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的家长们都知道,暴力在家庭当中、亲子相处之中,是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的,并且还会对亲子关系带来不可修复的伤害。但是,还是有不少父母逃脱不开暴力的陷阱,明白了肢体暴力的弊端,又进入了“软暴力”的圈套,这是为什么呢?

亲子教育中切忌使用情感勒索(比暴力更可怕的是)(1)

案例分析:

有多少家长喜欢对孩子说“我这是为你好,你怎么就是不领情呢?”“我是你长辈,你知道什么叫孝顺吗?”这是许多家长容易犯的通病。

凑巧,那天在看电视时就看到了这样的一个场景。孩子想要参加一个夏令营,但是父母偏偏不同意,他们觉得把孩子送到荒郊野外十分地不安全,参加夏令营还不如去上科普学习课。

但是孩子却偷偷地跟老师商量着参加,还跟姐姐配合骗取父母的签名,等到审核批准下来的那一天,孩子准备“先斩后奏”,到时候父母要是不同意也没有办法了。

最后,父母发现了孩子的“诡计”,把孩子大骂一顿,还说:“爸爸妈妈这是担心你的安全,你这下倒好了,我们真是白疼你了,你居然这么不领情。”本来很小的一件事情,就这么被闹大了。

亲子教育中切忌使用情感勒索(比暴力更可怕的是)(2)

这样的一个场景,背后却隐喻着诸多家庭面对着的共同难题:当亲子沟通无法进行,应该怎么办?

家长们也许还不知道,自己已经陷入“软暴力”的陷阱

家长们看到以上这个场景,再试想自己是否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其实,这根本不是因为家长们真的爱孩子,而是因为孩子内心想法过于自我和坚定时,家长不得不采取的“杀手锏”——道德绑架,通过“我是你父母,你就应该听我的”这种话,来让孩子哑口无言并感到愧疚。

家长们殊不知,其实类似的话对孩子是一种无形的软暴力,它并没有从实际上解决问题,反而加深了亲子矛盾,是一种感情勒索。比暴力更可怕的是“软暴力”,亲子教育中应该切忌使用“情感勒索”

亲子教育中切忌使用情感勒索(比暴力更可怕的是)(3)

“软暴力”对孩子成长有什么伤害?

伤害一:打破孩子的自信心,消磨孩子的动力

家长的否定对于孩子来说伤害性是最大的,而家长的不理解更会让孩子不断消磨自我价值,从而失去活出自我的动力,一旦孩子的自信心被打压,将来在人格形成、心理构建的历程上肯定会遇到大大小小的障碍。

亲子教育中切忌使用情感勒索(比暴力更可怕的是)(4)

伤害二: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严重

试想一下,如果家长都采用了“软暴力”这样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孩子又怎么可能冷静处理矛盾呢?家长的软暴力将会导致孩子面对更多大大小小心理问题,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伤害三:破坏亲子关系,导致隔阂的加深

家长如果始终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压制孩子喜欢探索的本性,那么终究会导致亲子关系的破裂,这样双方以后将更难进行沟通交流,不利于亲子关系长久的良性发展。

亲子教育中切忌使用情感勒索(比暴力更可怕的是)(5)

所以说,结束对孩子的软暴力,才是进行和谐交流的基础。一个家庭中最重要的是人人平等,这样每个人才能够在被尊重的过程中收获自我价值和幸福。

正确的亲子交流方式应该是什么样的?

首先,应该是双方互相理解、互相妥协的

虽说家长在身份上要高于孩子,但并不能忽略孩子也是独立的这一事实,一个家庭的和谐沟通应该建立在双方互相理解并且坦诚的情况下、如果双方当中有一方开始选择回避、躲藏,就意味着亲子关系出现了隔阂。真正的沟通应该是没有隐瞒的,任何事都有商有量。

家长在这方面应该给孩子做个榜样,让孩子知道在家庭中唯有沟通才能够解决问题。

亲子教育中切忌使用情感勒索(比暴力更可怕的是)(6)

其次,应该是人人平等、互相敞开心扉的

一个家庭中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不应该互相牵制,互不理解。所以,家长们应该学会仔细倾听孩子的想法,只有家长们愿意在孩子面前放低姿态,孩子才会愿意反过来去理解并尊重父母,只有这样的亲子关系才能够和谐长久,吵吵闹闹是不可能解决根源问题的。

亲子教育中切忌使用情感勒索(比暴力更可怕的是)(7)

结语:

软暴力和暴力虽然在表现形式上不同,但其本质是没有区别的,都会对家庭成员的内心带来不可修复的创伤。身为家长,不应该对孩子进行感情勒索,而是要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问题,用温和的语气跟孩子交流,让孩子敞开心扉。

,