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民生证券)
01. 快充定义及实现路径快充的定义
快充顾名思义就是快速充电,衡量单位用充电倍率(C)来表示: 充电倍率(C)=充电电流(mA)/电池额定容量(mAh),即假设电池容量为4000mAh,充电电流达到了8000mAh,则充电倍率为8000/4000=2C。
这里有一个概念,即高倍率充电并不是0%-100%的电量都 通过大电流充入完成。合理的充电模式共分三个阶段,阶 段1:预充电状态;阶段2:大电流恒流充电;阶段3:恒 压充电。阶段1的预充电起到对电芯的保护作用;阶段2就是我们所 说的高倍率充电阶段,这个过程的电量区间往往在20%- 80%;阶段3恒压充电的目的是限压,防止电芯的电压过 高,破坏电池结构。
大电流快充
目前使用大电流快充方式的主要是特斯拉,特斯拉V3超充最大充电功率为250kW,峰值电流大小达600A。然而使用大 电流充电有两个大劣势:1:根据热力学公式: = ,充电系统的电流的增大将导致产热量过高,带来两个后果:1.能量损失严重,转化效率 低,2.热管理系统造成较大负担。2:我们对不同模式的充电曲线进行比较,Model 3的大电流充电只能在5%-10%SOC的区间内实现大功率充电,在超过 10%的区间内功率直线下滑,而Taycan的800V快充可在更宽的SOC范围实现高功率充电。
02. 快充空间测算各车企纷纷布局快充
800V高电压快充成主流,各车企迭代跟进800V架构。2019年保时捷率先推出第一台800V快充量产车型Taycan,最大充电功率可达350KW,5%-80%SOC充电时间约 23分钟。为解决客户续航焦虑,各车企纷纷跟进800V平台,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搭载800V架构,可实现15分钟 从30%-80%的充电,小鹏也开始布局新一代超级充电桩,12分钟可以将电池从10%充至80%。
快充车型渗透空间广阔:3年CAGR=189.2%
我们对搭载800V架构的电动车销量进行预测,核心假设有: 1. 搭载800V快充的车型基本为B级车以上,因此我们以B/C级车作为基数进行渗透率分析; 2. 21年国内B/C级车的占比约30%,2022年1-5月占比约29%,因此我们假设B/C级车的占比保持30%稳定;3. 根据已上市搭载800V架构的车型预测,22年800V快充车型的销量约5万辆(其中极氪001预测销量约4.0万 辆),渗透率达3%,我们预测到25年渗透率达到30%。
03. 大功率快充带来的负面效应热效应
在增大充电桩电压和车载高压系统的同时,我们需要考虑的是,电池是否具备了承受高功率输入的能力?根据 《Lithium-ion battery fast charging: A review》,当电池进行大功率充电时,会发生三类负面效应:热效应、锂 析出效应、机械效应。 热效应:高电压只是针对充电桩而言减小了电流,但对于单体电芯而言,电芯仍要承受电流增大带来的发热问题。 在快充条件下,电池内外部的温度差超过10摄氏度,不均匀的热分布以及过高的温度将引发一系列问题:粘结剂解 体、电解液分解、SEI钝化膜的损耗以及锂枝晶等。直接导致的危害有: 1.电池循环寿命降低、2.热失控引发的安全 问题。 因此,热效应对电池材料体系以及BMS管控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锂析出效应
锂析出概念:锂离子电池运作的本质就是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脱嵌运动,然而在高充电倍率下,嵌锂的过程是 不均匀的,锂离子会因无法及时嵌入负极石墨层而选择在负极表面沉积,形成锂金属。当锂金属不断沉积,就会 形成我们经常听到的锂枝晶。 根据SEM图可以看到,随着充电倍率的增加,负极表面沉积的锂枝晶数量越多。锂枝晶的危害: 1.负极表面锂枝晶的持续生长,可能会刺破隔膜,造成电池内部短路从而导致热失控; 2.锂枝晶在生长过程中会不断消耗活性锂离子,并不可逆转,导致电池容量降低,降低电池使用寿命;
机械效应
机械效应:在快充条件下,锂离子快速的从正极脱出,并嵌入负极,这会造成电池内部极高的锂离子浓度,其结果 是活性颗粒之间的应力错配。当应力累计到一定值时,会造成活性颗粒、导电剂、粘结剂以及集流体之间的缝隙增 大,并造成活性颗粒的微裂纹增加。 直接影响: 1.活性颗粒之间缝隙的增加会显著增加电池的内阻;2.颗粒微裂纹会降低了电池的循环寿命。(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04.高压快充带来的材料体系升级负极:提升倍率性的三条路线
第一条路线:二次造粒
造粒的工艺步骤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将物料置入球磨机中进行球磨,并筛分。一次造粒的目的是减小负极颗粒 体积,二次造粒的目的是将小颗粒粘结形成大颗粒。对于倍率性而言,负极颗粒越小,颗粒的比表面积就越大,锂离子迁移的通道就会增加,路径变短,更利于锂离子 的运动;而对于容量而言,负极颗粒越大,压实密度越高,活性颗粒的空间利用率增大,更有利于储锂。因此,通过造粒制备的二次颗粒可兼顾大小颗粒的优点。
第二条路线:碳化(表面碳包覆)
