们买菜的过程中已经经历过一次筛选了,潜意识的排除了那些我们讨厌,不喜欢的菜。买来的所有菜都是我们大人喜欢吃的,我们大人当然就不挑食了。有的专家,住豪宅,开豪车,从事高薪工作和赚取不菲的发言稿, 他和他的同事,朋友都是如此,他便觉得所有人都是如此。所以这两年因为疫情,大家收入减少,经济困难的时候,他提出了让大家出租闲置房屋,出去跑网约车的荒唐建议。

幸存者偏差的案例还有很多:

如读书无用论,看到的个别低学历成功者(想想每年不能读大学的学生有多少,大的基数总会出现优秀者);

以前的产品质量好(家里的老物件还在用),现在的产品不行,用几天就坏了(那是因为用坏的老物品你早扔了);

中国有14亿人口,其中网民的数量越来越多,2021年的时候达到了10亿多人,大家在网上畅所欲言的时候,我们又是否知道还有4亿人群没有接触到互联网,在互联网上面是没有他们的声音的,他们是什么人,生活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工作,我们一无所知。凡在互联网上面的统计,调研是不是就下意识地忽略了他们这群无声者,那么调研得到的数据是不是有部分失真?

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和生存环境都是不一样的。就算做同样的一件事情,我们所拥有的资源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成功是不能被复制的。像我者死,学我着才能生,才能生长。我们要警惕幸存者偏差这个陷阱,要关注那些沉默的数据,学会反向思考,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不要靠运气,而是要靠实力做幸存者!

幸存者偏差教会我们什么?幸存者偏差是什么(3)

二战中的盟军战斗力,网图,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