碳化就是将碳源(沥青)通过热分解等方法涂覆在石墨颗粒的表面,形成一种具有核-壳复合结构的碳材料。碳化的意义: 1.由于无定形碳的碳层之间是无序排列的,结构各向同性的,且碳层间距较石墨层间距更大,因此锂离子可以自由的 在碳层间移动; 2.无定形碳层表面孔隙较高,并有许多通道,可以为锂离子嵌入石墨层起到引导作用。 3.无定形碳与电解液的相容性更好,可以有效防止大分子有机溶剂的共嵌入,抑制石墨层的剥落。
第三路线:硅碳负极
1.在快充过程中,石墨负极的对锂电位约为0V,因此容易产生锂析出效应,然而硅的嵌锂平台更高,对锂电位约为 0.5V,表面析锂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安全性要优于石墨负极; 2.硅材料的理论容量可达4200 mAh/g,远高于于碳材料的372 mAh/g,储锂性能更优。因此在石墨材料中掺硅可有效提升电池的倍率性能。
高倍率负极空间测算:25年全球需求21万吨,三年CAGR接近2倍
我们对高倍率负极的空间进行预测,核心假设有:1. 搭载800V架构的B/C级车单车带电量较大,我们以Model Y为例,单车带电量为60-78.4 KWh,我们取均值 69.2 KWh,并逐年增加;2. 根据GGII,2021年石墨负极的单耗为1300吨/GWh;根据我们测算,25年国内高倍率负极的需求达9.8万吨,三年CAGR达278.6%;全球高倍率负极的需求达21万 吨,三年CAGR达296.9%。
碳纳米管:加速锂离子转移,提升电导率
碳纳米管CNT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可通过极高的长径比搭建三维导电网络,提升活性材料的导电率,相比传统导电 剂炭黑,导电效率提升更明显,添加量更少,并且在石墨负极和硅碳负极中,CNT还有不同的效果。在石墨负极材料中:石墨层间隙是锂离子脱嵌的主要通道,而碳纳米管的作用就像是房子中的顶梁柱,可以将石墨 片层物理分离,防止石墨层堆叠,有利于锂离子的扩散。 在硅碳负极中:碳纳米管的作用不仅是提升电导率,更重要的是碳纳米管高的机械强度可以提高硅碳负极的结构稳 定性,防止因体积膨胀收缩导致的颗粒粉碎。
电解液:新型锂盐更适配快充体系
快充条件下,对电解液的离子电导率以及热稳定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LiFSI的氟离子具有很强的吸电子性,锂离子活性较强,相较传统锂盐六氟磷酸锂,拥有更高的分解温度(高于200 度),更强的电导率,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因此更适配快充下锂离子的快速移动以及热效应问题。
05.高压快充带来的零部件升级电机:扁线 油冷,以提高电机功率密度和效率
传统400V架构下,永磁电机在大电流以及高转速的情况下易发热退磁,整体电机功率难以提升,这为800V架构提供了切入 契机,可实现相同电流强度的条件下提升电机功率。800V架构下,电机面临两大要求:轴承防腐蚀和增强绝缘性能。
技术路线趋势:1)电机绕组工艺路线:扁线化。扁线电机指的是采用扁平铜包线绕组定子的电机(特指永磁同步电机), 和圆线电机相比,扁线电机具有小尺寸、高槽满率、高功率密度、良好的NVH性能以及更好的热传导和散热性能等优势,可 更好顺应在高电压平台下对轻量化、高功率密度等性能追求,同时可缓解当轴电压较高时击穿油膜形成轴电流导致的轴承腐 蚀问题。2)电机冷却技术趋势:油冷。油冷解决水冷技术的劣势,降低电机体积,提高功率。油冷的优势在于油品具有不 导电、不导磁,具有更好的绝缘性能,可以直接接触电机内部组件。相同工况下,油冷电机的内部各温度比水冷电机的内部 温度要低约15%,便于电机散热。
电控: SiC替代方案,展露性能优势
提升效率,降低功耗,缩减体积。随着电池800V高电压工作平台的推进,对电驱电控相关零部件提出了更高要求。
据弗迪动力相关数据,碳化硅器件在电机控制器产品的应用有以下优势:1)可提升电控系统中低负载的效率,使整车续航 里程增长5-10%;2)提升控制器功率密度,由Si控制器18kw/L提升至45kw/L,有助于小型化;3)占比85%的高效区效率 提高6%,中低负载区效率提高10%;4)碳化硅电控样机体积缩减40%,可切实提升空间利用率,助力小型化发展趋势。
车载电源: SiC器件应用,助力800V发展
提升产品性能方面:相较于传统硅MOS管,碳化硅MOS管拥有导通电阻小、更高耐压、高频特性好、耐高温以及极小结电 容等优良特性。与配备Si基器件的车载电源产品(OBC)相比,可提升开关频率,减少体积,缩减重量,提升功率密度,增 加效率等。如:开关频率提升了4-5倍;体积缩减2倍左右;重量减少2倍;功率密度从2.1提升至3.3kw/L;效率提升3% 。 SiC器件应用,可助力车载电源产品顺应高功率密度、高转换效率以及轻量化小型化等趋势,更能适配快充需求和800V平台 发展。SiC功率器件应用在 DC/DC也可带来器件的耐高压、低损耗和轻量化。
创造市场增量方面:为能够适配原有传统的400V直流快充桩,搭载800V电压平台的车端须额外配备DC/DC转换器,将 400V升压至800V,以进行动力电池的直流快充,这进一步提升了DC/DC器件的需求。与此同时,高压平台也促使了车载充 电机的升级,为高压OBC带来了新增量。
报告节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